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字的起源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再到隶书、楷书,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是隶书的简化,简化字是楷书的简化。魏晋时期开始出现楷书,南北朝时期碑刻出现简化字。到了隋唐时期,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字。现在使用的很多简化字都是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再到隶书、楷书,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是隶书的简化,简化字是楷书的简化。魏晋时期开始出现楷书,南北朝时期(4-6世纪)碑刻中出现简化字。到了隋唐时期,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字”。我们今天用的很多简化字,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化字从碑刻、手书转移到雕版书上,从而扩大了简化字的普及面,数量也大大增加。1909年,陆飞魁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通识教育要用俗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简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