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赌石?

赌石或赌品,是指玉石开采时,用风化的皮包包裹,无法知道其好坏。需要切割的玉石叫赌石。老厂产的翡翠都是有皮的,但是河床产的水石翡翠也是老厂的翡翠,皮薄或者没有皮。新厂生产的翡翠大多没有皮,坡层生产的有皮。表皮的厚度主要取决于风化程度,风化程度越高,表皮越厚。一块翡翠原料,表皮有颜色,表面好。当你切第一刀时,你看到绿色,但当你切第二刀时,它可能会消失。这也是常见的。离开玉矿的地方,赌博率只有万分之一(指颜料),在玉矿赌博的几率要高很多。赌一把玉,一夜暴富,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奉劝玩玉的人,赌石头要谨慎。

翡翠原石被称为“毛料”。在玉石交易市场,毛料也叫“石”,青毛料叫“彩货”;绿色不均匀的羊毛叫“花牌料”,没有豪华感的大羊毛叫“砖料”。皮壳包裹的整块玉绒,未切割,未开窗(也称门),称为“赌石”或“赌货”赌石的皮包裹着一层或薄或厚的原石皮。不同的赌石有不同的颜色,有红、黄、白、黑,也有混色的。在玉石交易中,最赚钱,最诱人,但也是风险最大的赌石非赌石莫属。珠宝界有句行话:赌石头就像赌生命。赌赢了,赚十倍百倍,一夜暴富;如果赌崩了,一切都没了。与赌石头相比,股票、房地产等风险较大的交易,都显得稚嫩而相形见绌。

在过去,翡翠原石的买卖是珠宝界最神秘的交易,她的奥秘就在“赌”字上,所以买家也说是赌玉赌石。

一般来说,仅从外观上,我们无法一眼看出它的真面目。即使在科学繁荣的今天,也没有一种仪器能通过这个外壳迅速判断出是“宝玉”还是“败类”。所以买卖是有风险的,也是刺激的,所以叫“赌”。赌赢了很赚钱,所以这种生意持续了很久。

传说缅甸玉商,在赌石之后,实际切割加工时一般不敢亲自到场,而在附近烧香,祈求上帝保佑。如果切好的赌石里有很多亮绿色,可以一夜暴富;如果赌石被切割,其本质是一个外绿内白的灰砂头,那么它会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从清朝到民国,珠宝行业有个行话叫“赌”。所谓“赌”,是指珠宝玩家的一双雪亮的眼睛,去珠宝店找玉。玉石交易,尤其是原石交易,成功靠运气,就像赌博和彩票投资未来一样。据清代谭崔《云南于海智恒》记载:“玉出南金沙江,河原属腾越,离州二千余里。野蛮人把它摘下来,堆在河岸外。外面得到的粗矿石,大小如鹅卵石。我不知道里面有没有玉,也不知道它是否漂亮。鉴定人员随意购买,运到大理和云南省。有玉器作坊,解中见玉,地富!”这就是中缅泰边境“赌石”交易的历史渊源。

所谓赌石,就是用粗糙的玉石赌博。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赌石是“和氏壁”。据传说,在两千年前的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发现了一块玉。呈献给楚国的两位君主,他们认为被骗了,砍掉了他的左右腿。卞和没有腿不能走路。他抱着玉璞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后来楚文王知道了这件事。他派人拿来玉璞,让玉工剖开。结果得到了一块宝石级的玉石。这块宝石被命名为“和谐之墙”。后来这颗宝石归赵惠王所有,秦王赵浩棋答应用十五座城市来交换这颗宝石,可见这颗宝石的价值之高。这块宝石后来被刻成国玺,直到西晋才失传。

如果卞和能活到今天,他一定是一位杰出的赌石大师。要知道,透过玉的外皮来看玉的优劣,是需要很深的玉石知识的。“神仙难断一寸玉,高手常失手。”玉在地下的时候很神秘,任何仪器都探测不到。出来的时候,上面覆盖着一层岩石外壳。壳里到底是什么还不清楚,所以判断玉石的过程在业内被称为“赌石”。

赌石成为一种玉石交易方式,近十年在中缅边境兴起并蓬勃发展。除了形状和重量,没有人能知道一块没有窗户的原石里有什么。只有切开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赌徒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皮壳上的表现反复猜测和判断,来估算价格。买回来的话,可能把颜色好的水脚剖开,一下子就值几百万了。也可能是无色无水,瞬间变得一文不值。这就是赌石头的风险。一块石头可能让人变得富有,也可能让人一夜之间失去一切。

其实衡量一块玉的好坏很简单。首先是它的硬度和密度。翡翠的硬度很高,一般达到莫氏7度。玉石行业的行话叫“种”。好的“种植”意味着高硬度。去缅甸,云南瑞丽,腾冲等地采访。我看到卖翡翠的人会拿一块玻璃做实验,在玻璃上划自己的翡翠毛石。结果玻璃上留下了很深的划痕,而翡翠毛石却一点都没有损坏。好的翡翠和钻石硬度差不多。二是透明度,行话叫“水头”。透明度越高,质量越高。最好的翡翠就像玻璃,玉石界称之为玻璃底。

如果皮肤根本没有显示绿色,只有开口处的绿色,那么它的价格应该低于实际价格。

这是评定高档翡翠原料的一般依据和原则,按照这种方法评定翡翠原料不会有大的偏差。

翡翠原料的品质是多变的,没有固定的判断模式。是一块完整剥过皮的无瑕翡翠,切完之后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翡翠原料的估价是很实用的。只有多看多买多思考,多收藏,才能了解翡翠价格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