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有哪些名人?
周敦颐:出生于广西贺州桂岭,世界文化名人。他是继孔孟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儒生。由于他对哲学的贡献,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然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写出了中国经典不朽之作《胡艾莲说》的宋代诗人,就是广西人。广西贺州市下辖的桂岭镇,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三国时属吴,设郡治;是秦秀小河古道必经之地。周福成,北宋(1016)道州(今湖南道县)人,任广西贺州桂陵县县令。周福成上任后,这一年桂陵发生了一件怪事:桂陵出现了大量的荷塘。今年腊月,平时夏天开的荷花,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荷花,整个冬天都不败。第二年,北宋天禧元年(1017),县令夫人郑在县衙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周县令给儿子取名敦实、毛叔,后改称敦义,以避皇帝的旧讳。周福成县令出身书香门第,为官开明勤奋。“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行政的美德。”他执掌桂陵政权多年,深得民心。受家庭影响,儿子周敦颐从小就爱读书。此外,他很有才华,在家乡桂陵也很有名气。人们说他“胸怀大志,学识渊博,有古人之风范。”周敦颐出生在桂岭荷塘边。他整个童年和求学时期都与荷塘形影不离,所以对荷塘情有独钟,尤其是对淡雅端庄、美丽干净的荷花情有独钟。他一生爱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来激励自己。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在庐山莲花峰下创办莲溪书院。他把书院门前的小溪命名为“濂溪”,自称“濂溪先生”。因为酷爱荷花,他还在书院里建了一个荷花馆,在荷花馆前凿了一个“荷花池”种荷花。在讲学和学习之后,我经常在大厅前漫步和欣赏荷花。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胡艾莲说》,其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清而不妖,外直而不蠕,香远而清,婉约而纯,远观而不可笑”成为绝唱,至今仍广为流传。《情莲》以生动凝练的文采表现了周敦颐洁白的容颜和刚正的精神,表达了他洒脱的胸怀和忠贞的意志。爱莲说所倡导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成为中国优秀人文精神的宝贵元素之一。它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人们生活的标尺,影响历史悠久。为了纪念出生在贺州桂陵的“荷花情人”,桂陵有一座“周子庙”。清代桂陵县丞周端曾在《复庙序》中写道:“考河之桂陵有一庙,庙前有一池。池塘里有一朵莲花。先生...向往荷塘,大多爱荷。自宋以来,唐炼犹在。”目前,周子庙仍然存在,它被用作民国时期桂陵区的办公室。现在是桂岭镇的粮库。富川县还有一个唐宋古村,叫福溪村,就在小河古道旁。现在仍有周的诗名莲溪寺,寺内供奉着莲溪周敦颐先生的塑像,寺墙上还挂着莲溪先生的名著《太极图说》全文和《胡艾莲说》语录。古寨周氏族谱记载:“先祖周敦颐在道州做官路过此地时,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留下一个儿子在此定居,繁衍至今。”清廉无私的总经理周敦颐,历任洪州分宁县总簿记员、南安军参军经理、桂阳、南昌县知府、贺州判官、前州判官、西宁首知郴州判官、广东转运判官,并在狱中升了一些职。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贺州郡四年,百姓深信不疑,当官的没有丈夫之手,不敢做主。”北宋李青四年(公元1044),任南安军都督,即掌管政法的军级官员。他“精于政治,尽力讲道理”,以公正执法在南安军政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有一个依法不应该判死刑的犯人,王魁却因为转运被判了死刑。王魁是周敦颐的顶头上司,严而独断,没有一个下属官员敢提出异议。但周敦颐挺身而出,与王魁据理力争,王魁不听。周敦颐当即辞职说:“我戒杀人是为了讨好上级!”好在王魁比较豁达。他没有生气,而是被周的行为所认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结果,这个死刑犯得救了...司马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他写的《周濂溪传》中称赞了这件事。周敦颐大半辈子都在做督察,从事办案工作。他的妹夫蒲宗孟,在他的墓中称他为“杀汉奸削弊,如尖刀利斧,不留后手”。后来又到贵阳、南昌任县长。他是个大姓富豪,流氓出身,闻其名而克制。他为官不多,但敢言,刚正不阿。在百击不中的情况下,他依然我行我素。当时与包拯齐名的团,一度被人误解,对他非常严厉。不过,赵团毕竟也是个正直的人。周敦颐在前州传刑时,赵疃恰好是该州知府。仔细调查了周敦颐的所作所为,他才知道,他拿着周敦颐说:“我失去过几次丈夫,现在才知道周茂树。”后来赵团推荐他做了广东转运法官(相当于现在的厅级纪检书记)。他以“洗清冤假错案”为己任,不畏艰险,亲自去查办此案。同代人黄庭坚特别指出,“文茂书之风尚足以贪,则此溪(指濂溪)之水,与毛永配,所得多矣。”前人评论周敦颐“大话精言细义,孔孟之源”。大文豪苏轼写过“所以周茂书先生在溪中”这句诗,对他来说很重要。周敦颐一生清官。据《周敦颐年谱》记载:“王先生是个穷人,初入京师,以事迹奖励其产。”濂溪先生的墓志铭也记载,周敦颐在洪州南昌做官时,得了一场大病。当他的同事潘兴思去看望他时,他发现家里所有的衣服只能装满一个破篮子,而他的钱只有一百便士。他从小就信古信义,“以名节磨练自己。”他一生从不贪图金钱,爱谈名利。他认为“君子以道为贵,安而富之”。他的工资经常用来施舍穷人和朋友,自己却拿得很少,晚年连粥都喝不上。这些都要归功于周敦颐朴实、淳朴、质朴的气质。公元1066年,周敦颐50岁时写了一首关于自己处境的诗。