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一中的历史沿革
清朝光绪年间(1907),科举制度废除,兴学之风尤为强烈。太仓缺少中学。当时社会领袖提出创建太仓州中学,下设四县(太仓州、镇阳、宝山、崇明、嘉定)。校址由考试院改建,袁观澜任首任校长。校长每年都换。
前期爆发辛亥革命,废除国有建制。1912年学校更名为太家堡冲中学,1913年更名为省四中。校友、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当时还是学生(图)。大革命初期,北伐军北移。1927学校更名为中山大学四区太仓中学,1928为江苏省太仓中学。随后学校与1926建立的太仓县初级中学合并,仍定名为江苏省太仓中学,校址为太仓夫子庙。
1937抗日和革命时期的秋天,太仓沦陷,校舍被日军飞机炸毁,被迫关闭,38年复课。九一八事变后,学生积极参加县内四中游行,以示对日愤慨。升旗仪式中,教务长卢希言带领学生唱《满江红》,而不是喊亲日口号。黄素秋老师和钱文林老师装醉痛打日本老师,反对奴隶制教育。许多学生去了抗日前线,去了延安和北平,参加了革命。学校是1944的太仓县中学,1947的太仓县初级中学。校友、国防大学副校长钱迪潜将军校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周惠回母校合影。
解放初期,太仓于1949年5月3日解放。17年6月7日,县军管委接管学校,县城脱胎换骨,更名为太仓县初级中学。当时师生的政治热情高涨。抗美援朝运动中,他们积极捐款购买飞机大炮,学生踊跃报名参军,参加工作。王伟杰和顾兆平在朝鲜战场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唐海成在朝鲜战场当过军医。他光荣负伤,荣立三等功,直到战争结束。齐海荣加入装甲兵,妻子余云华是首席军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于1954更名为太仓县第一初级中学,于1958更名为太仓县中学。65年前,这所学校就搬到了现在的位置。当时的负责人是:龚家(1948-1953)、顾江山(1953-1957)、王(1956-1959)、马宗芳。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了十年浩劫。学校因革命停课,教师受到冲击迫害,学校设备损失严重,学校一度混乱,教学处于停顿状态,后又因革命复课。学制:2-3年。
招生:春秋班教材:毛主席语录,工农业基础知识,三机一泵,地方教材。考试形式:开卷为主。毕业生去向:农村插队的学校更名为太仓县程响镇卫东五十七中,后改为太仓卫东中学,校名恢复为1975太仓中学。文革时期主要学校领导:何祥棣、陈德生、周铭华、朱志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拨乱反正,建立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学校进入了振兴、改革、开放的新时期。65438年至0979年,、吴成烈、陈先后任党支部书记,王奎生、朱崇德、、周振阳、钱祖民、陈先后任校长。1993因撤县设市,学校更名为太仓一中。在太仓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直接指导和关怀下,学校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注重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当地第一所家长学校,开展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县市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肯定。学校德育立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已成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计划。恢复高考以来,在太仓市、苏州市获得19高考状元,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数百次。初中的教育质量众所周知。每年中考都有大规模的收获,无论是平均总分还是优秀率都名列前茅,尖子生也脱颖而出。这种势头一直经久不衰,成为全市初中的领头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96开始,学校启动了旧校改造工程,巧妙地将古代与现代融为一体,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建筑巧妙结合,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以“三经三专三中心”为内容的名校特色。学校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了美孚语言中心、计算机中心、实验中心等一批现代化教育设施。2007年至2010年,投资数百万元购买了236台微型计算机,达到了10.5:1的人机比,建设了3个网络教室和3个多媒体教室,建设了宽带校园网。多年来,学校获得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仅2001年,一年内获得5项省级荣誉: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模范家长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两所贯彻《学校体育与健康条例》优秀学校、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2002年成为全国首批儿童信息化研究基地和太仓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顺利通过江苏省示范初中和苏州市信息化实验学校验收。2010因全市教育布局调整,为进一步开发优质初中资源,学校正在向纯初中转型,学校将以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学校、重要高校、充满活力的名校的良好形象活跃在太仓教育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