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价但丁、莎士比亚、达芬奇的成就。你如何描述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神曲》是一部特殊的史诗,因为它描述了诗人自己想象的经历。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个部分。每部分由三十三首“歌”组成。加上该书的序曲,共有一百多首,共计一万四千多行。

这首长诗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想文学形式,描述了1300年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凌晨,但丁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迷了路。黎明时分,他来到了一座阳光明媚的山脚下。他正要爬山,却被三只野兽(豹、狮、狼,象征情欲、强奸和贪婪)拦住了。形势非常危急。这时,古罗马的大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青年时代的恋爱对象贝德里奇的委托,去营救但丁,然后带他去地狱和炼狱做他的向导。

地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伊迪丝城,分为五层,里面住着一些异教徒的灵魂,好色的人,贪吃的人,贪婪的挥金如土的人,死前愤怒的灵魂。这些人在这里吃过各种苦。第二部分,在迭斯市,也分为三层,其中充满了罪恶的灵魂。第三部分是一口巨大的深井,分为四层,底部是一个冰湖,所有杀害亲人或犯下各种背叛罪行的灵魂都被冰封在这里。

能进入炼狱的,是那些罪可以被惩罚赦免的灵魂。这里的惩罚没有地狱里的那么残酷,有赎罪的性质,所以灵魂更愿意接受。炼狱之山分为七个等级,分别净化傲慢、嫉妒、愤怒、忽视、贪婪、暴食、色欲这七大人类原罪。灵魂洗去一个罪恶,也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样才能逐渐上升到山顶。山顶上是人间天堂。维吉尔把但丁带到这里就走了,然后但丁被贝德里奇带走了。在经历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上帝面前。这时,但丁意识到自己的思想与上帝的思想是一致的。整个史诗戛然而止。

▲达芬奇(1452-1519)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莱昂纳多·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小镇芬奇。他是个天才。一方面,他热衷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和三维建模来表达身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研究自然科学。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大师。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科学家、机械师和工程师。他是一个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他多才多艺,为人类做出了很多贡献。他不仅能绘画、雕刻和建造房屋,还能发明武器和设计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他还是一名医生、音乐家和戏剧家,在物理学、地理学和植物学的研究上也颇有建树。他有着高尚的道德、温雅的风度、强健的体魄和非凡的力量。据说他可以用一只手轻易地折断马蹄铁。他能用双手写字和画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过来的,人们只能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这是世界艺术史上最美的右手;这副面孔,一旦见过,就永远不会从我们的记忆中分离。”(蒙娜丽莎)“这是人类最好的一幅画,这幅画的巨大成功使得没有人敢再涉足这个学科。”(《最后的晚餐》)这是画家62岁时的自画像。寥寥几笔为后人留下了素描艺术史上的典范。”(达芬奇的自画像)

在同时代人的眼中,达芬奇就像一个传奇的魔术师,有着无所不能的天才的美誉。在现代人看来,他只用了十二部全集就奠定了自己最伟大画家的地位,这是很了不起的。

人们普遍认为艺术不是科学。但按照达芬奇的定义,艺术,尤其是绘画,不仅是一门科学,甚至“毕竟是科学”。

达芬奇不仅能发现事物表面的迷人之美,也失去了物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的视角。他既有科学家的观察力,又有艺术家的表现力,是艺术史上第一个对人体与动物比例进行系统研究的艺术家。他研究解剖学40年,亲自解剖了30多具各个年龄段的尸体。他不仅熟悉人体外部的比例,也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所以作品中人物的比例、结构、动态都非常准确,无懈可击。这幅著名的人体解剖学草图包含了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完美人体图形,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想法。

