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地震的地震史

1,江西省在西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就有地震的文字记载,距今1700多年。

根据历史资料,江西在304 ~ 1971年间记录了280余次地震事件,确定了25次具有震中参数(经纬度)的破坏性地震(M≥4级)。

其中4级地震9次,5 ~ 5.9级地震15次,6级地震1次。

1971年,江西省建立了地震观测台网。

据地震台网记录,从1971到2004年,江西省共发生ML 2.0 ~ 2.9级地震523次,ML 3.0 ~ 3.9级地震103次,ML 4.0 ~ 4.9级和ML 5.0 ~ 5.9级地震12次。

江西省最大的地震是1806 65438+10月11的会昌6级地震。

2.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江西省有史料和仪器记录的破坏性地震有29次,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具有带状不均一性的特点。

如果以北纬26.5°和28.5°划分赣南、赣中、赣北三个地区,赣南有15次破坏性地震,最大地震6级;赣北发生破坏性地震12次,最大地震5.5级,地震强度和频度略低于赣南。

赣中广大地区地震活动很少,只有两次地震,最大的一次是5级。

破坏性地震与江西省北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活动主断裂带关系密切,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

赣南地震主要沿石城-寻乌北东向断裂带(即河源-邵武断裂带中段)分布,会昌-寻乌段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方。

江西省几次大地震,如1806年会昌6级地震、1941年寻乌5级地震、1987年寻乌5.5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地区。

赣南龙南、定南、全南地区位于华南南岭带状构造带和粤北锯齿形构造的复合部位,河源-邵武断裂带中段西侧,地震活动频繁,地震原地重复率高。据史料记载,1577年至1949年间,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2次。

上述地区是华南内陆地震活动频率和强度较高的地区之一。

赣北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九江—靖安、武宁—铜鼓、白沙岭等北东—北东向断裂和鄱阳断陷盆地。

1971以来中小地震的空间分布具有与破坏性地震相似的特征。

赣南地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约75%的ML2.0以上地震和80%的ML4.0以上地震发生在该地区。

其中寻乌-陇南是地震活动最强烈、最集中的地区,有1982年2月25日的陇南5.0级地震序列,1987年8月2日的寻乌5.5级地震序列和几次4级左右的中强地震。

赣北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赣西北,其中九江-瑞昌-德安交界处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和集中,4月1995日在瑞昌-九江交界处发生ML4.9级地震。

赣东北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为罕见和分散。从1971到2003年,仅发生ML 2.0 ~ 2.9级地震14次,3.0 ~ 3.9级地震3次。

赣中的地震活动水平与赣北相似。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石城-宁都-永丰-宜春的西北方向,地震活动级别主要在ML4左右。

赣南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明显高于赣中和赣北,这是江西省地震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江西省破坏性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是在1562年以后,而在此之前,史料记载的1000多年的漫长时期内,仅发生过6次地震。显然,《史记》中有大量的疏漏。

自1562以来,江西省共发生23次地震,有20个地震年。平均每22年就有一个地震年发生中强地震。

甘南地区M ≥ 5地震(组)的时间间隔相对均匀。

从1804寻乌M5地震和1806会昌m 6地震群、1847定南M5地震、1888赣州M5地震、1941寻乌M5地震到1982。地震的时间间隔为465、438+0年、465、438+0年、53年和465、438+0年,平均时间间隔为44年,即5级以上地震具有约44年的等时间间隔活动节奏。

而赣北中强地震的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1971年以来,江西省共发生ML≥2.0地震19次,ML≥3.0地震3.6次。

ML≥4.0的地震每两年发生一次。

地震活动在时间过程上有两大特点:一是3级以上地震的聚集性活动,二是地震活动加强和减弱的交替。

根据地震震源深度资料,我省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康界面附近,但多在康界面之上,属于浅源地震。

