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历史,但是不知道怎么学好。谢谢指导。
第一,学会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这里的阅读主要是指阅读课本。今天的文综考试,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高考试题以问题为中心,基于能力的概念,基于人类正在面临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很多问题来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或者拿课本以外的材料。但无论如何,教材仍然是复习的主要材料,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依据,是高考出题和制定答案的主要依据。
关于阅读,高三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讲,上课听,记笔记。课后复习的时候,他们把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打开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懂了,合上的时候却分不清知识的一二三。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你不会读或者完全不会读。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文科生,首先要学会阅读,努力学习,理解教材,提高阅读能力,或者说自学能力。因为阅读能力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考活动都是在阅读中进行的。学会阅读是掌握知识的第一步。
阅读应包括阅读目录、语录、课文、插图、材料、地图、语录、笔记、思考问题和事件年表。会阅读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应该怎么学习?这里的重点是读课文。
我认为:第一,在了解各章内容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本章讲什么,讲哪些方面。
其次,根据课本,分析总结每个方面的几个要点,每个要点都包括那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三,找出书中的核心词和关键词,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并画出来;什么是语言叙事属于语法,可以忽略。这些关键词和核心词常作为选择题正确答案的选项,有的连接起来成为一道题的答案或组成部分。比如2003年高考综合文学(全国卷)16、18、20-24题,都是教材原话。客观试题中组成答案的一些词语也直接来自教材,也就是说这些答案是教材中的关键词和核心词。
第四,在了解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总结和构建各章的知识结构。
第五,阅读思考,准确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关键问题多问几个,深入思考,才能理解。这是进入高三复习学习时的基本要求。比如中国近代史的第一章就是鸦片战争。首先明确这一章有三节六个子项,实际讲的是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过程(过程)、结果和影响四个方面。其次,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总结自己单词或书本中的关键词,总结每道题的知识点。请看表1(略)。
知识结构表只是详细总结了鸦片战争的背景,其他部分比较简单,请自行补充完善。鸦片战争的背景涵盖两个方面:(1)战前形势,包括国内和国际(主要是英国);(2)中国的禁烟运动。这部分教材讲了很多,但没有明确指出要点。根据教材,可以从英中两国的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国内情况可以概括为:①政治:国家独立,封建社会后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②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技术落后;③军事:装备陈旧,军纪腐败,战斗力弱;(4)对外:闭关政策;⑤意识形态:闭眼自大。总的来说,国家形势在下降,综合国力较弱。
国际形势: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侵略扩张开辟殖民地;②英国。政治:资本主义制度早已确立;经济: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技术领先;军事:船坚力大,军队战斗力强;对外:侵略扩张的矛头直指中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的大门,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总的来说,英国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综合国力强大。
鸦片战争前夕国内外形势与中英实力对比表明:①战争的必然性,②战争的原因,③中国的战败不是偶然的。这为后来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埋下了伏笔。
这样,阅读既区分了大纲和知识点的层次,又使知识系统化、组织化、重点化、网络化,有利于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同时,从知识结构表中可以看出,表达大纲知识要点和内容的词语,基本上都是书中的关键词和核心词。记住这些单词,关于问题的基础知识就基本掌握了。
如果学生在高三学习之初就开始学习阅读,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少很多精力,效率会更高。高考试卷上的基础知识主要是记忆题。比如2001《明清时期思想家的思想》题目,2002年《对外交流》选择题,《丝绸之路》主观题。只要你能认真读书学习,这类题目拿高分应该不是问题。而且近年来,历史科目这类题目的分值往往在综合试题中占很大比重。同时,阅读对于回答材料问题和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在掌握以上几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知识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迁移知识,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