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动力电池回收成为企业布局重点,头部企业渴望行业标准规则出台。
10年10月20日,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确定了11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企业名单。从名单来看,除了整车生产企业,还有联合申报单位,包括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和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信部于9月30日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阶梯式利用产品认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反馈截止时间为65438+10月30日。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有望迎来进一步规范。
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相关部门已陆续出台多项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引导和支持行业发展,为电池回收整理了明确的方向。但如何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合理构建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有效实施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主体履行动力电池回收责任等。,还是需要政府去考虑,去规划,去协调市场和行业。
退役电池在哪里?
正规军与小作坊的博弈
2014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元年。如果以动力电池6到8年的生命周期来计算,从2020年开始,我国将开始迎来动力电池大规模的报废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报废动力电池总量超过20万吨,市场规模为6543.8+0000亿元。据TF证券测算,2021至2030年,我国退役动力锂电池规模将从33.95GWh增长至380.3GWh,增长超10倍。
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各路资本的涌入,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梅格、郭萱高科等众多锂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据天眼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超过7万家。2021年新增注册2.4万人,2022年10月至9月底新增注册31万余人。
动力电池回收出路的背后是锂资源的短缺,导致锂材料的供需矛盾。
长期以来,中国的锂资源一直依赖进口。近年来,国内锂矿企业加大了对上游锂资源的布局力度。165438+10月2日,有消息称加拿大工业部要求三家中国公司剥离锂矿资产,引发相关锂矿概念股震荡。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发展,锂资源仍然供不应求。自2021以来,上游原材料供不应求,导致价格大幅上涨。截至今年165438+10月3日,碳酸锂价格已达57万元/吨,创历史新高。在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的背景下,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提高锂资源利用率日益重要。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锂电池上游原材料涨价给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电池拆解回收实现原材料再利用的价值凸显,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原材料供需紧张局面。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进入市场,行业可谓鱼龙混杂,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锂电池回收行业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从业者比较广泛。万创投银行创始合伙人段志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既有正规从业者,也有小作坊。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电池都流向了出价高的非正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这也成为阻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有序发展的最大问题。那么,为什么有资质、有规模的正规回收企业不受欢迎,而规模小、无资质的小作坊企业却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呢?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废电池市场仍然是价格最高的市场,正规回收企业需要满足环保、安全等政策法规要求,具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废电池需要经过严谨科学的评估,成本较高。一些没有回收资质的小作坊,生产工艺简单粗暴,存在安全和环境隐患的报废电池,只需对电池进行粗略拆解重组,即可进行二次销售,成本远低于正规企业。
一些小作坊报废电池的过程没有考虑到环保问题,所以收入更高。郭萱高科回收项目负责人汪德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之下,正规企业的回收标准更加严格,不仅进一步削弱了正规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变相提高了车主寻求废旧电池回收的成本。
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第三方公司天津赛德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德美)董事长赵晓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相比正规企业,小作坊企业在研发、设备、厂房、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并不太大,综合管理成本很低,可以提高回收价格来获得更多的动力电池来源。
目前动力电池回收渠道和来源不规范,导致正规企业很难回收到足够的动力电池。
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真正有资质的企业并不多。三阳股份危废管理部部长王志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个人和没有资质的企业以更高的价格回收废旧动力电池,不仅会扰乱原本规模不大的市场,还会埋下极大的环境和安全隐患。
电池的流向由谁负责?
产权和责任不清
小作坊之所以能通过价格扰乱市场,是因为动力电池的流动管理还存在模糊地带。那么,动力电池的最终流向应该由谁来负责呢?
根据工信部2018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暂行办法》,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企业在各方面履行相应责任。
对此,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除了整车厂商,相关企业的责任界面并不清晰,比如电池企业承担哪些责任?整车公司、电池公司、拆解公司的责任界面在哪里?怎么交接?如何形成闭环管理?