列奥纳多·达·芬奇对几何比例和构图非常着迷。除了永恒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还创造性地解决了半身像的构图问题。三个多世纪以来,西方所有杰出的半身像都受到这幅画的影响。他还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金字塔形构图。《岩间圣母》中,以圣母头像为顶点的群像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像金字塔一样稳定和谐。《最后的晚餐》和其他作品一样,以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画面,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有人评论说,这幅画是科学与艺术的联姻,哲学在这种完美的结合上留下了一吻。

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大的艺术贡献是利用明暗使平面的画面呈现出空间感和立体感。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一般用线条来表现透视,单线平画,色彩单调。列奥纳多·达·芬奇研究光影,首创明暗渐变法,用光影的技巧描绘人物和景物,使之呈现出逼真的立体感。直到印象派出现的几百年间,没有人能超越达芬奇建立的立体画体系。他开创的明暗法改变了这一时期的绘画,被艺术史学家普遍认为是绘画艺术的转折点,他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从《最后的晚餐》开始,西方绘画真正进入了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

莱昂纳多·达·芬奇画的肖像

列奥纳多·达·芬奇进一步归纳整理了解剖学、透视学、明暗学、构图学等零碎的技术知识,并从科学的角度加以审视。在他关于绘画的手稿中,他最初想记录对物理世界的客观描述,但很快转向透视、比例、几何和光学,接着是解剖学和力学,最后探索宇宙本身的力学功能。《论绘画》是后人从达芬奇的18个笔记中整理出来的。有人称之为整个艺术史上最珍贵的文献。

虽然有时候他对科学的兴趣强烈到不想开始画画,但画画毕竟是他最初的职业。就像学习其他知识一样,达芬奇试图将绘画视为一种科学,并在不懈的探索中度过了一生。在同时代人的眼中,达芬奇就像一个传奇的魔术师,有着无所不能的天才的美誉。在现代人看来,他只用了十二部全集就奠定了自己最伟大画家的地位,这是很了不起的。

人们普遍认为艺术不是科学。但按照达芬奇的定义,艺术,尤其是绘画,不仅是一门科学,甚至“毕竟是科学”。

达芬奇不仅能发现事物表面的迷人之美,也失去了物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的视角。他既有科学家的观察力,又有艺术家的表现力,是艺术史上第一个对人体与动物比例进行系统研究的艺术家。他研究解剖学40年,亲自解剖了30多具各个年龄段的尸体。他不仅熟悉人体外部的比例,也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所以作品中人物的比例、结构、动态都非常准确,无懈可击。这幅著名的人体解剖学草图包含了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完美人体图形,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想法。

列奥纳多·达·芬奇对几何比例和构图非常着迷。除了永恒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还创造性地解决了半身像的构图问题。三个多世纪以来,西方所有杰出的半身像都受到这幅画的影响。他还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金字塔形构图。《岩间圣母》中,以圣母头像为顶点的群像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像金字塔一样稳定和谐。《最后的晚餐》和其他作品一样,以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画面,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有人评论说,这幅画是科学与艺术的联姻,哲学在这种完美的结合上留下了一吻。

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大的艺术贡献是利用明暗使平面的画面呈现出空间感和立体感。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一般用线条来表现透视,单线平画,色彩单调。列奥纳多·达·芬奇研究光影,首创明暗渐变法,用光影的手法描绘人物和风景,使之呈现出逼真的立体感。直到印象派出现的几百年间,没有人能超越达芬奇建立的立体画体系。他开创的明暗法改变了这一时期的绘画,被艺术史学家普遍认为是绘画艺术的转折点,他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从《最后的晚餐》开始,西方绘画真正进入了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

列奥纳多·达·芬奇进一步归纳整理了解剖学、透视学、明暗学、构图学等零碎的技术知识,并从科学的角度加以审视。在他关于绘画的手稿中,他最初想记录对物理世界的客观描述,但很快转向透视、比例、几何和光学,接着是解剖学和力学,最后探索宇宙本身的力学功能。《论绘画》是后人从达芬奇的18个笔记中整理出来的。有人称之为整个艺术史上最珍贵的文献。

