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历史
据史料记载,南宋建炎三年(1129),晋国大将金兀术率十万大军南侵。刘光世怕死,不敢与江东金兵作战,就轻易放弃了重镇扬州,使得金兀术一路从江苏到浙江。宋高宗不得不从都城临安(今杭州)逃到越州(今绍兴),然后逃到明州(今宁波),在海上避难。在当前敌情危急的时刻,为了保住南宋的半壁江山,韩世忠奉命带领韩家军守卫长江沿岸,意欲伺机而动,堵住金军的退路,围歼敌军。当时韩家军的部分部队驻扎在今天张家港的塘桥、庆安、鹿苑等地。在这里,韩世忠领兵沿河修筑瞭望塔和战备;在西部丘陵山区,修建了藏军窑洞和军营,军民团结,准备与敌人血战到底。韩世忠还在距离方圆几十英里的范围内修建了其他军事观察码头。例如,塘桥的汉墩,也被称为寒山,高约50英尺,周长70英尺。墩东北有一条小河,是汉墩堆起来时挖泥取土留下的河。
拥有巨大力量和智慧的韩世忠将军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人民的心中。当地人民早就把这位将军当作“佛”来崇拜。民间认为这是佛菩萨的保佑。战后军队撤退,百姓称此为“佛”军墩佛山。当地人民为了感恩,为了纪念韩世忠将军,在佛山上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寒山寺。当时寺庙香火鼎盛,信众遍布全国,朝拜者络绎不绝。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历经沧桑,繁荣昌盛。解放后,维根大师、常贤大师和沈光大师先后掌管寒山寺。直到1966年文革,寒山寺被拆除,运到姚橹大桥建饲料加工厂。76年,寒山寺由当地人自发修建,当时只修建了大雄宝殿。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宗教政策才逐步落实。1993年,张家港市佛教协会会长清溪和尚组织当地信众集资重新修建观音殿和厢房。2001年常贵法师担任住持后,寺庙的管理和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已建寺庙的基础上,投资数百万元修建了东西厢房、山门厅、天王殿、居士酒店,生活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许多宗教信徒和各界人士不远千里来到“佛光山”朝拜,许多善男信女在寒山寺感应,受到佛力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