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记忆|在胡同找一家亮眼的文艺店

胡同是北京的象征。在北京的胡同里,有很多“文艺风”的小店,或在舌尖上跳动,或在心里涌动。无论哪种方式,它都以其独特的特点丰富了北京的魅力。

这些胡同是北京知名的青年艺术家打卡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感受老北京街区孕育的独特风情,感受中外文化、古今文化的融合与交汇~

要体验北京胡同的精致之美,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街——戴燕谢杰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戴燕谢杰位于什刹海前海东北部,是一条古老的商业街。戴燕谢杰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接小市北胡同的亚尔胡同,北起大石北胡同,南至前海北,自东北向西南走向,全长232米。

戴燕谢杰的名字是因为它的胡同形状像一个大烟袋,东边是烟袋口,西边是烟袋锅。另一方面,胡同里有许多卖烟袋的商店,它们都有挂在商店门口的大烟袋的幌子。人们一直称这条街为“戴燕谢杰”,但这一名称直到贾青道时期才得到正式确认。

清朝是这条街最繁华的时期。当时有很多烟袋店,经营各种类型的烟袋、水烟、鼻烟壶,也卖烟叶,比如关东烟、干烟叶、兰烟等。清光绪年间,谢杰的两家店铺“同泰盛”和“双盛泰”名气和风格最大。据说他们的老板曾经为慈禧太后洗水烟。

如今在烟袋斜街上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小店,如国潮大白兔奶糖店、中华姓氏剪纸文化、清代复古明信片店、可可芭蕾巧克力等等,既好吃又好玩。从这些小店所在的建筑中,也能看出清代老商业街的风貌。这条街将老北京的非遗文化以当代创新的方式呈现给游客。无论走进哪家店,都能找到让你眼前一亮的新鲜东西。

谢杰的南面是前海的北缘。游览完谢杰,你可以沿着前海河边散步,看冬日暖阳在水面上翩翩起舞,听听附近居民的舞步音乐...什刹海与戴燕谢杰的完美结合,在浓郁的京味古韵中调和了一些南方水乡的温柔与宁静,久久难忘。

五道营胡同被年轻人称为“最文艺的胡同”。自2012以来,五道营胡同吸引了大量具有外地生活体验的北京青年,这条胡同成为了一个新的消费理念生活体验空间。

五道营胡同的青砖灰瓦四合院,不仅承载着北京人的乡愁,更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成为网络名人中年轻一代的打卡地。

五道营胡同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全长632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然而这里却有83家精致的店铺,每家都有自己的故事,被网友称为“既小众又文艺的网络名人打卡地”。这条600米长的小巷,在这里实现了传统民居与时尚潮流的融合共生,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这里有手工制作体验店,可以体验亲水丝巾,在水面上调制颜色、绘制图案,然后将丝巾水平浸入水中,再将丝巾从水中均匀提起,直到图案和颜色完全附着在丝巾表面。还可以体验手绘陶瓷猫。游客可以在中国传统陶瓷上画猫,作为给亲戚朋友的礼物。

当你厌倦了手工制品,你可以来卓一茶馆喝一杯绿茶。卓一茶馆里的“卓一”得名于中国的一句谚语“一百个聪明不如一个笨拙”。作为网络名人的一个切入点,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中国茶和中西结合的茶点。招牌茶香槟乌龙,就是用乌龙茶做出香槟泡泡和五彩缤纷的香味。

“那曲”是一家中式服装店,可以说是整个胡同的服装。门口精美的插画和院内潺潺的流水,让人心平气和,放慢脚步,用心感受这里的中国传统之美。店主希望用面料和设计传达她所知道的中国文化魅力。

五道营胡同,打卡了吗?

国子监街是北京唯一一条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一座西一座,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题“国子监”。这条胡同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在清代被命名为“成贤街”,后因夫子庙、国子监在此而得名“国子监街”。清朝乾隆皇帝曾称赞其为“京师首善之地,国子监首善之地”。巍峨的牌楼,古塔林立,道路两旁大大小小的房屋、寺庙古色古香,静谧清幽,古城韵味十足。

从国子监街的西端往东,“白浩店”就在左手边。从店面外观到内部装修,商品都是白色的,从洗漱用品到器皿、书籍、衣服、鞋帽。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白色的,就像一个纯白的空间。店内物品摆放整齐,绝对会让“强迫症患者”感到无比舒适~