虽然有时候他对科学的兴趣强烈到不想开始画画,但画画毕竟是他最初的职业。就像学习其他知识一样,达芬奇试图将绘画视为一种科学,并在不懈的探索中度过了一生。

第二,“我宁愿在探索中失败”

摇滚麦当娜

他曾画过一幅堪比《最后的晚餐》的巨型壁画,却因为一个低级错误,在最后一刻毁于一旦。

他期待着像鸟儿一样扇动翅膀,但他飞翔的梦想在一瞬间破灭了。他想雕刻世界上最大的前蹄会飞的青铜马雕像,但由于铸造困难,两年后他不得不将其改为行走姿势。

文艺复兴时期被恩格斯称为“巨人中的巨人”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人类知识的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同时,伴随着他的,还有鲜为人知的辛酸、苦难和失败。然而,他宁愿在探索中失败,也不愿过着没有任何意图的幸福生活。他一生都在践行这种人生哲学。

在画可以和《最后的晚餐》相媲美的巨型壁画《安加利之战》时,他亲自研发了新的颜料,用油涂在外层。壁画已经气势磅礴、栩栩如生地立在了墙上,但墙上的颜料却迟迟没有干透。他迫不及待地要测试自己做的外层涂层,于是让助手搬来两个大火盆,在壁画下烤。结果油被烤熟了。他用两个火盆毁了八个月的辛苦。

壁画变成彩色小溪后不久,他就满不在乎地开始了试飞。51岁的达芬奇像一个狂热的少年一样,把自己自制的巨鸟搬到了山顶。小徒弟抓着巨鸟的木架往山下飞,没多久就掉下来了。这种飞行器是靠胳膊和腿的肌肉驱动的,却忽略了人体无法克服的重量问题:鸟类用来飞行的肌肉占全身重量的一半,而人类只有五分之一。但如果对他飞行探索的失败过于苛求,无异于责怪用风筝吸引闪电的富兰克林没有发明电灯。当时教会思想主导了世界上所有的观念。比如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地球是平的,赤道附近的海洋一定像开水一样热。

他曾被任命为宫廷建筑师,雕刻了世界上最大的骑士铜像,其中马的前蹄被认为是在空中跳跃。他用蜡模试验了无数次,厚达十几厘米的树桩碎片堆积在棚地板上。最难的是10吨重的金属溶液必须快速注入模具,还要考虑冷却不均匀的问题。当时的技术条件显然无法支撑这个想法。当两年的期限到来时,他无法让马站起来,所以他只能步行。他死后100年,西班牙人继续尝试这种技术,然后为这位马背上的骑士建造了一座纪念碑。

奇思妙想的灵感能让他抓住别人抓不到的东西,却常常半途而废。也许是为了追求永远飞行的想法,他不得不时不时停下手中的工作。当时意大利的毛纺织工业非常发达,织针是纺织车间里最容易磨损的。他在笔记本上画了各种磨针的机器。经过反复比较,他最终选定了一个最理想的。但是他马上就有了织布机的想法,然后就沉浸在织布机和滚珠轴承机的发明设计中。可惜这些设计图纸只是躺在草稿纸上,最终没有变成机器,他转向了其他研究。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大部分作品和手稿直到他去世多年后才出版。科学史家丹皮尔评论说:“如果他出版了他的著作,科学就会跳到一百年后的情况。”

达芬奇这位杰出的天才,给后人留下了充满智慧的财富。他的预言才能和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在几个世纪后仍然令人惊叹。

第三,“阻碍我的只是缺乏时间”

莱昂纳多·达·芬奇画的肖像

他像神一样有着无尽的梦想,却只有凡人的生命和力量;他构思了成千上万个计划,但只完成了几个;他最大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但只有线条和色彩构成的艺术带给他永恒的赞美。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一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这条路充满了未完成作品的章节和书页。他说:“我从未被贪婪或懒惰所阻碍。阻碍我的只是缺少时间。”他想成为工程师、战略家、音乐家、数学家、哲学家和建筑师,但世人认为他只是一个画出永恒微笑的画家。

