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属于哪个省?
重点贵南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总面积6593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0 000人(2004年)。主要是藏族。县人民政府驻茫曲镇,距州府157公里。邮政编码:813100。代码:632525。区号:0974。拼音:贵南县。贵南县辖2镇4乡:忙曲镇、过马营镇、森多乡、忙拉乡、塔秀乡、沙沟乡。
地处黄河谷地、茫拉谷地、滩地和山地,地势自东向西北倾斜。南部有山,中部有滩,西北部有黄河流域。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西北,还有茫崖、沙沟河等河流。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398mm。
农业和畜牧业
畜牧业是贵南的基础产业。这里牧场辽阔,水生植物丰富,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可利用草地总面积593.82万亩,主要生产藏系绵羊、牦牛和山羊。丰富的畜产品资源为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生产的肉制品以其低脂肪、高蛋白、营养丰富、无污染、天然中草药含量高而闻名于世。贵南特色黑色藏羊肉的皮皮板坚韧、轻盈、柔软,皮毛乌黑发亮,卷曲美观,保暖性好。是我省唯一著名的黑色裘皮羊品种。
全县建成高标准圈舍1.679个,占地面积1.86万平方米,草原建设实现了四个配套。围栏草地342.6万亩,人工草地39.04万亩,全县牧民100%定居。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和草原鼠害虫害清除工作,消灭了牛、羊的牛瘟、羊痘、布鲁氏菌病等多种疾病。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31.36万亩,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冲积地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主要种植油菜、小麦和青稞。夏秋时节,麦浪翻滚,金浪涌动,油菜花飘香,蜜蜂飞舞,蝴蝶飞舞,一派丰收景象。贵南是青海省油菜主产区之一,年产量2600万斤。这里的油菜蜜以产量高、品质优著称,每年可供加工的蜂蜜约1.85万斤,花粉约1.700斤,蜂王浆约1.600斤。
水利发展
贵南县水电资源丰富,黄河贯穿县城北部,形成众多深谷。黄河著名的阳曲峡,落差大、跨度窄、水量丰富,是建设中型水电站的理想场所。此外,还有曼格拉河等5条河流,水流湍急,水能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曼格拉峡谷水电站正在建设中。全县水能理论储量54990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1.04万千瓦。现在,已经开发了2800千瓦。
经济发展
200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2677万元,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草业、设施畜牧业、中藏药材种植三大特色产业。其中草业发展最为突出,共建成人工草地33万亩,每年种植年生草58万多亩。畜牧业生产方式开始由原来的粗放数量型向科学高效的生态型转变。动物圈养、育肥待宰的管理模式全面推广,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形成规模。
贵南县坚持把水利放在发展水利经济、解决农牧区生产生活用水的首位,合理开发水资源,基本形成了防洪、灌溉、水土保持、供水发电、人畜饮水等门类齐全的水利体系。草原深处、农村家庭随处可见清澈的自来水,人畜饮水管网覆盖率达到71%。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提高农牧业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贵南工业企业积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实行跨地区、跨行业的横向联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工业基础得到巩固和发展。主要产品是藏毯和草制品。贵南县大力扶持、引进、兴办龙头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发生产多年生禾本科牧草青干草捆、一年生燕麦青干草捆、豆科牧草青干草捆和草颗粒、豆科高密度青干草捆、无芒雀麦青贮牧草五大系列草产品。草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明显。与其他省市的客户签订了长期供销协议,使草业成为贵南的支柱产业和农牧民。草业的蓬勃兴起改变了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基本形成了种草、育肥、贩运、增收的产业链。
非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市场繁荣,经济活跃。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章让人眼花缭乱,增强了市场活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和水平发生深刻变化。电脑和私家车成为普通百姓家庭的新宠。全县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3.9平方米,牧民全部落户。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有保障。
交通通信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州、县、乡公路主干道都被熏黑了。县级公路里程达到956公里,实现了县级公路等级化。省道西九和三级公路通县(穿越马营)贯穿全县。以省道为骨干,地方公路为脉络的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实施了农村地区沙路、村路硬化工程,农牧区交通困难得到根本解决。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全国邮路畅通,所有乡镇相继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覆盖全县六个乡镇,农牧区群众在家就可以和全国各地的亲朋好友通话。
