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茅盾文学奖有哪些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

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改编自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克勤的同名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次搬上银幕是在1981,一个是北京电影厂拍的,一个是八一厂拍的。2012《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再次被改编翻拍。这张图是北京电影厂出品的版本。本片通过“文革”中一个农村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和基层干部反抗动乱、坚持生产、向往幸福生活的精神。

电影《王者之旗》(1978)改编自姚的小说《李自成》,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这部电影讲述了李自成起义期间发生的事情。李自成(1984)再次被改编成电影《二英雄会》,讲述了李自成与张结盟推翻明朝的历史故事。

电影《芙蓉镇》(1986)根据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顾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这部电影是一部反映建国以来众多政治运动中小人物喜怒哀乐的电影。1989年台湾省出了电视版的芙蓉镇。

电视剧《钟鼓楼》(1986)改编自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的同名小说。全剧讲述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带有浓郁的北京街头气息,是80年代北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2015)改编自路遥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该剧讲述了在20世纪70年代,面对现实的压力和人生的选择,两兄弟依然坚守着最初的梦想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是《平凡的世界》第二次被搬上银幕。早在1990,《平凡的世界》就已经被改编成电视剧。

电视剧《天子》(2003)是根据李凌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该小说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该剧讲述了清朝开国皇帝顺治戏剧性的一生,他五岁登基,二十四岁去世。

电影《穆斯林的葬礼》(1993),又名《月落玉江》,改编自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霍达的同名小说。描绘了一个穆斯林家庭60年三代人的风风雨雨,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内容的爱情悲剧。

电视剧《战争与人》(2012),又名《渡海》,改编自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和王火同名小说。以国民党上层官员、法界权威童双伟及其儿子童家廷的家庭变迁和人生经历为主线,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南半部的全景图。

电影《白鹿原》(2012)是根据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和陈同名小说改编。影片以白鹿原“白家”与“陆家”的斗争为背景,主要表现北方农民生活状态中耐人寻味的原生态事物。

电视剧《选择》(1998)改编自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张平的同名小说。这部剧讲述了中阳市市长李高成依法办事,主持正义,打击腐败势力的故事。到2000年,小说被拍成电影《生死抉择》。

电视剧《尘埃落定》(2003)改编自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品,阿来的同名小说。全剧通过土司家傻逼少爷的眼睛,讲述了鸦片种植、贸易引入、汉人进驻、解放军到来的家族历史。

电影《长恨歌》(2005)根据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和王安忆同名小说改编。影片讲述了一个传奇的上海美女和四个男人一生的故事。2006年,《长恨歌》被改编成电视剧。

电视剧《南方有贾母》(1997)是根据第一部改编的《茶人三部曲》,王旭峰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是一部在“茶史”中蕴含“国史”,通过一个茶家三代人的兴衰来反映国家发展史和社会进化史的作品。

电视剧《张(2010)》改编自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熊的《张》。该剧讲述了明朝万历年间,张实施万历新政,使岌岌可危的明朝实现了万历复兴的故事。

电视连续剧《历史的天空》(2004)是根据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相的《历史的天空》改编的。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长篇故事,贯穿了从抗日战争到拨乱反正四十年的历史。

电视剧《英雄时代》(2003)根据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刘建伟的《英雄时代》改编。以石天雄和鲁为主线,他们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以及他们不同寻常的兄弟关系和渊源,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两条腿走路”的人生大戏。

电影《聆听者》(2012)改编自麦家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情节。影片讲述了解放初期,国民党敌特残余势力意图颠覆新政权,为监视敌台而设立的神秘部队701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场看不见的战斗中,一个谍战传奇正在被演绎。此外,电视剧《暗算》于2005年播出。

电视剧《推拿》(2013)改编自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的《推拿》。讲述了沙福明、王全、孔佳瑜等人在经历风风雨雨后,终于在重新开业的沙福明按摩院收获爱情和幸福,实现团圆的故事。2014,推拿再次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