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17湖北宜昌,夷陵古城,处处体现着冯跋楚韵的魅力。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鄂西南与长江中上游的交界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因“水在此山在此陵在此”而得名,清代改称“宜昌”,有“宜居繁华”之意。宜昌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源地,史书上说“巴蜀上游,荆襄下游”。下面这组老照片是1917在宜昌拍的。通过这组老照片,让我们了解100多年前宜昌的旧貌。图为1917宜昌沿江的帆船。宜昌是长江三峡的起点。宜昌作为川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码头。

宜昌码头1917。晚清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船舶和水路运输迅速兴起。宜昌作为连接长江中上游的船舶运输枢纽,越来越显示出其在水运中的重要性。

宜昌枝江,1917,一屋一塔。你可以在宝塔后面的院墙上看到“蜀汉统帅董又宰故里”的字样。董又宰是贺东,南郡芷江县(今湖北芷江)人,东汉末年蜀汉官员。建安十九年(214),刘备攻陷益州,任命贺东为统兵司令,与诸葛亮共同主持自己家的事务。

1917年,宜昌的一个农村显得有些凄凉。

宜昌,1917,街上的一个皮匠。

宜昌,1917,街上有刮胡子的小摊,还有抠耳朵的人。

宜昌,1917,一个沿街卖菜的农民。

宜昌,1917,一个在街上卖野菜的老人。

1917宜昌码头附近街边的大排档好像是卖馄饨的摊位。

宜昌郊外,1917,两个男人路过一座桥。其中一个拿着伞,另一个肩上扛着四袋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