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崂山历史名人的故事

宁启生卒年不详。春秋时,赖堂邑(今青岛平度)人,魏国(今河南)人。他早年就怀了济世济民的才能,但并不成功。在齐欢二十八年(前685年),他成为一名医生。后来,他长期担任齐国大学士,是齐桓公的主要助手之一。

从公元前685年开始,在40多年的时间里,齐桓公推行广纳贤才、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命管仲为丞相,建立了“九王一霸天下”的霸权。赏识和重用宁启是齐桓公英明人才政策的典型。

宁启得知齐桓公重视人才,胸怀大志,于是决定投靠齐国,以求有所作为。他来到临淄,不怕困难,自荐,吹号,高声歌唱,使齐桓公和管仲都注意到他是一个杰出的有抱负的人物。

齐桓公求贤若渴,一谈就认定宁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顾背景,不顾资历,不顾细节,关注重大问题,力推民意,起用宁启。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非常重视和合,并帮助齐桓公善用和合。他建议宁启担任大司达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宁启是一个有才华的农业专家,他还不如宁启本人。宁启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兴渔盐利。赏垦薄租,齐国很快就会富强起来。

在宁齐和石齐统治时期,他经常去齐国东部组织人民发展农业,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死后葬于胶东岸(今平度市马戈庄镇境内)。

宁启撰写了我国最早的畜牧业专著《项牛经》(1),对齐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即墨大夫,战国时齐国人,名佚。齐威王是即墨地方长官,政绩卓著。

他诚实又勤奋。短短几年间,他在即墨开垦土地,治理社会秩序,让当地居民过上了富裕舒适的生活。因为他的刚正不阿,没有讨好一批贪官,这让齐威王的权臣很不高兴,于是用谗言中伤即墨大夫。

齐威王及时派人调查即墨博士的言行,澄清是非。齐威王不仅不听权臣的谗言,反而称赞即墨大夫“封了千户”。盛怒之下,齐威王烹杀了唯唯诺诺的A医生,并公开指责贪官污吏。

从此齐国兴盛,由弱转强。即墨的说法得到了极大的提振,实力在发展中大大增强。旧时即墨有“九贤祠”,即墨大夫居九贤之首。金马山公园有它的雕塑。

田单(生卒年不详),临淄人,战国时齐国名臣,齐敏在位时,在市场上做小官吏,成绩平平。

齐敏骄横跋扈,燕国王昭与其他几个诸侯合谋讨伐。乐毅将军向东进军,气势如虹。他连破齐国七十余城,连齐国都被攻占了。

越王弃京师而去居安,后为防燕的直也所杀,城池犹存。严俊不得不集中力量进攻另一个仍被齐人控制的即墨。即墨大夫死在城外,城内军民推举智勇双全的田单为主将,继续守城抗燕。

田单勇敢地挑起指挥守城的重任,指挥军民团结对敌。即墨守城坚固,粮草充足,严围困五年未能攻取。

燕昭王死后,其子汪卉继位,田单为诡计,离间汪卉与姜妍乐毅,让汪卉上当,派人顶替乐毅,相对削弱了即墨的外部压力。

田单积极在城内部署反攻。他说传达神的旨意,发布命令,坚定军民斗争的信念。他亲自参与修筑工事,安排家人全部参军,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潜伏在权力中,从老弱妇孺到城市,假装弱小。他派富人和其他人向晏婴行贿,以放松严俊的警惕。总之,田丹已经做好了智取的各种准备。

全市65,438+0,000多头牛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角上扎着尖刀,尾巴上扎着灌满油脂的芦苇。在一只接一只被点燃后,所有的牛沿着城墙的洞穴逃跑了,后面跟着5000名强壮的男人,他们在黑暗中被杀死在严俊兵营。城中老弱,铜人强。燕军大惊,继而四散,溃不成军,无数燕军死于乱军中。

齐军乘胜追击,许多城市被攻占,70多座城市被齐国收复。

田单破燕,巧用火牛阵的绝招,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以弱胜强的佳话,在即墨老城也是极富风采的一段历史。

徐福在秦朝时也做过军师、炼丹师。据考证,其始祖为伯若木的后裔,在因有功而封许。

许生于齐十年(公元前225年)。由于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徐福故里的故事很多。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徐福村、山东省龙口市徐巷、山东省平度市徐福村都有故事。据山东胶南市分析,徐福的老家可能在胶南市琅琊台附近,徐佳村很可能是徐福的老家。