社会事业
贵南县是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之一。生态立县、生态兴县、县治强县的治理思路,使全县生态治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小流域治理、荒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投资超过1.7亿元。每年军民营造万亩森林的活动都是带着大量的人员进行的,声势浩大,成效显著。曾经遍地黄沙的黄沙头地区,如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经过多年的种草种树,多石则沟、沙沟、茫拉沟三条绿色廊道已经形成。
民族教育健康发展,基础教育全面加强,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进入农村学校。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9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巩固率提高到99.6%。被教育部评为“六年级”先进县和全国扫盲先进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充分利用和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创建文化产业市场,广泛开展文化交流。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创建了2个特色文化乡镇和8个小康文化村。贵南县认真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加大对农牧民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健全完善了以县为中心、以乡为枢纽、以村为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逐步建立了以重特大疾病为重点的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筑牢了农牧民医疗保健的屏障,开创了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贵南县还突出藏医药在农牧区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加快藏医药三级网络建设,拓展藏医药服务领域,形成藏医药诊疗、藏医药教学、藏医药洗浴、藏医药加工为一体的发展格局;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三结合”的原则,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知识,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的作用,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口增长率控制在22‰以内;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广电“村村通”工程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草原深处的每一个农民,传递着各种致富信息。农牧民也通过广播电视关注外界的变化,了解祖国的发展。全县广播覆盖率达到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
县衙依山傍水,绿树环绕,周围油菜花飘香。城市建设发展迅速,街道布局整洁美观,各种建筑、餐馆和旅馆鳞次栉比,是该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新建的县委、县政府办公楼,人大、政协办公楼,法院检察院办公楼拔地而起,雄伟庄严。庭院建筑宽敞大方,绿草如茵,办公空间优雅幽静,在泉州乃至全省享有盛誉。
贵南县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认真实施“民心工程”。党的作风得到加强,“明星动态量化管理”和“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有效,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一大批实绩突出、德才兼备的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脱颖而出、茁壮成长,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在物质文明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多姿多彩。随着农村牧区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各类宣传文化中心、宣传文化大院、宣传文化站成为开展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争创文明单位、先进集体、五好家庭和“文明校园”、“十星级”文明农牧民蔚然成风。
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普法工作进一步推进,以德治县、依法治县力度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活动在贵南蓬勃开展,各民族互帮互助,团结和睦,共同建设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用辛勤的汗水绘就这片金色土地的未来和希望。
旅行和旅游
贵南县幅员辽阔,山川壮丽,文化灿烂,宝藏丰富,民风淳朴。大自然赋予桂南派壮丽、神奇、独特的高原风光。辽阔而多石的山从中穿过,蜿蜒曲折,像一条洁白的哈达;居布、莫曲的原始森林茂密连绵,峭壁高耸,松柏繁茂,绿意盎然。著名的志海雪山白雪皑皑,银光灵动。雪山之巅的“银厝圣湖”水清池长,蓝天碧水,景色秀丽迷人,四周悬崖壮观神奇。这里是旅游、休闲、野外探险的胜地,当地人中间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贵南县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全县有18座寺院,包括塔秀寺、鲁藏寺、金瓦碧檐、晨钟暮鼓等安多著名的藏传佛教胜地。寺庙每年都会举行念经、晒佛等仪式,信教群众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参加各种佛教活动。场面十分宏大壮观,充满神秘的佛教色彩;拉依海的齐家文化和加贺文化古迹具有全国影响力。
