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难只想苟且偷生的猪王后来怎么样了?
南北朝时期的刘觅就是这样一个鸡蛋。
刘觅的祖父是辛弃疾词中“铁马吞万里如虎”的宋武帝武帝,父亲是被辛弃疾形容为“袁家曹操,封狼于胥处,北伐必胜”的宋文帝刘义隆。顺便说一句,宋文帝虽然北伐失败,但他并不是一个平庸的国王,他创造了大分裂时期唯一繁荣的“袁家统治”。
刘觅是宋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他从小就是个胖子。他的个性往好里说是慷慨,往坏里说是软弱。“心胸宽广而肥胖”是一句至理名言,但究竟是心胸宽广而肥胖,还是肥胖而肥胖,却很难判断。
本来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是他的侄子刘一登基,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刘即位时只有十五岁,但他已经知道权力的重要性。他觉得他在外地当国王的叔叔们都觊觎他屁股下的皇位,所以对他们极其痛恨,在北京对他们严加控制,对其中最胖的给予特殊的“优待”。
刘给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称号——“猪王”,然后剥光他的衣服,把他锁在一个大竹笼里。他一脸不悦,马上把他拖出来,随意打。吃饭的时候,他把拌有各种蔬菜的食物倒进竹笼前的木槽里,让刘觅像猪一样趴在地上吞下去。
但是,刘还是想解恨,总想找个理由砍掉的刀。每一次,多亏了刘秀仁(的弟弟,刘的另一个叔叔),他与一起受苦,他才能活下来。
最危险的时候,刘觅像头猪一样被捆住手脚,用棍子抬进厨房。他即将被斩首处死。刘秀仁不忍弟弟惨死,找了个机会陪着刘陪着笑脸说:“陛下,等这头猪没死的时候,在您生日的时候杀了它,取出它的肝和肺不是更好吗?”刘觉得有道理,又一次救了他的命。
刘早已吓退了周围的人,疏远了自己,不久就被杀,被废了。连谥号都没有,直接叫废帝。后来为了区别于另一个废帝,也称他为前废帝。大概大臣们知道刘聪很慷慨,可怜他在刘当皇帝,就把他扶上了皇位。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虚弱如蛋的刘觅在坐上高高的宝座,拥有无限的权力后,却变成了一台冷酷无情、毫无人性的杀人机器。
刘觅自然对自己的侄子刘恨之入骨,但是刘已经死了,他又不能直接报复,于是把怒火发泄在刘的二十八个兄弟身上,一举杀光。当年,的哥哥,刘的父亲,拼命生孩子,梦想着“儿孙无限”,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到了第二代会彻底无儿无女。
更可怕的是,刘觅开始沉迷于杀害亲人,无法停下车。
在杀了二十八个亲侄子后,刘慈把血淋淋的屠刀挥向了自己的兄弟们,包括他在刘当皇帝时和他一起受苦的兄弟们,包括他的弟弟刘秀仁,从小和他关系最好,几次救过他的命。
刘秀仁的死暴露了刘觅阴险恶毒的本性。
刘秀仁被刘觅骗进宫后,在一个漆黑多风的夜晚惨遭毒手。事后,刘觅发布圣旨,蒙骗天下人,说刘秀仁勾结朝廷军队,图谋邪恶,畏罪自杀。满清所有的文臣虽然都知道刘秀仁死得冤,但面对皇帝至高无上的生死权和他的六个亲人矢口否认的野蛮行径,他们不得不集体选择沉默。
刘觅通过滥杀确保了儿子的和平继位,却无法保住国家。在他“垮台”几年后,皇权落入了老谋深算的帝国将军萧道成的手中。当罢黜了“愿长生不老,永不再有皇亲国戚”的宋时,被气焰压得哑口无言的大臣们,依然集体选择了沉默,刘宋王朝就这样在沉默的惯性中崩塌了。
刘觅曾经是一个软弱的,听天由命的蛋。登基后,在侄子和皇帝的傲慢下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然而他却180度大转弯,变成了一个不顾人命的可怕的坏“蛋”。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当刘觅坐在镶玉镶金的王子软椅上时,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享受生活。这个时候即使他有一些违法行为,杀伤力也不大。当他赤身裸体蜷缩在一个大竹笼里,屁股又湿又冷,浑身都是竹刺的时候,他想的只是如何活下来,同时他要有复仇的念头(当时他认为这几乎不可能,因为侄儿皇帝精力太旺盛,离死还很远);他一来到泰国,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无与伦比,一声令下就让他的“敌人”一个个掉脑袋。他除了自己心中的一件事——如何保住带给他无限快感的王位,其他什么都不想,只要我认为你会威胁到我的王位,不管你是谁,你都得死。
可见,正是身份地位的改变,把弱小的刘觅异化成了杀人犯,至高无上的宝座让他具有了原子弹般的杀伤力。当今社会,虽然皇帝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但不受制约的权力并未消失,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甚至屡见不鲜,所以对权力的监督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果权力得不到制约和监督,就会成为汹涌的洪水和无尽的毒药;被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就像三峡大坝的瀑布平湖,惠及四方,永恒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