许年轻时研究过儒学、阴阳五行、道教和炼丹术。成年后,他靠行医和传教为生。他和他的父亲徐梦焕一起周游齐国,交了许多朋友。他和齐国的方士后宫、燕国的方士鲁胜交了朋友。

徐福不满秦始皇以武力征服韩、赵、燕、魏、楚、齐,遂制定计划,以求仙、采药之名上书秦始皇,请其渡江东去,说:“广取资源,止王来。”这是徐福利用秦始皇迷信反秦的一种方式,客观上促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第一次登上琅琊台,看着虚幻的海市蜃楼,成仙的愿望更加强烈。徐福等方士骗秦始皇讲蓬莱三圣山、海上方丈、瀛洲,可以向神仙求长生不老药。

徐福的邀请正是秦始皇想要的,于是他挑选了几千名少男少女进行训练,并在琅琊台附近造了一艘船,准备从琅琊港起航。

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秦始皇第三次出巡。他第二次去琅琊台,想见徐福,了解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情况,却没有见到徐福。

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10),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第三次登上琅琊台,召见徐福,询问仙药结果。徐福说,海上有鲨鱼,阻碍了船队前进。秦始皇相信这个道理,于是选了一个擅长射击的弓弩手,带上童男童女和各种粮食,从琅琊港出发。

旅途中,秦始皇用弓弩手射死了一条鲨鱼,去了海西。据分析,徐福率领船队经过庙岛群岛,渡过渤海,沿辽东半岛穿过朝鲜半岛,再穿过朝鲜海峡到达日本。

今天日本民众普遍尊徐福为农、工、纺、药之神。许多地区都有纪念徐福的建筑,纪念活动按时举行。

田恒(?-202)齐国贵族。狄县(今山东省高青)人。秦陈胜、起义前,六国旧贵族乘机反秦独立,田横从其弟开始反秦。继田芸、石天、田蓉、田光之后,田横在楚汉战争中称王。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被韩信打败后,带领500多名士兵来到一个岛上。汉高祖第五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派恒到洛阳,田恒被迫去洛阳,带着徒弟们西行。到尸乡(今河南偃师西)时,田横因不愿归顺大汗,带着这两个男女自杀。留在岛上的五百将士闻讯后全部自杀,史称田横五百将士殉难。他居住的岛屿被后人称为田横岛。田横是即墨九仙庙之一。田横的忠诚至今仍被人们所看重。

傅湛是吴栋(今山东诸城)琅琊县人。西汉末年,他生活在太守平原。王莽篡汉后,弃官隐居教书育人。东汉光武帝即位后,拜为大司徒。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布奇郡建为无侯之地,复展被封为无侯之地,于是从洛阳迁至布奇城,餐厅三千六百家。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夏,赵英受命。行前亲友送别,不久却中暑身亡。

光武帝派使臣前往葬地瞻仰。傅湛死后,傅明等人相继攻侯,延续八代,历时185年。在此期间,傅成为了城市中的显赫家族。汉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杀了汉献帝的皇后、傅家的女儿傅寿,城中的傅家却受到牵连。据说100多口人只有一个人逃过劫难。

许万,西汉即墨(今平度市东部)人,天文学家。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不详。

农业是古代社会的基础,历代都非常重视天文历法。在帝尧时代,就有“命xi何如日月星辰,尊民”的记载。后来到了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使得历法混乱,秦朝统一了中国却没有统一修订历法。

汉初统治者忙于稳定政权修改历法,不得不在所有六种历法(黄帝、颛顼、夏、殷、周、陆)中选择更合适的“颛顼历”。

汉武帝即位后,励精图治,采纳了司马迁等人的建议,决定组织力量开展天文历法研究,创制新历法。

组织了即墨徐万锴、长安余旭等20多位从事历法研究的学者。在官方的安排下,他们开始了认真的天文勘测和反复计算,并在吸取前人历法管理得失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历法。汉武帝很重视这一成就,就改国号为“太初”,故名太初历。

太初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在世界历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把回归年定为365.2502天,满月定为29.53086天,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它还通过设置点缀的方法,科学地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对农业社会的生产安排具有指导意义,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实用价值。

《太初历》实行后,延至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延续了近200年,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科学成就,徐万和在其中的贡献应该得到肯定。

佟晖生卒年不详,字韩综,东汉琅琊古牧(今山东诸城)人。早年在州县做下等官,为人正直清廉,备受赞誉。司徒阳慈对此非常赞赏。他把童辉叫到他的办公室。后来杨慈官场遭殃,曾经的追随者纷纷离开。只有童辉是忠诚的。勇于为杨慈忏悔,直到杨无罪释放。

