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武,一生失意的著名曹魏。

魏晋“竹林七贤”中,出身魏家的阮氏叔侄居次,侄儿阮贤曾与猪同饮,叔父阮籍更是特立独行。大臣司马昭想让他的儿子司马燕娶阮籍的女儿为妻。阮籍为了拒绝,连续醉酒60多天,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叫阮的皇后的失败。

《晋书·阮籍传》:阮籍,字嗣,魏氏人。父亲君,魏丞相,天下知名。外表华丽,野心勃勃,骄傲独特,任性不羁,但他的情绪是无形的。或者关上门看书,久不出门;或者爬上风景,一天后忘记返回。博览群书,尤其是庄和老。喝酒可以发出声音,弹好钢琴。当它骄傲的时候,它突然忘记了自己的形状。当时很多人都叫傻逼,但是每个兄弟的文艺都让他印象深刻,认为他比自己优秀,所以盐叫不一样。

据《晋书》记载,阮籍年轻时生活放荡,被当时的人们视为白痴。只有一个人佩服他,认为他比自己强,从而扭转了阮籍的批评。

这个人就是阮籍的弟弟阮武,文学就是他的字。陈留之有不同意见,认为阮籍是阮武之子。王建国的《魏晋阮氏家风论》认为,阮籍曾经带阮籍去见兖州刺史王昌的“阮籍叔叔”是阮籍的族父阮武:他随叔叔去了董军,兖州刺史王昌邀他见面,他却整天沉默不语,让人捉摸不透。

因为阮籍没有出类拔萃的叔侄,阮武又是王昌的同时代人,学术地位足以与王昌为伍。但这只是一种有待证实的可能性。在我看来,《晋书》第一段还是“宗亲兄弟的文学生涯”,第二段开头是一个“大叔”,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是同一个人。

有学者认为,根据《南史》中著名的陈庆之子陈玄写给他侄儿陈修的一句“秀叔以兄与子”,阮武的儿子称阮籍为“蠢叔”...但是,陈轩的整句话是:曾几何时,阮贤是阮籍,游遍竹林,紫萱不听言语,王展可以神神秘秘。

《王进战传》:汉武帝也视战将为白痴。每次看到(王的)经济就说:“你叔叔死了吗?”“经济学往往没有答案。

《伍子》是王展侄子王绩的题词。显然是指王绩的侄子叫王展“傻叔”,而不是指阮武的儿子叫阮籍“傻叔”,所以不能证明阮武和阮籍的关系,甚至不能证明阮武有儿子。

阮籍至少有《晋书》列传,阮武连附列传都没有,真的比阮籍强。因为没有被传记化,阮武的生平只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包括他的生年。唯一的线索是阮籍生于公元210年,阮武肯定生于他之前。

阮家堪称书香门第,阮武的父亲阮琛擅长三礼之学,“作《三礼图》,传于天下”。阮陈说,他在汉末为官,但从来不响应征,一直是“秀才”(不上朝廷征的秀才)。

据《三国志》记载,阮武是一个儒雅之人。但同时也指出了阮武一生的不成功。

他并不是没有晋升的机会。魏明帝荆楚元年(237年),侍郎鲁豫被提升为吏部尚书,明帝让他推荐一个与他能力相当的人继任。路毓贤推荐了郑冲,一个普通的服务员。明帝说:“我认识他,希望你推荐一个我不认识的人。”鲁豫推荐阮武、太守刘晨、孙勇。阮武曾任清河知府。也许这是他当时的官方立场。

可见在此之前,魏明帝并不认识阮武,虽然他不认识孙勇,但这一次,他选择了孙勇。孙勇后来接替鲁豫出任吏部尚书,并参与了《论语》的编纂。

另一方面,阮武仍是他的清河太守。他不能决定做什么官,但他仍然可以决定交什么朋友。

有一次被召回北京,遇到了赵国祥杜述,他也是同时被叫的,于是有了交情。反正两个人都一样的沮丧。相比之下,杜叔虽然是幽州刺史,又有烈士之子的福气,却更加倒霉。嘉平元年(248)被弹劾,免为庶人,迁居彰武县。

阮武对杜叔说了这些话:

“我觉得你的才华和气质可以体验正义,但是你不够努力。有素质有能力可以做大官,但是追求不够顺利。你可以学会描述过去和现在,但你不是一心一意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有才而不得当。最近一有闲暇,就可以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写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杜叔已经从公务员降职为庶人,不用再上班了。他能不闲着吗?于是,杜叔写了《体论八篇》和一篇关于彰武县邢星的文章。

阮武鼓励别人写书,自己也没闲着。他写了十八本书,名为《阮子》,还写了五卷《阮子郑伦》(或政治理论)。然而,阮武的书和阮武人一样,并不幸运——在以藏书庞大著称的隋朝,阮武的《论政》其实已经被官方公告失传了!直到清朝编纂《黄英集》,才最终从《北堂书钞》、《太平玉兰》、《昭明文选》中抢救出一卷。

虽然“竹林七贤”中的王戎评价他为“清代明眼人,汉元以来再无此人”,但阮武的结局仍然是“做清河太守”。《陈留之》称他为“魏末清河太守”。不知道是不是意味着他不仅把清河太守的位置当成了自己人生的暮年,也当成了曹魏的最后一年。他的死亡年份和出生年份一样模糊,陈六枝只说他“终于到家了”。

阮武的家境比他的事业好不了多少。他甚至没有儿子。他收养了弟弟阮冰的儿子阮坦,阮坦被提升为少府太子和平东将军,但他的寿命不长。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阮冰,本来还有一个大儿子,但因为偏爱小儿子阮克,就安排阮克做阮武的第二继承人。阮克是个好孩子,但是太小不懂事,没有拒绝。长大后,他后悔了。毕竟有些人在同一时间为了不追随皇帝而不敢听皇帝的话,即使追随的对象是大名人,追随后可以封侯,他也不会去做:

《晋书·杨虎城传》:皇帝以其兄子为嗣,其父为嗣。帝立姬帝乙为帝后,不奉诏。皇帝生气了,把它拿走了。太康二年,义帝被奉为大平侯,他是继承人。

《传》引用的话作纪念:金镇南将军杨虎无子,收弟子易为子。但伊不肯受重,其妻闻知,伊曰:“伯活以养己,吾不敢违之。”但是,没有父亲的命,我会报恩的。"大臣彭权据理力争:"子若养大,必由父命,若出而无命,则为叛国罪。“所以我写了一封信,并遵循它。

(杨一党是杨虎的哥哥杨法的儿子。怎么会是他弟弟的儿子在这里?甚至是乌龙球。)

如果说有什么值得庆幸的,那就是阮克死的及时,没有最终见证魏晋在匈奴铁骑下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