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至1961年中国经济形势。
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
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提出关于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从65438年到0958年,在中国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在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在国民经济各条战线上取得了空前的伟大胜利。大家从65438年到0958年的国民经济发展公报上看到,在这一年里,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还是交通和商业,还是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卫生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农业的大跃进和农民社会主义觉悟的迅速提高,人民公社已在全国农村实现了。就这样,中国出现了全面的大跃进。
关于1958大跃进的意义和原因,周总理的报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中共中央根据1958年形势的发展,在当年6月召开的六中全会上总结了国民经济大跃进的经验,讨论了1959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提出了钢1800万吨、煤3.8亿吨、粮食65433。这是我们编制1959计划草案的主要依据。本月初和本月中旬,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和国务院全会讨论并通过了这个计划草案。其主要内容如下。
工农业总产值计划2870亿元,比1958的2050亿元增长40%,即增加820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和手工业产值计划为654.38+065亿元,比654.38+0958年的654.38+065.438+07亿元增长465.438+0%;农业总产值计划为6543.8+022亿元,比6543.8+0958的880亿元增长39%。计划中规定的工农业发展速度反映了党的工农业同步发展的方针。
工业生产:在1959的工业生产计划中,首先关注了原材料、材料工业、燃料和动力工业的发展。因为只有用更多的原材料和材料,尤其是钢材,才能造出更多的机器;原材料、材料、燃料、动力、机械多了,各行各业乃至国民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快。结合钢铁18万吨、煤炭3.8亿吨的目标,计划规定生铁产量由1958年的1369万吨增加到2300万吨,发电量由1958年的275亿千瓦时增加到400亿千瓦时,水泥产量由1958年的1958年增加到93原油、木材、硫酸、烧碱、纯碱等其他重要原材料、材料和燃料的产量也将大幅增长。这些产品在1959增加的产量会高于1958。如1958,与1957相比,生铁产量增加775万吨,发电量增加82亿千瓦时,水泥产量增加244万吨;与1959中的1958相比,生铁产量将增加9310000吨,发电量增加125亿千瓦时,水泥产量增加320万吨。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年生铁和钢材的计划产量中,包括了一小部分土、铁和土钢。
1959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计划是按照保证原材料、材料、燃料和动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交通和农业的发展,轻工业的发展的原则安排的。从65438到0959,采矿设备、洗煤设备、炼焦设备、轧钢设备、发电设备产量将成倍增长。比如发电设备产量将从1958的80万千瓦增加到280万到300万千瓦,即增加250%到275%。水泥设备、化工设备和炼油设备的产量也将有较大增长。为了保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计划规定机车产量由1958的350辆增加到555辆,货车产量由11000辆增加到27000至28500辆,汽车和民船产量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支持农业发展,计划将化肥产量由1.30万吨中的81.1.00万吨提高到1.50万吨,机械制造业提供200万马力排灌机械、3000台拖拉机、1.65438。为适应轻工业发展的要求,1959计划生产棉纺机械250万锭,以及必要的造纸设备和制糖设备。机械制造行业本身所需的金属切削机床计划产量为7万至7.5万台(不含简易机床),比1958中的5万台高出40%至50%。
由于农业和重工业的大跃进,在1959有可能也有必要较快地发展轻工业。根据计划,棉纱产量将从654,38+0958的665,438+万件增加到850万件,棉布产量将从654,38+0958的57亿米增加到72亿米,纸张产量将从65,438+0958增加到220万吨。食用植物油产量由1958的125万吨增加到180万吨,食糖产量由1958的90万吨增加到150万吨,原盐产量由1958增加到65434万吨。这些产品会比1958增长25%到67%。
根据上述安排,生产资料行业在1959年的产值将达到980亿元,比1958年的670亿元增长46%;生活资料行业产值将达到670亿元,比1958年的500亿元增长34%。可以看出,1959的工业生产计划贯彻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步发展的方针,贯彻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首先发展原材料工业,以钢铁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