童辉的忠诚令人钦佩。广和五年(公元182年),杨慈推荐他为县令。童辉上任后,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深入民间,所以能了解民间疾苦。他宽容他人,每当下属或人犯错时,他都以理服人。而当下属尽职尽责,有了成绩,他总会表扬。

但对自己来说,童辉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装成有权有势的人,不求富贵,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除了抓农业生产,他还大力提倡发展林桑、畜牧、纺织等生产。经济繁荣促进了其他地方的社会稳定,县城富裕安宁,也没人去搞什么名堂,让县监狱多年无所事事。消息一出,邻县的人都很羡慕,很多人都搬过来了。

童辉的政绩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后来升任丹阳郡(今安徽宣城)知府,肩负更重要的责任。

后来,童辉死在了办公室。这不,百姓对他的功德心存感激,为他宣传“童公庙”,并把他的衣服埋在傅家埠山脚下,寄托百姓的崇敬之情。

童辉是青岛古代史上少有的治理有方、关心百姓疾苦、深受百姓爱戴,甚至被奉为圣人的地方官员。在青岛的民间传说中。童辉为民除害、驯服老虎的故事不少,表达了舆论对童辉勤政爱民的神化,有很多感人之处。

郑玄(127-200),汉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市)人。从小勤奋好学,擅长弹钢琴和竖琴。13岁,能背五经,被誉为“神童”。他受到时任北海宰相杜密的高度重视,被推荐到国子监深造。

郑玄贤研究了这篇文章《公羊春秋》和《三历》。还学了《礼记》《左氏春秋》《中国古代史》,从各地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汉高祖建安元年(公元147年),郑玄在五院随张学习,后又在幽州、河州、豫州、燕州学习。他博览群书,在九州很有名气。颜夕九年(公元159),郑玄西入关,跟随卓君的鲁直做了七年的老师。颜夕九年(公元166年),郑玄回到家乡。他潜心读书,热心教书育人,立志整理传播儒家经典,以礼义治乱。后来因为党派之祸被迫害,失去自由14年。在被冤枉期间,郑玄对天下政治纷争一无所知,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学问大有长进。

去除党派之争后,郑玄在高密讲学,收徒。黄巾起义后,郑玄及其弟子迁居胶东布琪山(今青岛市城阳区铁旗山),隐居避世。他在山里建立了一个学院,一边讲课,一边整理古代历史文献。同时,他记录了自己大半辈子的成就,著书立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学者。

该书院名为康城书院,北依群山,南临墨水河。它刚建成时,由于缺乏资料,其规模和结构很难研究。但从郑玄的影响力大,名气大,追随者多来看,是个像样的文化之地。

后来,附近的居民区也被称为书院村,村北的小村庄被称为“李嫣村”,郑玄在这里向他的追随者传授和执行仪式。

传说郑玄在康城书院讲学、写作时,经常到书院附近的田地里采集一些草叶,用来编竹简。麦冬这种草比较特别,叶子宽,叶子长,很坚韧,一年四季常绿。据说郑玄用这种编织的草绳装订书籍,对郑玄读书有很大的帮助。后来人们称之为“康城书带”,又称“带草书”。相传因康城书院讲学,崂山一带文墨丰富,草木不一。

后来康成书院所在的布琪山发生自然灾害,粮食极度匮乏,书院面临极大困难。为了减轻负担,郑玄离开了崂山,去了徐州。可汗狄咸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郑玄被迫随军出征,死于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

郑玄是中国古代的经学大师。他的学术成就被后世学者称为“郑雪”,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著作。比如《诗经》、《国礼》、《礼记》、《礼记》及其注释,都被后人所重视。康城书院开创了村学之风,为青岛古文化留下了宝贵财富。

法显(约337-约442)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僧人和探险旅行家。俗姓Xi,平阳舞阳(今山西襄垣)人。中国僧侣在天竺求学的先驱。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由长安西行至天竺取经,后至狮国(今斯里兰卡)。14年,他游历了30多个国家。艺兮八年(公元412年),他带着大量梵文经卷回国,途中遭遇大风。他航行了40个昼夜,到达了一个大陆。回来的路上,遇上风暴,飘到青州长郡监狱(今崂山),在南边上岸,被县令李奔迎接到卜启城(今青岛城阳),讲学、翻译三个月,后到青州建康(今江苏南京)。

《佛传》(又名《法显传》)一书是研究南亚次大陆各国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已被翻译成六卷二十四册。

