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源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段”意为“开始”、“开端”,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让我向你展示端午节的起源。

但是你知道端午节这个名字的由来吗?“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地方志中:“仲夏端午亦称五月五日,与夏季的至日相同。”古汉语里,有开头,有初始的意思。端午节的由来称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有其渊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驱邪月邪日说、吴越民族图腾节说。但是屈原的理论是最被认可的。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屈原心痛。5月5日,他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人民悲痛万分,纷纷涌到汨罗江边祭奠屈原,还有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二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伍子胥协助吴伐楚,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吴王夫差不听。子胥对邻居说:“我死后,要把我的眼睛剜出来,挂在吴泾东门上,看越军进城灭吴”,然后自杀。因此,据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第三,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淹死在河里,几天都没有看到尸体。那时,孝顺的女儿曹娥只有十四岁,日夜在河边哭泣。17天后,他也在5月5日投河自尽,5天后捞出父亲的尸体。后来,为了纪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河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庙。

除了屈原和楚怀王的故事是真的,其他都是传说,哈哈。事实上,闻一多先生经过考证发现,端午节是由四五千年前古代南越人举行龙神图腾祭祀的习俗演变而来的。吃粽子,赛龙舟,原始社会就有。起源于水乡无棣。吴越人有“文身发”和“形似龙”的习俗,以证明自己是龙的传人,祈求龙神保佑自己的生命,免受蛇虫之害。所以苏州民间除了佩戴五色线,还在胸前挂一条长寿丝带。今天,太湖流域的苏州是端午节的发源地。这种考证也得到了很多历史学家的论证和认可。

你知道这些端午节习俗吗?虽然端午节的习俗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驱灾,即除毒除邪、辟邪除鬼;另一类是祭祀,从龙图腾祭祀到特定历史人物的祭祀。赛龙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民哀悼,蜂拥到汨罗江边向屈原致敬。渔民划着船,在河里搜寻他的真身。如今,端午节前后几天,大江南北都在举行“龙舟赛”。龙舟赛,又称龙舟赛,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人吃了粽子屈原扔进河里后,沿河寻找屈原,怕河里的鱼吃了屈原,就把大米装在竹筒里扔进河里,作为追悼。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粽子的由来。从这个传统开始,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把粽子扔到河里,以纪念屈原。

艾蒿、菖蒲、榕树、菖蒲、大蒜被称为“端午三友”、“三大武器”。古人认为可以击退蛇虫病菌,消灭恶魔。端午节门口有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大蒜的地方。通常艾叶、榕树、菖蒲用红纸扎成一束,然后插在或挂在门上。

此外,端午节还有一些非文化遗产习俗。

比如在福建晋江,端午节要吃炒桩;重庆在端午节煮蛇汤。江苏扬州,吃十二红;浙江宁波、白柳、黄武;陕西人会点雄黄酒;在贵州,人们会游泳各种疾病等等。

有着良好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端午节,寄托了人们迎福避邪的愿望。

所以,这也是端午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