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送火神的由来

七日送火神的由来:相传史书中记载,古时候人们钻木取火,给人类世界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使人们进入了熟食阶段,人们可以合理用火。为了纪念他,他被尊为“火神”。

在中国人的历史观中,“火德”指的是万物再生的能力。北京第一座火神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是李世民东征朝鲜并驻扎北京时修建的。当时的李世民远征朝鲜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也是他最英勇、最有战斗力的时期。李世民看着战争让人民痛苦不堪,一起战斗的士兵损失惨重。

他心里很难过,于是到了北京,他吸取了错误的教训,就建了一座火德真君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对那些死在来世的人的美好祝愿,希望这些阵亡的将士能从火中重生,将来能得到火神的照顾,来世幸福健康。

派遣火神的实践与启示

正月初七,人们会“送火神”。孩子选一根两米左右长的木棍,用麦秸捆住。这就是所谓的火神。黄昏时分,火神的一端在家门口点燃,孩子们抱着火神的另一端离家出走,直到它燃尽。这个活动的意义就是把火神送出家门,一年之内房子不会有火灾隐患,可以平安无事。

火神的名字是祝融和惠禄,也被称为霍德邢俊。鲁西、山东菏泽、济宁等地有火神节送火神的习俗。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在柴棍上绑上鞭炮,并在柴棍上插上火神石。到了晚上,晚辈们聚集在村头,高举棍棒排成长长的一排,点燃后向西南方向跑去,把火神送到元野或山上。火光闪耀,鞭炮齐鸣,远看似游龙,场面颇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