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之花》为什么是奠定波德莱尔文学地位的代表作?(3)

伊甸园中的禁果

波德莱尔曾经是一个神话,《恶之花》是这个神话的主要来源。在法国,这个神话早已被打破,波德莱尔成为无可争议的伟大诗人,《恶之花》成为法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作品,得到了世界文坛的认可。波德莱尔一夜之间获得的恶名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冲走。然而,在法国以外的一些地方,波德莱尔的神话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但这终将被打破,因为在法国之外(其实法国有很多地方),这个神话大多是“曾参与杀人”的传说。

波德莱尔在一些人心目中被视为颓废派诗人,他的《恶之花》被视为对丑的美化、迷恋、欣赏和崇拜。然而,当我们读到《恶之花》时,我们明白这不是真的。我们不能说他是颓废派诗人。我们只能说他是一个颓废时代的诗人,一个充满愤怒、鄙夷、反抗和讽刺的诗人。他用苍劲有力的笔触,而不是细腻温和的笔触,揭露了他那个时代的丑恶和黑暗,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描绘了一个终究是针锋相对的理想世界,虽然虚无缥缈。

在《恶之花》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丑陋的画面”总是作为波德莱尔理想的对立面出现,是诗人所厌恶、鄙视、否定和抛弃的对象。有时他会因为无法反抗而表现出无奈的悲观。这正是因为一个作家无法真正摆脱他所厌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的精神痛苦,但有时却是他病态心理的反映。波德莱尔是一个痛恨资产阶级、痛恨他们的社会、痛恨他们的道德标准的作家,也是一个极度敏感、精神备受摧残的知识分子。他一生处处碰壁,却不知如何回头。他在事业上屡遭挫折,拒绝随波逐流。尽管他很愤怒,但他还是写了一些故意震惊世界的东西,“恐吓那些保住自己位置的资产阶级。”其实在一个病态的社会里,这反而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这其中有正当的反抗,有极端导致的错误,也有无法抵御诱惑导致的恶习。

至于一切恶之花,我们赞同巴尔伯·多尔维利的说法:“波德莱尔先生摘了恶之花,但他并没有说这些花是美丽芬芳的,应该戴在头上,捧在手里。他没有说这样做是明智的。相反,当他说他们的名字时,他践踏了他们。”是的,波德莱尔践踏了他们,而不是把他们连根拔起。他不知道他们的根在哪里。他在人性中寻找,他在基督教的原罪理论中寻找,但他不知道如何在社会制度中寻找。这是他的局限。

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值得效仿的人物和行为,而在于它是否能为生活开辟一个新的天地,或者说它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以及它所蕴含的洞察力、启蒙力和教育力。事实证明,波德莱尔的诗在七月王朝到处碰壁,受到冷遇。他们在第二帝国受到法律追究,被视为洪水猛兽,更是资产阶级无法接受的。《恶之花》的意义在于,它打开了一个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压力下,被丑恶的东西包围着,却无法摆脱痛苦和沉沦的,向往和追求美好、健康、光明和理想的人的内心世界。既有与资本主义社会对立的东西,也有悲观的结论,从而揭露了这个社会的黑暗、腐朽和不合理,反映了整体性。(郭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