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震昌家族史述评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结构,家庭是同一个祖先的几个家庭。家庭是维系和连接血缘关系的天然纽带,表现为亲属关系、血缘关系甚至几个近亲的家庭结构。亲情是血,血浓于水;家是亲人,血脉相连;家族就是历史,有据可查,古代都活下来了。亲情是中国的特色。家族史也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就像青藏高原上的一条小溪,是长江的一个源头。

关于家族史,我认为有三个特点:第一,在家族史中,总会有某一个人,因为他的遗传基因,因为他个人的智商和情商,因为他个人的爱好和性格,成为家族乃至整个社会的精英名人,对家庭乃至社会的进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精英名人,是中华民族优秀遗传基因的结晶,是个人爱好的展示,是人民勤劳的展示。第二,人生的苦难往往是宝贵的个人财富。年轻时有钱很难买到贫穷。生活中的苦难往往是促进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因素。第三,当地的历史事件和当地的风俗习惯与家族历史密切相关,就像河流与弯道、急流、激流、宝塔、码头密切相关一样。

家族史是社会史的基础研究材料。中国的电视剧《大宅门》、高雅小说《红楼梦》、《白鹿原》都描写家族历史,这应该是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就像乡愁必然占据人们思想感情的重要部分一样。大宅门反映了中国百年老店“百草堂”药店的兴衰历史,以及医药世家百富三代的恩怨情仇。《大宅门》和《白鹿原》都反映了家族中的显赫人物,他们的特殊经历和个人特点。反映了清朝、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对基层民众生活的影响。《大宅门》和《白鹿原》中的小说人物都有实际的历史原型,都是基于家庭史实的艺术创造,都有虚构的成分。我现在写的家族史从我曾祖父开始,贵港谭振昌家族史就是纪实的,不是虚构的。是史实,加上我对这些史实的深入分析和评论。

一个人通过他的文章,可以让他的文字变得有意义、深刻,让人们知道很多有用的、有趣的、非常深刻的人们不知道的问题,让人们思考和理解他不容易理解的事物的深层联系。那么他写的东西就被认为是积累了公德,做了好事。选材、叙事评价、传道授业解惑,不正是一个负责任的作者应该具备的表达和揭示的技能吗?如果你不能表达启示,说教,授人以渔,那你写作对读者的意义是什么?举个例子,你去艾克尔港参观,如果你只能写你看到的船只、码头、集装箱,而对贵港港这种看不见的纵横城际联系却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关心、一无所知,那么你只会肤浅地、片面地、孤立地看问题,这是形而上学的。如果参观贵港的机器人、电动车、电动车、手机的车间,只能孤立地写出车间的场景,而不能深入挖掘贵港工业纵向历史发展与横向工业项目之间的联系,是肤浅的、孤立的、静态的、表面的、不深刻的。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纵横联系中看不到的才是深刻的。你在儿童活动中看到的都是表面的,那声“救救孩子!””喊声意味深长。

贵港谭震昌家族史是一个真实发生在贵港的微观历史事实。它像常年流淌的西江一样存在。而这种微观的历史事实,也会和其他家族相似,从而引起* * *之声。多个家族的历史可以形成中国历史的洪流。、周恩来、朱德、彭、刘伯承、叶剑英等都是出身不同家庭的精英名流,他们共同领导中国红军取得了奇迹般的胜利。发生在贵港土地上的微观史实,总有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地方。洪流向何处去?喷雾显示了什么?我在努力让你思考和表达* * *。

中国谭的历史

中国的谭氏家族起源于山东省章丘市西部龙山镇北部的党家村。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党家村叫谭国,谭国仁姓谭。没有无缘无故的姓。中华民族的姓规是子女必须随父姓。这是中国古代祖先规定的。中国大部分人世代遵守这个规矩,延续了这个姓氏几千年。尽管自称“鲁迅”,但在严肃的社会形态登记中,他的姓必须是“周”而不是“鲁”。姓周的人称“鲁迅”他们的人,姓鲁的一般不称“鲁迅”他们的人。这就是中国姓氏文化的特点:两个同姓的人,远道而来的陌生人,可能几千年前就是一家人,同一个祖先。同姓有历史关系,同姓有家族联系,这是生物学和社会学上的历史联系。

据说汉族在古代主要生活在中国的北方,而中国的南方在古代是蛮夷之地,居住着土著少数民族。后来北方少数民族胡人入侵,与汉人作战。胡人的凶悍野蛮有时会打败汉人,大规模屠杀汉人,为自己报仇,悼念战死的战友。华北战争多,华南战争少。为了避免混乱和拯救生命,从华北迁徙到华南的汉族的所有姓氏中都有分支。许多汉族人从华北迁到了华南。南方谭家族谱中最著名的故事是“谭宏宇被尊为宋入粤谭家四祖之一”。宋朝离现在的历史很远,遥远的记载容易缺失。但鸿运入粤是有史料记载的,从江西到广东也有过突出的事件,应该是比较确定的历史事实。宏宇的父亲在唐朝的战乱时期。战争中,身为皇帝皇后的杨贵妃没能保住性命。野蛮不文明的战争中杀人是非常残忍的,平民百姓受害更大。战争结束后,杀红眼的赢家往往是整个城市,整个村庄。宏基的父亲目睹并听说了城村大屠杀的惨状,举家从湖南迁到江西,以避乱求存。宏志住在江西省乾州县华乾县西郡村。虽然刚随父迁居江西,但五代十国的战火很快就从湖南蔓延到了江西。江西乾州也变得不安全了。为了保命,谭宏宇不得不从江西逃到广东南雄珠玑巷里沙水村。后来,在五代十国的历史末期,宋太祖已经执政三年了。和平局势稳定后,公元962年,宏从广东回到江西居住。公元12年,即公元974年,宏从广东回到江西后,死于江西省乾州县华乾县西郡村,也葬于江西省乾州县华乾县西郡村。

