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成,林祥福信守诺言。为什么最后他一无所获?
与其说林福祥信守承诺,不如说他是一个诚实、守纪律、忠诚的人。是那个时代男人行为的典范。在书中,林祥福信守了一个承诺——那就是,他告诉小美,如果你消失了,我就带女儿去文成找你。林福祥在小美失踪后踏上了寻找之路。
文成是阿强发明的地名,但林祥福带着地方口音,认定这是小梅和阿强的文成。他留下来,因为他相信,如果这是文成,那么阿强和小梅会回来。最后他一无所获,但我们会觉得这是应该的。甚至在作者揭开谜底之前,我们就会觉得,在西溪镇度过一生,才是林福祥本该有的样子。这是因为林福祥作为亿万普通人的一员,以随遇而安的态度与“命运”抗争。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在西溪镇,林福祥还是作为一个人活着,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人。
小美和林祥福是爱情吗?说白了,不过是一对小情侣给一个老实人设下的白鸽陷阱。这也决定了林福祥的寻找肯定是无果而终。他在找它,而阿强和小梅在躲避它。因为他们认定林福祥找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拿到小美要拿走的金条。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林福祥根本没有想到金条。他想要的是小美两次出现,带给他对爱情和家庭(婚姻)的憧憬。他想为女儿找妈妈。如果阿强和小梅以及女仆没有在城隍庙冻死,他们会相遇吗?见面后会如何收场?这才是重点。
除了这个“信守承诺”作为林福祥后来人生的起点,整本书林福祥展现给我们的很多优秀品质,都只是尴尬的地方。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独自带着赎金去救顾益民,而匪徒连“功劳”都不去想,完全凭自己的性子杀人、抢货,不管对方是否按约定带了赎金。此时,林福祥也有一种预感,他已经做好了去赎人的准备。
除了林福祥,林福祥老家的仆人顾益民、田氏兄弟,都是当时重信用、重情谊的人。田兄弟作为林家的管家,每年把土地租金收入换成银票和小黄鱼,从不据为己有。但命运似乎对他们不公平——如果有命运,不公平就是命运的特征。就像现在人们常说的,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
这其实也是余华在这部小说中想要告诉读者的核心——无常。退一步说,就算林福祥赎回了顾益民,他要找的小美女早在他到西溪镇的时候就死了,林福祥的命对他来说还是“一无所有”。
这部小说留下了很多伏笔。林福祥的女儿,顾益民的两个女儿,被骗到南洋开矿并与林小姐订婚的家君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余华下一部小说的内容,但是我们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