贵南县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药用资源丰富。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贝母、麻黄、秦艽、杜鹃、大黄、羌活、黄芪等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冬春夏草一直被认为是滋补佳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蕨类和蘑菇等土特产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野生动物有马鹿、麝等,出产名贵药材;有黑熊、草豹、雪豹、猞猁、狐狸、石羊、盘羊、羚羊、狼、旱獭等。生产有价值的毛皮;有珍贵的鸟雕、草原云雀、云雀、雪鸡、山鸡、野鸡、石鸡。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允许开发利用的,需要科学开发利用。
历史的发展
古属羌地,晋属吐谷浑,隋唐属交河郡,五代至宋代属阔州,元明属贵德院,清代属贵德堂。民国二年(1913)至三十三年(1949),属贵德县、同德县、共和县、南平行政公署。1953年,贵南县脱离贵德县,划归海南藏族自治区(地)。
2000年,贵南县辖6个乡,县城设在芒拉琼托(拉依海乡管辖)。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357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7613森多乡11776芒拉乡6778塔秀乡8232果马营乡11305沙沟乡7393芒拉。
2001 1 9青海省人民政府汉[2001]6号批复:贵南县拉依海乡撤销,设立并命名为芒曲镇;撤销马营乡,建立马营镇。
截止2001年底,全县辖2镇4乡1居委会73村(牧)委会。
茫曲镇位于五宝湾,辖1居委会:城关,10村委会:拉索、沙拉、托勒、大禹、喀图湖、贺州、木匠、塔瓦、上江当、纳兰。
过马营镇驻郭曼,辖11村(牧)委会:郭曼、切扎、沙家、马世淦、罗家、角色、志海、达拉、多拉、查乃海、日安马修。
茫拉乡位于缺丹塘,辖13个村委会:克图、图鲁、郭拉、拉干、马格塘、康舞阳、下江当、都兰、缺丹塘、上罗洼、下罗洼、郭峪部落虎、贺然。
塔秀乡位于曲布藏卡,辖塔秀、贡瓦、孜哈、尕斯、达龙、西格、达芒、扎日8个村(牧)委会。
森多乡位于曲果琼瓦,辖16个村(牧)委会:袁遗、日芒、贡瓦、甲上、西柔、龙奔、斗龙、尼玛龙、甲当、赛阳、卡加、西克羊、鲁修玛、塔瓦、塔什盖、万秀。
沙沟乡位于果仁多,辖15个村委会:果仁多、石乃海、东让、洛河乡、德芒、赛什塘、王什口、查那、什牙、嘎巴、居呼拉、东乌羊、拉扎、郭乐、官塘。
村镇简介
茫曲镇茫曲镇位于县城南部,是县政府驻地。人口7000人,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族、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回族占总人口的26%,藏族占22%。面积120平方公里。下辖贺州、卡彭特、喀图胡、大禹、沙拉、托勒、安索、塔瓦、上江当、纳兰6个村委会10。1949年为同德县第一区,1958年由同德县划归贵南县,1959年与沙沟乡合并组成沙沟公社,191年改为拉依沟乡,同年改为拉依海公社,1984年改为。2001,改为满曲镇,辖1居委会,10村委会。
过马营镇马国营镇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驻地78公里。人口1.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4%。它占地2000平方公里。辖芒市、沙加、马世淦、切扎、达拉、多拉、日安马修、角色、霍家、查乃亥、治海11个村(牧)民委员会。1954隶属下石垛区,1958撤销建下石垛乡,1959与何志乡合并成立马营公社,1963改为国盈乡,1969改为国盈公社,1984。2001改为过马营。
茫拉乡茫拉乡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驻地15km。人口7000人,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4%。面积132平方公里。辖唐丹、上罗洼、下罗洼、周珂、都兰、魏冉、郭拉、土路、康舞阳、下江当、郭峪部落虎、马克塘、拉峪等13个村委会。1953年,拉曲回族自治区成立;1956,改为拉曲回族乡;1959,改为芒拉公社;1963,改为拉曲乡;1965,江当、罗洼两个公社合并为芒拉公社;而在1985。
森多乡森多乡,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驻地16公里。人口9000人,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它占地3000平方公里。辖扎什格、日芒、加当、赛雍、青克央、贡瓦、明玛隆、袁遗、鲁修玛、西柔、加贺、万秀、甲上、龙奔、斗龙、塔瓦等16个村(牧)委会。森多区设1955,森多乡设1958,森多公社设1959,森多乡设1963,森多公社设1969,森多乡设1984。
沙沟乡沙沟乡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驻地91 km。人口7000人,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2%。它占地424平方公里。辖果仁多、东舞阳、石乃亥、石崖、洛河乡、拉扎、郭乐、居呼拉、德芒、东让、官塘、查那、合千克、瓦郎嘎巴、赛塘等15个村委会。沙沟乡成立于1958,沙沟公社成立于1959,沙沟乡成立于1965,沙沟公社成立于1969,沙沟乡成立于1984。
塔绣像塔秀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驻地26公里。人口6000人,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它占地2000平方公里。辖塔秀、尕斯、达龙、西格、扎日干、达蒙、孜哈、贡瓦8个村(牧)委会。1954属于塔秀区。1958设立塔秀乡,后改为塔秀公社,1963改为塔秀乡,1969改为塔秀公社,1984改为塔秀乡。
5438年6月至2020年10月,贵南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2019年10月3日,19农业农村部认定贵南县为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65 438+06 16 2月20日,国家民委命名贵南县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016年7月,贵南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