达芬奇为米兰公爵工作了十七年,当过军事工程师、建筑师、画家、雕塑家和音乐家。他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宫廷司仪,负责组织宫廷节日和庆典,独立扮演相当于央视春晚总导演、主持人、编剧、作曲、服装设计、编舞等多种角色。

从留给后人的12幅画和7000多页手稿、设计图可以看出,达芬奇对科学的兴趣要比绘画大得多。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不亚于他的艺术成就。

在天文学上,他观察天体,得出“太阳不动”的结论。在哥白尼之前,他否定地心学说,幻想如何利用太阳能。他认为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只是反射了太阳的光辉。

在物理学方面,他发现了液体压力,提出了连通装置的概念,发展了杠杆原理,推导出作用力与臂长的关系。他对物体惯性的描述后来被伽利略的实验所证实。他还否认了创造永动机的可能性。

莱昂纳多·达·芬奇对解剖学和生理学非常着迷。起初,他研究解剖学是为了使艺术造型更加精确,但后来它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研究领域。他对解剖学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一套图表,这套图表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他是第一个用蜡来表现人脑内部结构的人,也是第一个想象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人。他甚至画了一张婴儿在母亲体内发育的照片。达芬奇研究了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室,画出了心脏瓣膜,这是历史上第一张动脉硬化的解剖图。

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也涉及军事和机械领域。他设计了飞行器、直升机、降落伞、机枪、坦克、潜艇、双壳战舰、起重机、纺车、机床、冲床、自行车等等。他在数学和水利工程领域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达芬奇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坚信科学,经常对宗教表现出怀疑和厌倦。他曾写道:真理只有一个,而且不在宗教,而在科学。他提出以自然为师,鼓励人们向自然学习。他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的获得依赖于直接的观察和经验。他的实验工作方法是由伽利略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再由英国哲学家培根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成为现代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发明铺平了道路。

艺术史学家评论说,走在时代前面的只有一个达芬奇。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精致的天才,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孤独探索者。他思考的触角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其中有些其实可以满足我们的时代。

后人对达芬奇研究思想的实践

说它是达芬奇“研究思路”的一种实践,是因为在他那个时代,达芬奇的研究只能停留在“思路”阶段,没有办法推进到“成果”阶段。但是他的一些想法已经被现代人成功实现了。

先是达芬奇“设计”了一个降落伞,一个人成功仿制。

南非报纸28日报道,一名英国男子使用根据15世纪发明家达芬奇的设计草图制作的降落伞在空中下降2120米,证明这种金字塔形状的着陆装置工作良好。降落伞在空中慢慢下降,直到到达900米的高度。他切断了与降落伞的联系,用现代降落伞完成着陆动作。他说,虽然发明者在15世纪设计的着陆装置可以用来安全着陆,但他无法操作它来准确选择着陆点。

达芬奇在1485年设计的降落伞草图,过去从未做过实物,因为专家怀疑其可行性。降落伞由防水布、绳子和6根1米长的木棍组成,重量为180公斤。

第二,挪威建造了一座由达芬奇设计的桥

10 10月31日,北欧寒风细雨中,挪威女王和500多名各界宾客为一座别具一格的大桥剪彩。直升机在人们头顶盘旋,起重机缓缓吊起48000平方英尺的白布,一座长100米、高8米的木桥展现在大家面前。三个浅色的木拱门,像射手拉回来的三把硬弓,牢牢支撑着这座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桥的设计者是500年前的达芬奇。正因如此,这座桥被命名为“蒙娜丽莎”。