3.地震地质构造环境

江西大地构造以北东向萍乡-广丰深大断裂为界,北接扬子准地台,南接华南褶皱系,是一个经历了多旋回和多次地壳运动的地区。

晚第三纪末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以断层继承性活动和断块差异性活动为特征,可划分为五个地面变形单元,即鄱阳湖盆地沉降区、赣东北斜向隆起区、赣西北差异隆起区、赣中-赣南大规模隆起区和武夷山断块隆起区。

如今除了鄱阳湖的构造运动继续下降,其他大部分地区仍以大规模上升为主。

江西省深大断裂发育。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中,一般形成三组断层:东西向、东北向、东北向和西北向。

东西向构造分布在我省赣南、赣北。

前者是南岭带状构造带的一部分,后者是一个区域性的东西向构造。

主要有“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安远-寻乌断裂带和瑞昌-湖口、修水-武宁断裂带。

北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是江西省最重要的断裂,规模大,分布广。

有石城-寻乌断裂带、赣江断裂带、遂川-万安断裂带、大余-兴国-程楠断裂带、永丰-抚州断裂带、婺源-余干断裂带、萍乡-广丰断裂带、宜丰-景德镇断裂带、宜黄-宁都-定南断裂带、乐安-余断裂带。

北西向断裂主要有鹰潭-余干-武城断裂和利川-福州-南昌西山断裂。

此外,在会昌-杜愚、兴国车陂、集安古江、宜春沃江等地,也能间歇性地看到一些北西向的线性构造。

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和东西向构造是江西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别是在北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或东西向构造交汇处,更容易发生破坏性地震。

主要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是重复的或多次的。

比如石城-寻乌断裂带8次,赣江断裂带6次。再比如赣西北的北北东向白沙岭断裂带。虽然规模不大,但还是发生了两次破坏性地震。

该地区属于中国东部地震较少的地区之一。

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1911年2月的九江6.0级地震。

所以这次地震令人震惊,备受关注,对社会的影响也很大。

总体来看,赣鄂湘北地震活动水平在中国大陆相对较低,部分大地震以中强地震为主。

就九江5.7级地震而言,构造形势基本上发生在隆起和凹陷的交界处。这次发生在瑞昌和九江之间,是九岭山的隆起。

湘赣之间有一个隆起,在九岭山隆起的东部,靠近边界地带,隆起的东部有鄱阳湖坳陷。地震发生在边境附近,瑞昌附近,在这个隆起上。

可能这和别的地方有点不一样。

历史上,江西省发生过多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其中5.5级以上地震也有多次,最大的一次是1806的会昌6.0级地震。

1911九江附近发生5级地震,1361九岭山南麓济南发生5级地震。

5级地震。

公元319年晋安以西也发生了5.5级地震。

一般来说,这种地震属于中等地震,即中强地震。

其中,近年来赣南、赣北地震活动较为活跃,8月2日赣南寻乌发生5.5级地震,1987。1995 65438+10月24日,寻找吴的事情又发生了。

5级地震;同年4月15日,赣北瑞昌、九江、德安三县交界发生4.9级地震。

江西近年来最大的地震发生在1987。当时寻乌县发生了5.5级地震,是1949以来最高的一次,破坏性不是很大。

1865湖北与重庆交界处发生大地震,形成天然大坝。现在已经开辟为地质公园,即小南海公园。

2005年10月26日8时49分,165438,由于板块内部地质构造活动,江西省九江市发生5.7级地震。

历史上,九江5.7级地震是江西近百年来最强、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

2011 9月10日晚23时20分,江西省瑞昌市与湖北省阳新县交界发生4.6级地震。

据江西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11早间报告:截至目前,未发生较大余震;江西省副省长谢茹已赶赴震区安抚群众;震区设立了流动地震台,可以更准确、更密集地监测地震,震中和震源深度可能会有所调整。

2065438年6月17日21时29分,在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北纬29.7度,东经115.7度)发生3.7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震中距九江县城21公里,距九江市区27公里,距南昌市区11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