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2013北京高考作文分析
一位作家和一位科学家进行了讨论。
科学家说:爱迪生在21世纪的到来很新奇。他会发现什么新奇的东西?
作家说:手机一定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就像一个PDA,它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他觉得新奇。
文人:手机影响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思想感情和观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
围绕两人论述的文章不限文体,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2013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点评;
这个题目围绕着手机的讨论,这一直是北京卷的特色,让所有同学都有话要说,但是你肯定需要相当的功力才能写好。这种技巧不仅体现在文学的积累上,还体现在对现实的思考、分析和关注上。和2009年的《隐形的翅膀》和2010的《星空与田野》一样,“手机”是一个有象征内涵的词。考生可以先分析“手机”是代表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新技术,还是代表一个新时代、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不过请注意,材料里有两个人很有身份,一个是作家,一个是科学家。科技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分析实例。杨老师在课上讲了经典范例文学与科学的关系——法国作家儒勒?沃恩。以手机为代表的科技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对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民主运动和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浪潮,对西方文学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断有同学给我打电话发微博,表示写了文学与科技的关系,在我讲“创新与个性”这个命题的时候用了很多材料,都是极好的选择。
当然,手机作为一种自媒体,展现的是时代的再现。发微博,写校园,看似个人行为,实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就像白居易的诗让我们看到了中唐的风貌,鲁迅的书信让我们读到了民国文人的品格。今天,我们写在手机上的一切,都是时代的写照。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有时代责任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响应时代的召唤。
在结合社会现实的部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善用科技,与学习相结合;
(2)手机作为一种自媒体,要勇于承担责任,再现时代精神;
(3)手机带来的技术创新是时代的进步和创新精神,创造力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4)手机带来的交流方式的创新,强化/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感情;
(5)手机带来的观念意识的革新,让我们对世界大开眼界,从感觉新奇到自我成长。
尤其是手机带来的创意和创新,是结合时政的绝佳角度。清末民初,我们饱受孤立、自锁、自大之苦。今天,像手机这样的媒体让我们有机会环顾世界,接触更新的知识和想法。这个角度类似于2013东城二模的题目。请看这是我考前给学生写的一个东城二模中民族国家与自我反思的例子:
其实中华民族并不缺乏创造力,无数优美的诗篇向我展示了古典美学的美妙风景。杰出的文人,仅凭春花秋月夏雨冬霜,就能创作出寓意深远的诗篇。“茅店鸡鸣,桥上霜人行”这句话历久弥新。它不是单调图像的无序拼凑,而是对距离与运动的结合,以及听觉与视觉的相互感受的巧妙运用,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画面,让他们在异乡阅读时有所感悟。(四大经典小说的例子)作为一个拥有“四大发明”的古老国家,今天,我们在不断地在山寨手机上拼凑西方的技术和硬件,在电视节目上不断地抄袭和模仿外国的理念,甚至很多大学生的学术论文都来自于在期刊库中拼凑或抄袭已有的学术成果。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口号,以文化软实力复兴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实现民族的文化复兴。只会拼凑别人意识的个人和国家,很可能是平庸的。只有继承龙图腾的创造精神,才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型。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要传承龙的精神,不要甘于平庸的拼凑,而要以创造精神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优秀的人才。当我们即将离开更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高中,步入更高的学府。在充分继承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要像陈寅恪先生所说的那样,专注于做一个具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研究者,珍惜我们的青春,努力工作,在我喜欢的学术专业上多做独立思考和实践研究。我相信我能为正在文化复兴之路上的祖国贡献我微薄的智慧。
今年关于“手机”的话题可以说是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在文章中必须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分析。手机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是更自由的交流平台,是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很多学生上课听歌打游戏除了打无聊的电话发短信,还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媒介随时学习英语,从网上下载国外的教学课程。这些都反映了科技发展中不同的观念和意识所带来的不同变化。如果同学们能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结合手机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好手机,一定会给点评者一种“一股清流”的美好感觉,思维缜密,感情真挚。
北京卷2013关于手机的作文题目需要学生多关注现实,多看看世界,这也是2014备考时仍然需要注意的问题。杨老师将在今年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写出思想深刻、逻辑流畅、深刻优美的文章。
2013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点评;
2013的作文延续了2012的风格,依然是素材作文。但与2012不同的是,13的材料给出了观点。材料中的“手机”和“爱迪生”作为媒介或引子,引导科学家和作家从各自领域阐述对手机的看法。作家和科学家代表了这两种观点,一种是科技,一种是人文。所以在审题的时候,我们会抓住这两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从科技的角度可以分析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要贡献,以及手机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用途。然后深入阐述了21世纪科学技术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利与弊。
人文视角:通过分析手机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进行对比分析,突出人文情怀。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让书信和坐下来的交谈慢慢脱离了现在的社会。手机正在慢慢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也让人失去了一些感觉。就像北京2011模拟阅读《崔魂》说的,“信来了,停在门口,然后安详地躺在邮箱里等你来取;又不是电话来了就穿过大厅直击你的内心。真的很快。”
总的来说,2013的作文具有评论的性质,要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能失去材料本身,一定要实用。写作必须以21世纪、科技、手机为导向,讨论时不能忽略材料给出的范围。总的来说,2013的材质构成并没有太出格,只是有点常规。《网络、虚拟社会、现实世纪》等高三备考中已经尝试了以“科技与人文情怀”为题的写作训练,因此,只要参加考试的学生心态平和,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就能利用好自己的备考材料,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