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珍园历史简介

万千红烧肉、荆州鱼糕、八宝饭是荆州百年老店聚珍园的特色菜,也叫聚珍三宝。园中充满韵味的宫殿式菜肴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食客。曾经的百年老店,婚礼,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熙熙攘攘的“花园中的花园”宴会厅也变得空空荡荡。是什么让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荆楚第一园”如此沉寂...

百年老店聚珍园何时才能不再沉寂?

慈诺御厨曾在聚珍园掌勺,百年老店有过享誉全国的辉煌历史。

聚珍园是一家位于荆州市区的百年老店,已经走过了105年。

这家满族风味的餐馆,是清朝光绪年间一个叫关汉海的小贩创办的,最早位于公安门的护国寺,后来搬到了南门街。1960年迁至现址,著名书法家王遐举、艾辛乔罗·溥杰、曹廉先后为该楼题词“辽沈无滋味,荆楚无滋味”。

说起聚珍园的创始人关汉海,他是一个经营“江米莲藕”、“炒莲藕元”以及各种蒸菜、卤菜、糕点的商贩。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他和曾在荆州府当厨师的弟弟关全海在公安门开了一家名为聚珍阁的酒楼,主要经营满汉宫廷菜肴和地方美食。

当时,聚珍馆的厨师戴孝是清宫的御厨。他做的八宝饭很受慈诺皇后的欢迎。因为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诺皇后出逃京城,萧师傅也带着这种大米的配方逃到了荆州,被居正博物馆录用。

御厨戴孝厨艺精湛,所做的菜肴大多仿照宫廷的烹饪方法,色香味俱全,吸引了众多食客。“聚珍阁”改名为“聚珍园”,名声越来越大。

辛亥革命后,前清对京南路的观察,使魏香溪经荆州南下。在品尝了聚珍园的“八宝饭”等特色菜肴后,他送上了一副回味无穷的对联“辽沈无双,江陵每园”。经过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苦心经营,该店已成为古城的龙头名店。

上世纪50年代,聚珍园公私合营后,由关家后人关金山负责做饭,聚珍园盖房子,聘请名师,使企业进一步发展。

1959年,聚珍园老厨师余占海参加全国英雄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做技术表演。1988年5月,厨师夏赴京参加第二届全国烹饪大赛;1991年3月,女面点师周参加湖北省第二届烹饪大赛,一举夺得六枚金牌,一枚银牌。1993年9月,傅、王家春、姜殿国三位顶级厨师参加第三届全国烹饪大奖赛,获得三枚金牌、一枚银牌,使该店蜚声海内外。

1983年,聚珍苑在后院建了一栋三层小楼。湖北黄鹤楼书画社曹立言亲笔书写“聚珍园聚稀世珍宝,迎宾入园”条幅,以示庆贺。海内外宾客纷至沓来,先后接待了日本、美国、德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等国的外宾,以及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

1984年初,国家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吴在店内品尝美食后,借机改写了聚珍园的牌匾。1984年秋,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关来京演出,到酒楼吃饭,留下“荆州古城美食好,家乡好,宝藏多”的赞美之词。

1988,聚珍花园再次扩建,营业面积8300平方米。建成开业时,末代皇帝的弟弟溥杰题写了“辽沈为荆州第一园”的对联,至今悬挂在这座雄伟的大门前。

1992年,聚珍园迎来了90年的风风雨雨,更名为“聚珍园酒店”,拥有聚珍园餐厅、聚珍园食品厂、聚珍园酒店、聚珍园商场,发展成为一家多功能的综合性服务企业。

老字号最大的优势在于深厚的文化积淀,聚珍园也不例外。经有关部门评估,“聚珍源”品牌无形资产已达654.38+0.26万元。

聚珍园的菜肴不仅在食材上体现了浓厚的荆楚地域特色,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道菜都是一个故事,每一道菜都是一种文化。与其在这里吃饭,不如在这里追溯历史。