虹影虽然是个平民,但他家一直有着良好的遗传和优雅的家风,一直督促自己的儿孙为科举而读书,即使有战争也在所不惜。宏子谭红和孙伯仓得益于良好的遗传和优雅的家风,他们都进入了宋代的科举考试。一个家族可以出两个进士,但那是一个祖宗的体现,百年一遇,而且是石破天惊,光彩照人的祖宗。特别是伯仓,官至官臣,在广东设业,开始在广东定居。按谭家谱,宏秩“贵因孙伯仓”。从事实来看,谭伯仓才是真正的“谭氏入粤始祖”,谭宏宇只是暂时逃往广东。他在广东没房产没房子,只是暂时逃到广东几年,并没有真正在广东长期定居。严格来说,宏碁并没有在广东站稳脚跟,他在广东生活的时间也不长。他应该不是谭入粤的始祖。谭伯仓是一个有官职,有能力在广东创业,并开始长期定居广东的开拓者和创始人。谭伯仓明白“入粤第一人”和“祖宗”在后世的意义,想在历史上留下这一事件的清晰记录,传给后人。本来他当之无愧“广东定居第一人”的称号。但谭伯仓是儒家,他的孝顺和谦让使他声名远扬。他首先想到的是感激爷爷。他坚持尊祖父洪彪为“谭家进粤第一祖”,让祖父永垂不朽,为后人所崇。他还做了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把爷爷的遗骨从江西搬到广东。在当时没有火车和汽车的情况下,把祖坟从江西搬到广东是非常困难的,但在博仓磅礴能力的支持下还是做到了。他命令带“朝”字的后人前往江西乾州,将谭鸿龄夫妇的遗骨移至广东高明仓烧马山,还命令朝的后人开宗谱记载,留作后人。如今红璧的后人遍布世界各地,每年都有谭的后人从世界各地来到高明仓烧马山祭拜红璧祖坟。伯仓的子女“潮”先后在广州、佛山等地修建了谭氏宗祠。广州的谭氏宗祠被日本飞机炸了,而佛山的谭氏宗祠还在。“朝”字也重建了族谱。王朝几代人记载的洪奎、伯仓的历史,应该更真实一些。

谭宏志生前从未想过要当“广东始祖”,也没想到死后会成为民间的名人。他只是个没权没势,低调不与世争的下等人。他逃到广东只是为了保命,在外漂泊,居无定所,还要养家糊口,是个落魄的农民工。和平局势稍微稳定后,他徒步回到江西,结婚生子。他家在江西,他在广东什么都没有!回到江西十几年后就去世了。他生活和埋葬在江西,像蚂蚁一样卑微。但他的儿孙不负众望。儿子谭红和孙伯仓都是秀才,谭伯仓是吏部的官员。他要充分发挥祖上的荣光,纪念祖父当年颠沛流离的悲苦经历,告慰祖父在天之灵,展现谭家今天的英雄气概。当时他们从江西悲惨地来到广东,然后又一路无助地从广东走回江西。世道艰难,生存艰难。它将永远不会被忘记。如今,博仓有幸在科举高中为官。今天的他和以前不一样了,百感交集,骄傲不已。伯仓命令子女将祖父的遗骨从江西运到广东用马安葬,以便后人祭拜祖父。弘治万万没想到,他的孙子伯仓会固执地把他抬到“入粤始祖”的地位,死后受到万人膜拜。姓谭的人也在广东开平捐了钱建立了一所学校。学校将以“弘治”命名,流传后世。普通人,甚至是常宝,都比进士大臣谭伯仓有名。谭鸿志被尊为“入粤始祖”,进一步彰显了谭伯苍的儒雅、孝顺、谦让。谭宏志墓从江西迁到广东,是对那段乱世人生的纪念。这是对谭红和谭伯仓的愤怒、努力和成功的纪念。弘治墓是一部中国的世界沧桑史。弘治墓是求生的正气,扭转局势,翻盘咸鱼。弘治古墓是一种情怀,是对先人的纪念。

宋代以后由江西迁至广东的谭宏志后裔,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最重要、最著名的谭氏家族。现在世界谭氏宗亲会的会长、副会长,很多都是宏秩分支的后代。

谭后来从广东进入广西贵港。贵港谭家的祖上叫知青,生于明朝永乐十三年,即1415。距入粤,粤谭入贵港已400余年。因为古代人迁移主要靠步行,如果不是生活的艰辛和生存条件所迫,人们是不会轻易离开故土,流浪到其他地方的。谭从广东进入广西贵港,用了400年。“久之故里变”指的是姓氏的迁徙定居史。尤其是南方,很多家庭从北方迁徙到广东、福建,又从广东、福建迁徙到广西。石达开家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从广东迁徙到广西贵港山区。一部移民史就是一部血泪史。

贵港谭的始祖知青,曾担任玉林府舍人,相当于现在县委书记身边的秘书长。他从官位上退下来后,到贵港西江南岸郊外的贵港市新塘五百村开荒,培养后代。那时候人相对少,荒地多。后来贵港人多了,人少了,谭家从新塘向外地迁徙、分流。知青的时代只有600多年,却从知青一个人发展到今天的8万多子孙。谭震昌家是认识清宫后的第十八代孙。他是我的曾祖父。谭震昌是土生土长的清朝人。到今天才一百多年,所以他的人记录的历史应该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