段志强还表示,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由主机厂或汽车制造商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来处理。这是第一条路;第二条路径是,由符合生产资质的第三方电池回收企业承接废旧电池回收业务。
但问题是,新能源汽车一旦售出,所有权就属于车主了。如何跟踪车辆电池目前还不清楚。
电池的所有权和责任是脱钩的,整车企业是回收的主体,但产权是用户。整车企业与用户之间如何建立电池回收的商业模式,用户是否愿意将废旧车辆和电池交给整车企业处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人士提到。
正是因为上面提到的难题还很多,动力电池回收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
商业模式渠道太长,电池流通过程是付费还是收费?拆解企业应该将废旧电池组交给电池生产企业,还是通过市场竞争进行流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些不确定性影响了商业模式的建立。
比亚迪相关人士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作坊的产品在售出后频频出现安全问题,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电池回收商业模式、流通监管体系、溯源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
不难发现,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的初期,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动力电池流向难以落实,虽然有规定,但给了小作坊操作的空间;第二,产权和责任仍然不明确,具体规则需要细化。
王志伟认为,迫切需要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回收企业、政府部门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回收渠道。
回收技术路线不确定。
企业竞相布局
虽然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小作坊企业凭借成本价优势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正规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一直在积极布局。
多位受访者向记者表示,行业的发展短期内取决于渠道的竞争力,但长期来看仍是各企业核心技术的竞争。
段志强认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属于坡长雪厚的赛道,利益长远,对相关企业的资产规模要求严格,包括整个流程的运营安全。因此,从长远来看,不具备资产、技术、设备要求的小作坊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
赵晓勇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仍将被正规回收企业占据。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网点。
据了解,目前的动力电池回收方式主要分为两部分:分步利用和循环利用。其中,梯级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电池组进行检测、筛选、重组,然后用于小功率、小储能、备用电源等新的应用领域。回收是对报废的动力电池进行精细拆解,将获得的纯正负极材料进行修复再生,重新用于新电池的制造。目前只有磷酸铁锂电池可以通过分步利用再次发挥其剩余价值,三元电池仍以拆解回收为主。
目前业内比较认可和成熟的回收技术路线有物理法、湿法和火法。赵晓勇告诉记者,由于火法冶金需要高温焚烧,能耗高,国内基本采用湿法冶金技术。但物理回收的过程较短,拆解过程中不会使用焚烧,不会添加酸碱等强刺激性物质。属于环保绿色回收技术,可就近回收。
三种技术路线各有利弊。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企业还面临着动力电池生产厂家不同、拆解技术复杂、成本高、回收政策体系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
16年9月,在工信部举行的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将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管理办法,加大报废电池柔性拆解、高效回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建立追溯体系,成为* * *知识。
产业链各方建言献策
为了应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种种乱象,不少企业表示,应加大动力电池的溯源和全周期管理,明确各环节的相关责任主体。
比亚迪上述人士表示,期待有关方面完善电池回收的商业模式、流通法律体系和追溯管理体系。
后续政策要全面落实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做到谁生产谁真正负责。上述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还提出,整车企业是报废汽车回收的主体,电池企业是报废电池回收的主体,即在车电分离前,责任主体是整车企业,车电分离后,责任主体是电池企业。明确责任界面和电池流向,有利于快速建立商业模式,形成回收产业体系。另外,要通过经济手段形成约束机制。
2018年,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标准条件》的5家企业,后面又增加了两批。截至目前,符合要求的正规企业白名单已增至47家。
在动力电池回收的生命周期管理中,可以分为使用环节和报废环节两个部分。据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车辆制造商在使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动力电池专业性强,市场上很难免费获得零配件,所以在车辆发生故障或发生事故后,车主只能去车辆生产厂家的经销回收服务网点维修更换电池,然后由车辆生产厂家将电池交给或转卖给动力电池生产厂家。在报废过程中,动力电池的所有权首先从用户转移到汽车报废拆解企业,再由汽车报废拆解企业将动力电池转移或转售给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所以动力电池的回收基本都是动力电池厂家或者白名单企业在做。
事实上,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建立动力电池追溯体系,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学问。
段志强认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才能追根溯源。每个动力电池都有单独的档案,从生产、使用到后续报废、后续梯级利用都需要记录整个生命周期。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包括营销渠道、回收网络、回收体系,完善各个环节的衔接与配合,对责任主体有一定的保障措施。
除了建立追溯体系,在当前行业发展趋势下,加强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也是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心声。
创业板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市场监管方面,希望尽快出台正式的管理办法,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赵晓勇还提到,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第一,要从源头上堵住市场。有货企业要自立门户,将货物交给通过国家认证的标准化企业,否则将面临信用或其他处罚;第二,标准或白名单中的企业要承担大企业的责任,不要收小作坊的废电池。
小作坊抢食不仅给正规回收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给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带来极大隐患。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上述负责人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引导废旧电池和回收材料流向正规回收企业和电池企业,加强汽车报废拆解企业和梯次利用企业的废旧电池管理,严格落实生命周期追溯管理要求,加大处罚力度,设定报废行业准入门槛,引导废旧动力电池回流到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帮助行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汪德昭表示,希望相关政策和规范能够尽快实施,以支持正规企业布局回收业务。同时,也期待相关政策和规范能够结合动力电池领域全产业链的发展需求,支持行业整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