“龙凤配”是聚珍园的招牌菜之一,起源于东汉末年。传说刘备夫妇结婚后回到了荆州。诸葛亮命令他的厨师开发这道菜,以便为刘备准备一顿晚餐。这道菜是用荆州特产黄鳝和黄冠鸡做的。菜里鳝鱼形似龙,鸡形似凤,似龙凤舞。刘备和孙夫人甚至在宴会上称赞荆州是“龙凤之地,鱼米之乡”。

荆州鱼糕是聚珍园“聚珍园三宝”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楚国都城济南市有一家专门烹制鲜鱼的酒店。有一年夏天,店主买了很多鲜鱼,客人少了,剩下的鱼多了。眼看鱼要烂了,店主急中生智,做了鱼饼。食客品尝后觉得新鲜可口,都赞不绝口。这种饼经后人不断改良,成为宜州地区宴席之首。俗话说,没有蛋糕是不够的。

聚珍园荆州春卷是迎接春天的传统小吃,它起源于晋代人在立春那天互相喂食的“春盘”。唐宋时期,吃“春菜”之风更盛。杜甫曾在荆州留下“春菜细莴苣”的诗句,苏轼也有“春菜试青歌,韭菜黄”的诗句。明清以来,春盘逐渐演变为“春卷”。春卷用面粉摊成薄皮,夹上腊肉和韭菜,卷成筒状,放油锅里炸,色泽金黄,香气诱人。

此外,聚珍园还有近200种特色菜,如“千片肉”、“鳝鱼泥”、“八宝饭”、“冬瓜甲鱼裙做汤”等。

百年老店在困难中前行

解放后,通过公私合营,聚珍园并入荆州旅游餐饮服务公司。直到2004年,它还是一家国有餐馆。

据聚珍园餐饮部张经理介绍,“聚珍园餐厅”是公司的一个小店,员工42人,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主要原因是整个公司经营不景气,其次是负担重,光退休员工就有200多人,国营管理体制不灵活,公司难以发展。曾经熙熙攘攘的“花园中的花园”宴会厅现在空无一人。

张经理说,要打聚振源这张老牌,体制改革、引进资金、获得资产重组很重要。不甩掉包袱,连老招牌都要拖垮。2005年底,聚珍园实行私有化改革,聚珍园酒店经过资源重组后更名为聚珍园投资广场有限公司。

为了让聚珍园的金字招牌再次发光,聚珍园投资广场有限公司为聚珍园做了长远规划。公司到古城Xi安邀请设计专家对聚珍园现址进行规划设计,将其打造成集休闲、餐饮、购物为一体的聚珍园食品厂,并搬迁至老南门外。

聚珍园投资广场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佳华告诉记者,聚珍园周边的环境质量对老字号的发展非常重要。荆州市中心城区聚珍花园旁有垃圾转运点和移动公厕,劝阻食客前来就餐。

到了晚上,夜市的各种摊贩把聚珍园酒店的大门围得水泄不通,一次性餐具、污水等脏东西把这里弄得乱七八糟。周佳华指着公园外脏乱的环境无奈地告诉记者,“如果环境不净化,就算聚珍园广场按规划建,也没人敢来!希望有关部门能介入!

如何打破聚珍园的寂静

周佳华告诉记者,荆州作为一座文化名城,走向世界势在必行。聚珍园,百年老店,与这座历史悠久、荆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老店在创新的同时,也要传承聚珍园的历史文化。聚珍园不应该在沉默中沉沦,而应该在沉默中崛起。

长江大学经济管理系教授李明伍表示,与一般知名品牌相比,老字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历史性,存在时间从几十年到上百年不等,突出“老”字;第二,民族性和文化性。中华老字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突出“华”字。老字号品牌的顺利传承与其独特的古老文化密不可分。

缺乏创新是老字号做不了什么的一大原因。在市场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产品意味着企业的生命力。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在市场经济时代,无异于固步自封

那么如何将创新与原有的老字号品牌文化相结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有业内人士指出,要让聚珍园这样的老字号走出困境,政府需要保驾护航。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其价值,高度重视其在文化名城和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根据老字号的不同情况,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政策给予引导和支持,将老字号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