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有哪些?它们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谁发明的?

文房四宝:传说笔、墨、纸、砚的起源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孟括率兵在中山一带与楚国作战。双方激战,战事旷日持久。为了让秦王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撰写战况报告,递送给秦王。当时,人们通常将简牍蘸上墨水,然后在丝绸上书写,速度很慢。孟括虽然是武将,但文采十足。用上面提到的那支笔写战报,常常让他觉得影响了心智。那种笔又硬又硬。写不出几个字,就得停下来蘸一蘸。如果你蘸太多的墨水,它会直直地往下滴,而且会弄脏非常昂贵的丝绸。孟天前有过改笔的想法,这次又想写很多情况报告,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在战争期间,蒙恬喜欢去野外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到军营。由于兔子撞的次数多,拿在手里很重,地上夹着一条兔子尾巴,血在地上拖着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一见,心中不禁一动:“用兔子尾巴代替普通笔写字不是更好吗?”回到营房后,蒙恬马上割下一只兔子的尾巴,放在竹筒上,试着用它写字,可是兔子的毛有光泽,不吸墨水,写在绢上的字断断续续。蒙恬试了几次都没用,一根丝都浪费了。一怒之下,他把“兔子刷”扔进了门前的岩石坑里。蒙恬不甘心失败,还是抓紧时间考虑其他的改进方法。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呼吸点新鲜空气。走过岩石坑时,他看到了自己扔掉的“兔子刷”。蒙恬捡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了,颜色变得更白更软了。蒙恬大受启发,立刻跑回军营蘸墨。这时,兔子的尾巴变得很“听话”,吸足了墨水,写字很流畅,字体也变得圆润了。原来,岩坑里的水含有钙质,兔毛被碱水浸泡后变软了。因为这支笔是由竹筒和兔毛组成的,所以蒙恬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兴”上加了一个“竹”字头,并称之为“笨”(今简写“笔”)。最初的毛笔是用来描绘甲骨文的笔画,但真正的毛笔书写可能始于简牍和织锦上的文字。一般认为毛笔是孟田发明的,但根据最新考古发现,孟田之前就有毛笔;谁发明的还没有考证。最早的墨,当然是锅底的油烟。只要颜色深,在石板、竹简、帛书等材料上书写就是墨的起源。到底是谁最先做出这种黑色墨水,还有待考证和研究。至少到了三代,墨水已经出现了。秦汉以后,砚台已被广泛使用。宋代的制墨业在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油烟墨的创造最为突出和自豪。宋代以前,中国以松烟为制墨的主要原料,选用富饶肥美的古松用松烟制墨。结果,许多古松被砍伐,这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宋代的朝官之在《莫箐》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东山之松,色浓质重,惟质上乘,今已不存。如今,它的主人是一棵十几岁的松树。”沈括在《孟茜笔谈》中也写道:“今齐、鲁之间,松林尽,渐至太行、靖西、江南、松山,多为小儿。”在墨源严重短缺,油墨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制墨原料迫在眉睫。徽墨的创始人是Xi廷贵,河北伊州(今河北易县)人。Xi父子发现,漳州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生产制墨工业。不仅许多黄山松树可以获得高等级的松烟,而且澄清的练江溪流可以保证预期时间的纯净。于是,他们安下心来,很快就生产出了第一批墨水,这种墨水被称为“新安香墨”。南唐皇后李煜,是一个爱文爱写的皇帝。一方面,他封漳州砚工李少伟为砚官,专门为他制作龙尾砚;另一方面,廷贵,漳州人公,被任命为墨官,为他制作新安墨。后来,他用他的金口给廷贵国姓“李”,表明他对新安门的特殊珍惜。此后,人们称“Xi亭桂”为李亭桂,他所作的“新安香墨”也叫“李墨”。一百五十年后,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改“漳州”为“徽州”,李墨与徽州产墨合称“徽州墨”,一直传承至今。蔡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也是造纸术的发明者。在纸发明之前,古代国家的人们尽力用石头、砖块、树叶、树皮、蜡板、铜、铅、亚麻布、动物皮、羊皮等等来用文字记录。在中国商朝时期,人们在龟甲、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一个一个地刻上文字。随后,人们用一种规格的木片(也叫简)和竹片(也叫竹简)写文章;以后我们也用丝织品当纸来写字。东汉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简帛越来越不适合书写。为了做出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以前用废丝棉造纸的基础上,用树皮、麻、破布、废渔网等为原料,制成了一种又轻又经济的纸,并总结出一套比较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飞跃。公元105年(汉元兴元年,刘兆年在位),蔡伦把做好的纸呈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表扬。从此,人们开始使用这种纸,蔡伦制造的纸在全国被称为“蔡侯纸”。公元121年,蔡伦卷入东汉王朝的权力和利益之争,汉安帝刘虎命令他投降。蔡伦羞于受审,就是自己洗澡,穿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后服毒自杀。在8世纪,纸在中国被广泛使用。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中国向亚洲各地出口纸张,并严格保守造纸术的秘密。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虏了几个中国造纸商。不久,造纸业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起。就这样,造纸术逐渐遍布阿拉伯世界,在那里纸被广泛使用,然后通过阿拉伯国家传播到北美和欧洲。据史料记载,蔡伦发明造纸术后1000多年,欧洲才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现代造纸工业虽已发展,但其基本原理仍与蔡伦相同。造纸的原料十有八九已经被木浆所取代,但制造高档印刷纸、卷烟纸、宣纸、打字蜡纸的原料,仍然无非是蔡伦用过的破布、树皮、麻头、废渔网。蔡伦对我们国家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还会继续下去。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用数量来衡量纸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更不可能预测人类对纸的使用会持续多久。因此,蔡伦(以及另一位留下名字的四大发明发明者毕升)在给中国和人类历史进程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名单中,应该占据首席或几乎首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