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漆器历史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扬州漆器已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战国时期的扬州漆器。1967年扬州邗江西湖乡战国墓出土的漆器圆盘(现藏扬州博物馆),直径40厘米,漆朱漆黑漆,色彩鲜艳,画面清晰,能很好地反映当时的制作技术水平。
汉代扬州漆器代表作品:三足奁、七盒汉代漆器生产不仅规模大、种类多,而且技艺高超、水平高。在唐代,扬州漆器是进贡和出口的热门商品。唐代,扬州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发达城市和重要港口。这是东南沿海的一个大都市,有成千上万的外国人住在那里。经济繁荣,能工巧匠云集,手工业相当发达,上漆、去红(雕漆)、夹胶、去金银等漆器越来越精细,螺钿镶嵌技术也很高。漆器被列为扬州二十四贡品之一。唐天宝十二年(753年),扬州大明寺主持鉴真东渡日本,带去漆盒、漆盘等数十件漆器。1980年回国展出的大师鉴真的宝藏雕像,是唐代漆器工艺中带有夹子的雕像,供奉于日本奈良的唐赵体寺。这座雕像高84厘米。因为是真人做的,所以外形和真人很像,线条也很简洁。在日本的唐赵体庙里,还有一尊卢舍那佛的坐像,高一尺、二尺、四寸,用竹胎彩绘。鲁舍那的右尊佛像和左尊千手观音菩萨都是用木胎漆制作的。这三尊漆面佛像被日本视为国宝。扬州漆器工艺对日本、韩国、朝鲜等东方国家的漆器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镶嵌技术在唐代非常流行。白居易《素瓶谣》诗中写道,“不见今日嘉帝与宫,乃以珠钹织银屏,五金件镶嵌精致。”在唐传奇《霍小玉传》中,也有“斑犀花盒,方圆多一寸”的描述,表现了华丽的画面和小巧精致的犀牛角镶嵌盒。从诗词和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高超精湛的镶嵌技术。宋元时期漆器新产品丰富多彩,扬州漆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漆雕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从最初的去红到去黄、去绿、去色等技法。张评《苍》雕文:“宋人雕红漆器,宫中所用者多以金银为胎。美在刀法娴熟,隐峰不露,朱清新,漆极厚而无裂,亭台山川所刻人物皆如画。”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张成”红缨花观瀑圆盒、红缨花盘和“杨卯”红缨花山水八面盘、红缨花渣斗。宋代扬州漆雕艺术的代表记录是漆弓臂。
据《江都县志》“宋开宝义海至宣和辛丑,一百四十七年,弓保持笔直,外观如新,胶未脱,此异也。此善弓也。”元代出现了“软珍珠母贝”这一新的工艺品种,所选用的珍珠母贝片逐渐向薄、透的方向发展。比如黄大成的《篆饰录》中就有“过去壳片厚,现在越来越薄”的说法。软珍珠母的出现使漆器品种更加丰富多彩。1966年在北京元代遗址发现一件直径约37厘米的软质珍珠母漆盘(扬州造)。盘面中央嵌有螺丝,形成以广寒宫为背景的嫦娥奔月图。漆盘虽破,但树木葱郁,亭台重叠,色彩艳丽,极其美丽。扬州软珠母贝工艺的出现,代表了镶嵌技术的巨大进步,也为明代精美点螺漆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扬州漆器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全国漆器生产中心,漆器作坊众多,规模宏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近四十家制漆作坊。以漆器命名的街巷有漆货巷、罗店巷、大描金巷、小描金巷等十余条。从原料销售、生产制作到整套操作,形成了一个以漆器为产业的街区。两淮盐政也有专门的漆工,承担了大量的宫廷器皿、家具和建筑装饰工程。
明代扬州著名的漆器工艺有:挑红(漆雕)、宝嵌、螺钿嵌等。八宝灰、polo漆、雕漆、堆漆、贴金等工艺技术也随之兴起。宋宣和以来失传的漆沙砚得以复原,品种丰富多彩。
到了明代,漆雕技术可以以云纹漆雕高足杯为代表。这个杯子是夹胎做的,里面是铜壁,外面刻有云纹。刀法简单,线条精细,色彩鲜艳,造型和装饰令人过目不忘。另一款雕漆花枝三足炉也是明代雕漆产品的代表作。清代扬州小陇山博物馆的主人马月燕和他的弟弟马月禄曾经夸赞过一个明代嘉靖年间吟诗用的雕漆盘。据记载,此盘形似莲花,上面雕有龙和水鸟图案,极为精美,宛如奇迹。盘底刻有“明嘉靖年制”字样。明代扬州雕漆制品的制作水平之高,可以概括。
点螺漆器也在此时兴起。蒋(字秋水)是万历年间扬州著名的漆艺家,以制作螺钿漆器而闻名。蒋一生辛勤工作,留下了上千件漆器作品(包括平地螺钿和点螺钿),现在他的许多作品都珍藏在京、沪、宁、苏四地的博物馆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一件是“镶有珍珠母金银片的长方形盒子”,显示了“江”的风格。盒子的盖子和底部立在一面墙上,从上到下都能看到,四面都装饰着一龙。两个水平面的龙在飞,两个垂直面的龙在兴风作浪,还有几条鲤鱼在浪中若隐若现。龙毛、海水、卷云的细纹都镶嵌着细细的螺旋片,桂圆、龙鳞都是绿的,海水、海浪里都是银线。始于明代,盛于清代的扬州骨石镶嵌、珍宝镶嵌漆器,是明末扬州著名漆器大师周铸所创。《春草堂集》说“(扬州)亦有周易,画屏柜,数案,纯镶八(百)宝,玲珑人物,花鸟”。阿清诗人钱泳在《游园记》中记载:“周制之法,为扬州独有。明末周姓首创此法,故名“周制”。到了清代,扬州漆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漆艺装饰呈现出比明代更加丰富的面貌,出现了陆颖之、、陆魁生、夏等一批著名的漆器大师,为扬州漆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陆颖之、王国辰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雕漆与嵌宝工艺相结合,创造了扬州特有的地方工艺品种,也是制漆工艺中比较高档的工艺品种。
漆器是扬淮盐政的重要贡品。如乾隆十五年(1750)、三十六年(1771)、五十四年(1789)清宫档案保存时,扬州向清朝赠送漆器,包括紫檀周制、螺钿镶嵌等。各种器物,从御柜、宝座、床、柜、桌、香、屏,到各种盒、扇、箱、碗、碟、器,应有尽有。其内胎材质包括紫檀木、梨木、红木、黄杨木等名贵木材。
鸦片战争后,扬州漆器业逐渐萧条,点螺钿、漆砂砚、谭力螺钿硬镶嵌等珍贵漆器相继失传。同治至光绪时期,漆器生产略有回升。主要漆器产品有雕漆、螺钿、周制、雕漆、钩刀等。小件包括柬埔寨盒、花盆、卡片、文具等。浅刻流行一时,品种有帽容器、笔筒、砚盒。深挂屏常以扬州八怪书画为题材,在地板上铺珍珠母片或用水彩晕染,熏蒸陈酿,产品基本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