诗中说:“我天生寒骨,官感不改旧儒。别再喝香浓的醪糟水,捧个半饭贻贝盘。不知多累,官清胜梦魂。一个老朋友想问我还有什么,因为道教的春陵只是一般。”宋熙宁六年(1073)六月七日,周敦颐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葬于九江南门外梨树岭,距濂溪书屋约五六里。墓旁有其母、妻、后嗣之墓。周敦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周敦颐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一个人身上。一是崇尚礼乐,二是修身养性。“治天下靠家,理家靠身”(《舒同·家无罪》)。修身齐家,齐家治天下。第三是《明刑法》。“圣人之法天道,以政养众,以刑肃众。民富国强,欲情而胜,利益不可限,则贼亡,故以刑诛”(《舒同刑》)。统治者不仅需要德治,也需要法治。汉代以经学著称,魏晋以玄学著称,隋唐以佛学著称,宋明以理学著称,其创始人是周敦颐。所谓“新儒家”,是儒、道、佛三家学说的结合,通过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流派。周敦颐是世界起源作为一个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倡导者。他继承了《易经》和道家、道教的一些思想,提出了简单系统的宇宙学说,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静。产生阴阳。”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但人得美,最有灵性。“圣贤模仿太极建立‘人极’和‘人极’,意为‘诚’。”诚信”是“纯粹的相互善意”的基础,是各种行为的源泉,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静而无欲,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他的理论对新儒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极图说》一书被宋儒推崇为对宇宙人生最凝练的解释,后经朱发展,成为理学的理论基础。他的主要作品是普通书籍。后人把他的作品编成了周子全的书。宋明理学是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从南宋开始700年不变。宋明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达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性与天”是理学讨论的中心内容。它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涉及政治、道德、教育、宗教等诸多领域。《宋史·道学传》说:“孔子无之,曾子得其传,其子之思,而孟子,孟子无之而不传。从汉代流传下来的儒家学说之道,如何审而精,如何讲而详,异端从一开始就加以利用,从少数到大坏,一千多年。到了宋中期,周敦颐从陵墓中得知了圣贤不能传承的道理,写了《太极图说》...”显然,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孟子未传至宋中期,甚至“异端兴起并大量繁殖,从少数到大恶,一千多年”,所以是周敦颐把儒释道的哲学思想结合起来,第一次为儒家创立了一个宇宙体系。黄百加曾评价说:“继孔孟之后,汉儒只有经学之知,自然是很久以后的悄悄话了。“元恭崛起,二代继承,大儒辈出,圣人博学。所以稳定和形成几乎是儒家的常态,只能说有需要先开放。若论释心、性、义之精妙,可数公元之黑暗(《宋元学案·濂溪学案》)。当代著名学者任认为,周敦颐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他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吸收佛、道关于宇宙万物起源的学说,并以儒家(中庸)唯心主义神秘主义为思想体系支柱的人。.....从周敦颐开始,以儒家为标榜的中国新儒学,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世界观。”周敦颐生前不被人尊重,学术地位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卓越”、“仕途出众”,尤其是“志在深山”,心态洒脱,有仙风。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只有南安判官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把他的两个儿子程颢和程颐送上了他的门,后两个成了著名的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推崇敦义的学说。理学大师朱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他作了陈述,并对《太极》《说》和《易通》作了评论。张骞称他为“道教祖师”,名声渐渐大了起来。南宋时,很多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捧到了相当于孔孟的地位,认为他“功德在孔孟之间”。因此,皇帝们尊他为伦理老师。因谥号元,故称敦颐为。到了宋理宗,他拜孔庙,奠定了周敦颐作为理学先驱的地位。而周敦颐生前也确实以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学者的风范。他的性格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景仰。周敦颐开创的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文化问题时的哲学智慧。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向,现代中国人仍然要面对它所造成的社会和文化后果。因为周敦颐对哲学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第36位世界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