王姬(?子阳(484),西汉琅琊高宇(今即墨)人。他从小刻苦学习,最终步入仕途。他以孝心被授予若鲁郡的左右手,不久又升任云阳县令,还封贤良为昌义王的副将。

据史书记载,王绩在长安读书时,他家附近的枣树树枝垂到他家院子里,王绩的妻子摘了一些枣子给王绩吃。王姬后来得知这一情况,与贪财的妻子离婚。后来邻居深感不安,要砍倒枣树。邻居们劝说王吉财带他的妻子回家,平息了一场风波。王绩的清廉和严谨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主人有树,汪洋老婆去,主人吃完枣,女人还”,成为一段佳话。

王绩不畏强权,刚正不阿,忠君敢谏的精神也非同一般。作为昌邑王的副将,昌邑王刘贺纵情声色,以打猎为乐,疏于政务,使百姓承担繁重的劳动,招致怨声载道。王绩多次进谏,劝刘贺体恤百姓,勤于国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养成爱国忠君之心。虽然这一点没有被采纳,但后人还是赞扬了他的忠诚。

赵涵死后,霍光将军上台,刘贺被拥戴为皇帝。王绩再次劝谏刘贺纠正偏差,仍然没有效果。昏庸的刘贺称帝仅27天,专事阿谀奉承的官僚们就受到了多株的惩罚。王绩与众大臣不同,得以幸免。

此外,王绩还被宣帝任命为医生。他依然忧国忧民,时刻不忘履职尽责。当时的朝鲜纪律混乱,名臣寥寥,权贵之间任人唯亲盛行。形势令人担忧。王绩多次劝皇帝废除影射制度,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整顿吏治,兴利除弊,振兴政纲。他以豪爽的谈吐和充分的讲道理打动了当时的人,却打动不了迂腐的皇帝。他的赤诚之心没有得到赏识,反而被冷眼看待,这让有心报国却无门报效的王绩十分难过。王绩心灰意冷,对事业毫无兴趣。因此,他借口生病从家乡退休了。生活在家乡,没有积蓄,衣食无忧,与百姓无异。王绩仍然想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他对此忧心忡忡。

汉元帝即位后,召王绩为官。他带病去长安,不幸死在途中。

如今,即墨温泉的汉代墓葬规模宏大,实际上是西汉名臣王绩家族的葬地。

蔡奇(988-1039),北宋莱州角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中头奖。从文章到长相都得到了真宗的欣赏和喜爱。他是平度历史上唯一的冠军。

天禧二年(公元1018),蔡奇被召到北京,在集贤院做秀才,后来又被提升为右思、谏议、翰林学士、上座学士等职。蔡奇一如既往,清正廉明,触犯权贵,被革除翰林官职,出知密州(今山东诸城)。蔡奇在位后,致力于救灾救民,上书朝廷免除当地百姓多年所欠的税粮,并允许开放“禁盐令”,使连年旱灾中的灾民获得了生机。蔡入京后,被提升为右谏大夫兼谏议。宋仁宗上任后,蔡姬被提升为枢密副使。景帝二年(公元1035年),升任礼部侍郎参政,是朝廷重要官员。他在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显示了他的水平和能力。

当时黄河危害很大,很多官员主张堵决口。蔡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认为,因为老河以北地势低,如果堵了就不好走老路了。随波逐流才是上策。它不仅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避免进一步的崩溃,而且可以改变黄河以南的周贝和亳州等大片地区。因此提倡合理适宜的行为,被采纳后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北邻契丹在边境驻军,意欲入侵,北宋朝廷震惊。朝方讨论如何派兵备战,加强边防。蔡邕没有盲从民意,而是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指出“契丹绝不会叛盟”,并提出了三条可行的应变措施,使北宋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了预案,冷静对待紧张的局势,显示了他临危不乱的勇气。

蔡其福学识渊博,慷慨大方。当富使时,有八百多人投降,他提出接纳他们,安置在镜湖一带垦荒。他认为如果不妥善安排,这些人必然会制造麻烦。但朝方主张拒绝接收这些“蛮夷”,后来这些亡命之徒终于成为西南边疆的不稳定因素。这时,蔡奇的态度只是责怪自己没有说服同事。

游静四年夏(公元1037年),因与权臣意见不合,蔡奇辞去丞相职务,回任户部侍郎,后出知颍州。

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4月4日,蔡奇病逝,欧阳修、范仲淹等著名文人为他撰写传记、墓志铭,肯定他的地位和作为。

