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故居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胜利后,安徽巡抚公署秘书长陈独秀先生和高俊曼先生一直住在安庆南门的这座洋楼里。房产归陈独秀先生个人所有,他的儿子陈鹤年(陈哲民)就出生在这栋楼的二楼。
陈独秀于1938年来到重庆江津。5月27日,1939,他从附近的时嘉大院来到杨家大院(石墙院),帮忙整理杨鲁成的遗物。他住在前夫人杨二的房间,住在陈独秀直到1942年5月27日逝世,享年63岁。
在这个院子里,陈独秀写出了近代历史上的文字学巨著《小学识字课本》,用科学的方法对中国文字进行了重新分类(“小学”指的是文字学,类似于《说文解字》)。
在这个院子里,陈独秀“毫无悔意,处境艰难”,写了许多政论文章:《战后世界走向的轮廓》、《被压迫民族的前途》、《我的根本意见》...在这个院子里,他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最终形成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最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