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故事
三顾茅庐
拼音:sān gámáo lú
解说:顾:访问;茅草屋。原来是汉末刘备三访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诚执着。
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好投靠刘表。曹操为了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要徐庶立即去许都。徐庶走的时候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巫师叫诸葛亮。如果他能得到他的帮助,他将得到全世界。第二天,刘备、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看望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刚出去旅行,极其博学的人也说不准他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几天后,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再次来到诸葛亮家中。看到一个年轻人在读书,刘备急忙走过去行礼。但那个年轻人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他的哥哥被一个朋友邀请走了。刘备失望极了,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诸葛亮帮忙平定天下。新年过后,刘备选择了一个好日子,再次来到卧龙岗。这个时候,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和张飞等在门外,静静地站在台阶下。过了很久,诸葛亮才醒悟过来,刘备向他请教如何平定天下。诸葛亮给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说:“让曹操在北方称霸一天,孙权在南方占领土地。将军可得民安,得西川大业,与曹操、孙成比肩。”刘备听了,非常佩服他,向他求助。诸葛亮同意了。那一年诸葛亮才27岁。
《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用茅草船借箭
朱茵·c·m·4
解释运用聪明才智,依靠别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80万大军攻克吴栋。孙权和刘备计划联合抗魏。孙权手下有个叫周瑜的将军,既聪明又勇敢,只是有点小心眼,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因为水战需要箭,周瑜让诸葛亮负责十天造十万支箭,但是诸葛亮只需要三天,并且愿意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任务愿意受罚。周瑜认为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不可能的,正好利用这个机会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方面吩咐军事工匠不要准备所有制作箭的材料,一方面又吩咐大臣鲁肃打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遇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请你帮我处理这件事。我希望你能借给我20条船,每条船上有30名士兵。船上要用绿色布帘罩住,船两边要布置1000多个草靶。不过,这件事一定不能让你们省长知道,否则不行。”鲁肃向周瑜汇报,只说不用准备物资,只字未提诸葛亮的计划。两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周瑜想:他一定建不好。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偷偷约鲁肃一起上船,说要一起去取箭。诸葛亮下令把船上的绳索连起来,赶到对岸去。那天河上有雾,对岸看不到一个人。当小船驶近曹骏的水寨时,诸葛亮命令把船摆开,让士兵们击鼓呐喊。以为对方要来攻,曹操怕因雾中埋伏,便派旱村弓箭手六千人向河中射箭,箭如雨点般落在草靶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掉头,让对方中箭。太阳出来了,雾就要散了。诸葛亮命令小船迅速返航。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此时船两边的草靶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箭,每艘船上至少有五六千支,总共二十艘,总数远远超过十万支。鲁肃给周瑜讲借箭的故事时,周瑜叹道:“诸葛亮计策高明,我不如他。”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望梅止渴
思梅止渴——以虚幻的希望自慰
发音:wàng mei zhǐk,
释义:是酸梅的意思。人看到李子会流口水,从而解渴,说明愿望不能实现,用幻想安慰自己。
行军途中,曹操因水迷路,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下令:“前面有一片梅林,果子很丰富,酸酸甜甜的,可以解渴。”战士们听了这话,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趁此机会,引兵到前方有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