丘处机,又名丘处机,宁同密,元代栖霞(今山东栖霞)宾都里人。他生于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相当于金熙宗八年(公元12 2 7)去世。

丘处机年轻时父母双亡,成了孤儿,读书也不多。19岁时,到宁海府昆仑山夏衍洞学道,到金镇安拜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他与马丹阳、谭处端、贺大同、王渔洋、刘处玄、孙不二并称全真道北七真人,又称长春真人。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冬,丘处机前往宝鸡县盘溪寺、陇县龙门洞苦修,创立龙派,历时13年。

1221年,成吉思汗听到了丘处机的名字,命群臣带着书信前去求见。尽管年事已高,丘处机还是从莱州出发西行,在雪山(今阿富汗)与成吉思汗相会。邱指出成吉思汗的“弓箭雕塑”大业:“欲称霸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统治天下应以“敬天爱民”为基础,欲长生不老者,应以“戒欲”为基础。成吉思汗非常重视丘处机,赐他“仙人”的称号,使他掌管天下道教。

1224年春,丘处机到大都,入天昌殿,主持朝政。他联合弟子修茸,改名长春宫(今白云观),使全真教达到顶峰,并长期影响后世。

丘处机一生多次游览崂山并传教,为崂山道教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丘处机、刘处玄等道士从昆仑山来到崂山太清宫,宣讲玄妙宝训,令道人们乐此不疲。这是丘处机第一次来崂山,停留时间很短,留下一些诗词就走了。

丘处机第二次来崂山,是在金章宗太和八年(公元1208)。他从长阳(今莱阳)转到崂山,在太平宫北白龙洞的额头上留下了20首诗。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鳌山”,因为崂山看起来像一块巨大的岩石。

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丘处机从胶西(今胶州)来到崂山,到处讲明观点,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的石刻。

除了以上三次,据说丘处机还去过崂山几次。总之,丘处机热爱崂山,在崂山留下了诗词石刻,留下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业绩。作为崂山道教的先驱,他的贡献和影响是不朽的,崂山上清宫前至今仍有他的衣冠冢。他的传世作品,如《直指大旦》、《论生活新闻》、《歌集》、《西游记》等。,仍然受到人们的重视。

张三丰的姓名、籍贯、出生年月记载不一。一般认为,张三丰是名家,又名金、四联、、宣化、君宝、,其名为军师、山风、三丰、玄一、三丰、道元圆子、坤阳子、玄玄子等谥号为“邋遢”。大多记得他是辽阳益州人,生于南宋淳祐丁末年(公元1247)。

张三丰龟背鹤形,富贵奇,品相佳。他到处旅游,居无定所。始于虞姬县。进入武当山后。

1277年,张三丰第一次来到崂山,在明霞洞后面的山洞里修行了10多年,之后西行、南行。后赴陕西钟南山求学从师,隐居修行10年。当时内外修炼都达到了最高境界。1324-1333他在武当山待了九年,开创了武当外家拳——太极传和武当剑法。

1334年,张三丰第二次来到崂山,先后在太清宫前身老虎庙和明霞洞修炼,完成了道教内功修炼的高级阶段。两年后,他再次环游崂山。

1404年,张三丰第三次来到崂山,隐居在三表山脚下。他经常独自乘木筏往返沿海岛屿采药,将长门岩岛的山茶花移植到崂山的道观,如今已移植在太清宫三官殿的庭院里600多年。从张三丰开始,崂山各寺庙都种上了名花和真花。

明太祖和明两次派使者去索要,都没有如愿。在明代,它们被命名为“略显现实”、“韬光养晦为真仙”、“为妙真君”。他是崂山被皇帝封得最多的道士之一。

张三丰被《太清宫志》称为崂山道教创始人之一。他的修身养性理论和实践对全真道教影响很大,部分著作被后人收入《张三丰先生全集》流传至今。

吕雪(1371—1430)出生于青岛市黄岛区薛佳岛。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有一个风云人物,他就是吴恙侯爵。他为王朝的稳定和中国北方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弘十二年(公元1369年),祖籍陕西韩城的薛玉林迁居胶州湾西岸南部的岛屿,作为第一代居民,岛名为薛佳岛。

吕雪生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在兄弟中排行第六,故称刘学。当吕雪年轻时,他强壮而勇敢。更重要的是,他雄心勃勃。16岁,为弟从军,加入燕王朱迪的骑兵,镇守燕山地区。

