杏花村酿酒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考古发掘证实,山西杏花村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历史早期龙山文化时期。据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的《北齐书》记载,公元5665438年+0元北齐皇帝高湛劝其侄儿河南康舒王孝禹:“我要喝两杯汾清,劝你在叶喝两杯,好亲爱的。”可见,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杏花村”汾酒早已成为宫廷御用酒,所以应该说:“北齐宫廷酒,今杏花村”。这是杏花村汾酒柯*第一次出名,是汾酒历史上第一座应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丰碑。北周文学家庚欣也以名句“三春竹叶青,一片鸡丝”盛赞竹叶青酒。梁萧以“兰羞荐君,竹叶青酒香”的诗句赞美竹叶青酒。
唐朝和清朝是杏花村酿酒史上的两个全盛时期。到唐代时,杏花村已有70余家酿酒作坊,出现了“长街恰在应处,绿帘处处露”的盛况。杜甫也曾来此饮酒,李白来到“醉校古碑”写下诗句:“琼北吃青玉之案,使我醉了,无心归。”唐朝以前的白酒是“浊酒”。唐代“杏花村”汾酒酿造了中国酿酒史上第一种“蒸馏酒”,成为“汾州贡酒”。今天应该说是“唐朝的宫廷酒就是现在的杏花村”。到清代,杏花村的白酒作坊已经超过200家。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天经过汾阳,追寻唐代英雄郭子仪的《春歌》《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死。对不起,餐馆在哪里?牧童指杏花村。”后来,杏花村成了葡萄酒产区的代名词。诗以酒闻名,人们以杏花村的汾酒为名记住了《清明》这首诗。酒随诗香,人随诗清明闻汾酒香。
杜牧对杏花村汾酒的赞誉成为汾酒的灵魂,是杏花村汾酒在中外历史上第二次家喻户晓,名扬天下。这是汾酒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她是中国古代酒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国酒文化的摇篮,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佳酿”。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悠久的杏花村汾酒率先在全国白酒行业建立了“酒史博物馆”。记者参观了馆内陈列的近1200件文物和酒器,从至夏、商周到民国时期和解放后的考古文物和历史文化资料...65,438+0,988+0,000.65438+2月65438+5月,杏花村汾酒厂在300余家厂商的激烈竞争中再夺殊荣。首届中国葡萄酒文化节艺术委员会负责人授予杏花村汾酒厂金冠奖。“状元”、“酒王”、“中国酒王”、“酒之冠”的大牌匾十分醒目。大会指出,这是中国传统与现代酒文化的一次成功盛会。杏花村汾酒厂经久不衰。不仅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今年利税也超过2亿元,对国家的贡献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而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了职工热爱祖国、热爱企业、热爱本职工作的主人翁意识,取得了显著成绩。杏花村汾酒厂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起步早,作用大,影响深远,成为全国轻工业特别是酿酒行业的排头兵。近年来,他们先后编著了《杏花村的酒》、《汾酒的传说》、《杏花村的酒歌》、《酒楼杏花村》、《酒都杏花村》等专辑。同时,他们还修建了文化设施,美化了企业环境,把工厂变成了酒、诗、书、画的天堂。杏花村汾酒厂的进步是全面的、多方面的、立体的,对中国酒文化的贡献是突出的...不久前,记者再次向“中国酒王”墨宝致敬。她还在杏花村汾酒集团文化广场,在左边的碑廊里熠熠生辉。对比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历史学家郭沫若在杏花村汾酒厂“牌坊”上的题词“酒都杏花村”,公认杏花村汾酒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酒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第一文化名酒,自然确立了杏花村汾酒“最早国酒”的历史文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