“人在北京”是一家老北京杂货铺。门外的台阶上有几排小笼子。里面的蚱蜢有节奏地鸣叫着,铃声此起彼伏,引得路人和孩子驻足观看。

店里有各种老北京的手工艺品,案板,木盘,彩瓷陶器,手工编织的杯垫,小篮子,还有摆满货架的北京男妓。这里的物件能让老北京人想起童年,也能让现在的孩子觉得新奇有趣。

“失物招领处”是在这条巷子里开了12年的日式家具店。店内装修温馨清新,热爱家装的朋友可以在这里体验生活的美好。

“柴豆豆柴犬柴咖啡馆”是一家柴犬柴咖啡馆。店内装修明亮,非常干净。喜欢狗的朋友可以和可爱的柴犬柴亲密接触,和他们来一次充满爱意的互动~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文化创意工艺品店可以逛。这条胡同游客不多,环境很安静。到了酒店,食物的香味就会飘出来。偶尔能看到老奶奶坐在台阶上晒太阳,生活气息浓厚,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老北京城。

网络名人甜品店“元谷本店”也坐落于此。复古而有质感的木签上写着“元谷”二字。这个全新的中式甜品空间吸引了众多明星打卡,古木环境给人清新舒适的感觉。推荐的品牌产品有豆乳茶饼、乌梅豆腐汤圆、茉莉绿茶芝士、雪耳百合汤圆。

下午逛国子监街,很惬意。如果想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体验老北京文化,是个不错的选择。

西茂昌街自明清以来就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之一。这条街最早形成于明朝。最初与北京郊区石匠的到来有关。当时前门地区有大量的商人,各家都有巨大的磨盘、臼石、磨石。石匠们凭着祖先传下来的技艺在这里立足,开设了大大小小的磨盘作坊和磨制石器的工厂,留下了具有时代商业特色的地名。几经变迁,银行、会所、酒店、医院、染坊、眼镜店等。已经全部打开了。鼎盛时期曾与西河沿、仙峪口、大栅栏并称“前门外四大商业街”。

如今,重建后的西抛光厂街保留了许多老式的遗迹,包括一座名为“天府商店”的建筑。天府店位于抛光厂西街212号。当你走在街上时,你很容易找到它。虽然只是两层小楼,但在巷子里很高大,整个建筑凝重而有气势。

资料显示,民国时期曾是酒店,后来产权归中国人民银行所有,继续作为招待所使用。好在招待所改建的时候,“天府店”的三块招牌并没有铲掉,而是用水泥把招牌糊了进去。这也许是巧合,甚至是劳动者的“偷懒”行为,却意外地成就了今天的遗迹。

近年来,西抛光厂街改建时,有关部门决定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对这座小楼进行修缮。为了尽可能地恢复原貌,施工人员用高压水枪一点一点地冲洗旧墙的立面。这时奇迹发生了——随着外墙皮的逐渐剥落,“天府店”三个大字露出了真容,成为西抛光厂街的经典遗存之一。

杨竹梅街

前门外的杨梅竹谢杰只有496米,东起梅市街,西至延寿街。在乾隆年间的《北京全图》中,这条街曾被称为杨梅珠谢杰,后来在光绪年间被称为杨梅珠谢杰。杨梅竹谢杰的文学风格始于民国时期。鲁迅在湖通口泰丰楼设宴,沈从文在这里写边城。蔡锷和小凤仙就是在这里认识的。民国时期,七大知名书店云集于此,杨梅竹谢杰可以说是民国时期文艺界顶尖的打卡胜地。

沿着杨梅竹谢杰路走,一座民国时期的白色小楼映入眼帘,上面刻着繁体字“模范书店”。柱子和窗台的设计充满时代感,是杨梅竹谢杰最显眼的建筑和招牌。这里曾经是世界书店的原址,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店三足鼎立。

走进书店,小众却意味深长的味道就会扑面而来,踩着沧桑的木地板,静静的看着古色古香的书架上的旧书,看着排列整齐的灯饰、鲜花和摆件,仿佛让人瞬间沉浸在旧时光中。

杨梅竹谢杰还有一座青砖砌的年代建筑。门上有一块写着“青云阁”的石碑。青云阁从何而来?曾与劝业场、东安市场、“首山第一楼”并称为老北京四大商场。成、马、梅兰芳等著名京剧演员也曾在这里登台演出,蔡锷将军、也曾在这里约会。民国的高雅文学艺术浸淫在这座建筑的骨子里。

“我偷了半天闲,因为我在竹院和和尚说话”,一杯热咖啡,厚重的历史,浓浓的民国风情,肩负着老北京最繁华的地方,寻找昔日的风雅与文艺,杨梅竹谢杰珍惜人间的安定与宁静的岁月,在这里打卡,物有所值。

来源|北京旅游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