1502年,达芬奇为横跨两大洲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绘制了一幅绝妙的拱桥设计草图。这座桥长346米,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如果能建成,那将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桥梁。但是土耳其的苏丹拒绝建造这座桥,他认为这座桥太难了,也太贵了。因此,这座桥在图纸上停留了500年。

1995年,挪威艺术家Vebjoern Sander偶然看到了这张设计草图。他回忆道:“第一次见到她,我就被她精致的外形征服了。她是功能和审美的完美结合。”通过各种努力,桑德最终说服了挪威公路管理局,认为达芬奇设计这座桥的原则完全成立,桥是可以修建的。经过勘察,桥的位置确定为澳州,在挪威奥斯陆以南30多公里处,正好与斯德哥尔摩到奥斯陆的欧洲高速公路18相邻。

目前,已完成的人行桥成本为65,438美元+0,360,000英镑。除了不锈钢扶手,它完全是木制的。事实上,达芬奇的设计是用石头做的,但是挪威人认为石头太贵了,所以他们把建桥的材料改成了木头。

据悉,这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建筑设计首次付诸实践,这一设计是美学和设计上的经典范例。桑顿自豪地说:“五个世纪前,人们认为不可能建造这座桥,但我们建造了它。我们成功地证明了达芬奇设计这座桥的原理是可行的。”桑德说,他还有一个梦想,“我们要在全世界推广这种桥,让每个大洲都可以建造蒙娜丽莎桥”。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在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特福德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语、哲学和历史,接触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来因为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年轻时,著名的剧团经常到乡下巡回演出,这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趣。1585左右,他离开家乡,去了伦敦。他先是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了演员,再后来改编写剧本。莎士比亚不仅参与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经常随剧团上法庭或下乡。这些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1590至1600这一时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也称历史剧和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和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当时英国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定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他的作品充满乐观和明朗。在此期间,他写了9部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第一部和第二部)(1597-1598)、《亨利五世》(1599)。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就展现了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抗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了;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却犯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剧中,史实与艺术虚构高度统一。福斯塔夫是其中最生动的角色。他自私、懒惰、胆小,却机警、聪明、乐观,让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有富有诗意的《仲夏夜之梦》(1596)、《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习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和爱情的《无事生非》(1598)。这些戏剧的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充满了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三部悲剧。作品虽然有悲情的一面,但基本精神和喜剧是一样的。莎士比亚还写过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卢克莱修的耻辱》(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和詹姆斯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现象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感到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创作从早期的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转向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个时期(1601—1607)也被称为悲剧时期。他写过《哈姆雷特》(1601)、《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雅典的泰门》(65438)。《奥赛罗》中,出身贵族家庭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私自与摩尔人奥赛罗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仅是奥赛罗的嫉妒,还有以伊阿古为代表的强大邪恶势力。奥赛罗生前的清醒,蕴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展现了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固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的命运和性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是最有特色的。在《麦克白》中,一个英雄因为内心的野心和外在的教唆,成为了个人的野心家和暴君。它的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摧毁一个并不邪恶的人物。总的来说,这些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朽,骇人听闻的利己主义,金钱关系的罪恶,劳动人民的苦难;文体上减少了浪漫欢乐的气氛,增加了忧郁悲愤的情绪,形象更加丰满,语言更加精通。

1608之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此时的莎士比亚看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于是从写悲剧转向写传奇剧,从揭露和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莎士比亚的传奇戏剧时期。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幻想和超自然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品中洋溢着宽恕与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了美好的生活幻想和浓郁的浪漫情怀。《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成的遗嘱”。此外,他还写了《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三部传奇剧,以及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的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征和社会本质。在他看来,戏剧“似乎给了自然一面镜子:向美德展示自己的面孔,向荒谬展示自己的姿态,向时代和社会展示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是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要更“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的弊端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作家像莎士比亚一样,善于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展现广阔的社会背景,为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环境;作品情节要生动丰富,人物要个性鲜明,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刻画和浪漫主义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要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应该隐藏起来,在情节和人物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