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谓的正史不可信?有许多捏造和夸大。为什么?所谓野史更真实可信,而且

正史可信度高。总的来说,野史大多内容庞杂,没有经过严肃的学术考证,但正是因为其来源与正史不同,才成为正史的有益补充。

首先澄清一下,野史的原意和现在的“野史”完全不同。古代修史是史家的职责,私人修史是不允许的。民间管理的史料称为野史,是官方史料的补充。这时候可信度就不低了。这是一种不同于正史的史书,与“正史”相对。古代有“官野史”之说,官就是收集民风民情的小官。《汉书·文艺志》引述淳说,“精米为稗子,街谈巷议,甚详。王欲知弄堂风俗,故设官使之知之。”

所谓“野”,有两层意思:一是与朝民相对,由野民(或下层文人)书写,未经官方批准,连“圣旨”都算不上,甚至被政府封杀,不藏于庙堂,而是流传于“野”。当然,这些书也有一部分流传到了官厅,在流传过程中被官方删除了。其次,从雅与俗、文与野的对立来看,不是人为雕琢,是原始史料。虽然看似低俗,但却是原汁原味的正宗。

私理历史的第一人是司马迁的《史记》,当时是“野史”。但其学术水平得到了官民的认可,从此政府默许了私史管理。

其实因为正史确实会受到统治者和当权者的审查,所以很多人排斥正史,认为它不如野史可信,有点矫枉过正。因为改一本书很容易,完全改变一个事件的历史记录是很难的,而这些改变会从另一方面还原历史真相。统治者和当权者一喘过气来,历史学家就会修改。这一点,举民国和翁戈的例子最能理解。现在被那样改变的面目全非的历史正在一点一点还原,而且当时的改变越大,反弹越厉害。甚至有人说“反过来看被改变的历史,马上就明白历史真相了。”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但也不无道理。

比如玄武门事件后,李世民改史,但到了李隆基,正史基本恢复了。雍正继位后也改变了历史,但后世的正史并没有完全被它蒙蔽。再比如,以前说国军不抗日,正史有记载,对史料的改动也是天翻地覆,现在才几十年,正史也改回来了。

总体来说,正史的可信度更高,因为在一定时期内,虽然正史会向权力低头,但时代变了,正义在人心。为了取信于民,新的统治者必然会恢复过去的官方历史。所以两者不可偏废,研究历史要以正史为主,野史为辅,相互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