“靖难之乱”是一场对朱明王朝影响很大的政变。吕雪忠于朱迪,并和他的部队一起参加了这次行动。由于他的杰出成就,他被提升为燕山魏攸的指挥官(四年级)。朱迪非常爱他,所以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吕雪。后来以战功升任指挥同知(从学说)、指挥使(从学说)。

吕雪听从朱迪的部署,抗击南军,一路打凯,在推翻朱筠朝廷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进入南京后,升任骠骑统帅(二品),以官运故事升任三代,荣耀祖先。在过去的四年里,吕雪从一名普通的骑兵成长为郑尔品的高级将领,成为朱迪皇帝的心腹。

永乐年间,吕雪一心报国,不居功,不断做出新的贡献。驻守边境时,多次击退蒙古军队的入侵。跟随朱迪北伐,他随驾为主要指挥官,屡立战功。结果他被提升为骑士,先后从大都督(来自一品)、右军大都督和(郑益萍)处学习,成功晋升奉天京南推城使至荣禄大夫,朱武侯。

值得一提的是,朱迪被授权主持修建北京城,在10多年的时间里,百万军民齐心协力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吕雪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才智,为明朝顺利北迁做出了重要贡献。

洪熙朝仍然非常重视吕雪,任命他掌管左夫、太子太保、总兵和世袭侯爵。宣德王朝仍然依靠吕雪负责边境巡逻和保卫新疆。老了,吕雪仍然去边境保卫敌人。他建议在困难地区建造城堡,并负责建造一段长城。

宣德八年(公元1430),吕雪积劳成疾,卧病在前线。回到北京一个月后,因病去世。他作为三代将军服务过三个朝代,是古代青岛最高级别的军事统帅。

蓝田(1477-1555)叫玉夫,本名北泉,即墨人。明清时期,即墨有“国”五大家族,蓝田是蓝氏家族的代表。

即墨蓝氏传说源于莱阳,较早居住在即墨。明朝中期,蓝姓中有一个名人张澜,他考中科举,出入官场,刚正不阿,几经沉浮,历任御史监、锦都御史、陕西巡抚,死后被封为名臣。

张澜的长子蓝田,从小就勤奋聪明。七岁就能对着它写诗,让考官大吃一惊:“没想到即墨的故乡竟然生出了这蓝田玉!”

1492年(明弘治五年)蓝田举人,1523年(明嘉靖二年)授河南道御史。

蓝田在知识上卓有成就,在政治上刚正不阿。在一次朝廷会议上,他敢怒不敢言,连七次,坚持强谏,却惹怒了皇帝,还赢了一个“朝廷幕僚”,差点要了他的命。此后,他不退反进,先后弹劾了苏夕、陈在中、乔宇手冢、宗伯王钧等法务部大臣..

被蓝田打击过的权贵们会愿意吗?他们会尽一切可能报复兰,而且会很快这样做。他们趁蓝田回父丧之机,诬陷蓝田,使蓝失去官职。

被贬后,蓝田在即墨府后院建了一间书房,名为“柯之轩”。他每天在客厅里埋头学习,却问政治,对官场不再感兴趣,对事业寒心。

蓝天因其优秀的品行和道德而受到称赞。比如他的朋友刘英,因为去外地工作,暂时把很多行李留在了青瓦台。没想到,朋友随后被杀,全家被埋在河里。兰闻讯,召朋友之弟至即墨,还行李。蓝田一知己去世,家里有孤儿寡母,维持生计。蓝田把小儿子拉到身边,认真抚养,终于让晚辈考上了,告慰知音。

蓝田一生著述颇丰,包括《北泉文集》、《东归长河》、《白斋华标随笔》、《续写》等。人们称他为“才七岁,学富五年”,“事事靠马才”,一点也不为过。

臧,明朝唯一人,生卒年不详,祖籍琅琊台下。

明朝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科举秀才,授宿松知府一职。后来在太湖县工作,后来被提拔为户部部长。还被调到吏部做了纪勋的外交大臣和文选秘书。

臧唯一的连续升迁,不是靠钱,也不是靠关系网。他尽职尽责,受到大学生的高度评价。后来,他被调到选集《医生》。臧只是公道正派。他既不依附宰相张也不巴结张的近亲,也不受官场中权力斗争的影响。他的官职还是升了,后来又到了皇帝身边,任大理寺正卿、光禄寺正卿。

张倒台后,他所有的追随者都被罢官,但只有一个人没有受到株连。后来升任顺天府尹,但仍不肯做顺天权贵,坚持不偏不倚的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