农业生产:1959年发展农业的任务是力争粮食产量跃进到105亿斤,棉花产量跃进到100亿斤,提前实现国家农业发展规划中粮棉增产的要求,使各种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根据增产的可能性和轻工业发展的需要,计划规定黄麻和红麻产量达到654.38+00万吨,比654.38+0958的650万吨增长54%;甘蔗产量达到4亿吨,比1958年的2.705亿吨增长48%。甜菜产量达到1.1亿,比1.958年的5800万增长90%。大豆产量达到300亿斤,比1958年的250亿斤增长20%;花生产量达到654.38+0.2亿吨,比654.38+0.958年的8000万吨增长50%。油菜籽产量达到3200万吨,比1958的2200万吨增长45%。
提高粮、棉等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要保持一定的播种面积,有计划地扩大国有农场和牧场的耕地。1959年全国计划播种面积21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亿亩,棉花播种面积1亿亩。规划还规定扩大灌溉面积6543.8亿亩。
为增加农业中的畜力,规划规定各类家畜总数达到9000万头,比1958的8506万头增长6%。为增加副食品和化肥供给,计划要求生猪存栏量达到2.8亿头,比1958的180万头增长56%;羊的饲养量达到1.2亿只,比1.958年的1.0886亿只增长了1.00%。此外,要求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应该在城市和工厂、矿区附近建立和扩大副食品生产基地。
在增产粮棉的基础上,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发展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
基本建设:1959年国家基本建设总投资计划为270亿元,比1958年的214亿元增长26%。总投资中,工业部门654.38+077.4亿元,农林水利部门654.38+092亿元,交通运输和邮电部门55.5亿元,商业、食品和物资储备部门3亿元,文教卫生部门6.5亿元,城市建设4.8亿元,其他3.6亿元。1959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和交通部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重点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公社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会更多,国家从预算中再拨出10亿元帮助人民公社发展生产,其中大部分也用于农业基本建设。工业部门总投资中,冶金、电力、煤炭、石油、化学、木材、建材等工业部门投资6543.8+024.9亿元,占70%。这是为了使原材料、材料工业、燃料和电力工业的生产能力在不久的将来大大增加。
1959总资金投入1547亿元分配给中央部门直属企业和单位,1153亿元分配给地方企业和单位。今年分配给地方政府的基本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42.7%,明显高于往年。
根据规划,1959规模以上建设项目1092个,其中重工业建设项目693个,轻工业建设项目161个,水利建设项目28个,交通邮电建设项目186个,商业建设项目9个。上述重工业和轻工业建设项目计划今年全部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
根据规划,1959建设的铁路,包括新建干线、支线、企业专用线、复线,全长5500公里。因为1959增加的货运量主要集中在既有铁路,铁路的建设首先会加强原有线路。
交通运输:为保证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持续跨越,1959年铁路货运量计划为5.2亿吨,比1958年增长36%。交通部直属企业货运量计划3500万吨,比1958的2800万吨增长25%。此外,各地还制定了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
商业方面,195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650亿元,比1958的548亿元增长19%。通过商业机构向人民供应的粮食、肉类、食用植物油、水产品、食盐、棉布、针织品、呢绒、香烟等生活用品的数量将比1958有所增加。
文化教育事业:计划规定高校1959年招生25万人,在校生83万人,比1958增长25.8%;中等专业学校招生70万人,在校生654.38+0.82万人,比654.38+0.958增长23.8%;高级中学招生65万人,在校生654.38+0.52万人,比654.38+0.958增长28.8%。1959初中教育、小学教育、业余教育和扫除文盲工作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设定。1959中的文化事业、科研事业、卫生事业、体育事业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从上面可以看出,1959的国民经济计划是一个继续大跃进的计划。
为了继续大跃进,实现这样一个计划是必要的。1958年,我们实现了工农业的大跃进,钢、煤、粮、棉的产量比1957年翻了一番多,但我们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一个6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还是很低的。1958年的人均产量只有30公斤钢,近900公斤煤,65438公斤粮食和65438公斤棉花。显然,这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这就是尽管产量大增,但这些产品和许多其他产品的供应仍然紧张的基本原因。正因为如此,正如中共中央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所说,我们必须努力三年,再努力几年,全国的经济面貌才能有大的改变。
这样一个继续大跃进的计划,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首先,65438年到0958年的工业生产大跃进,为65438年到0959年的继续大跃进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技术条件。与1957相比,1958的生产资料行业产量增长103%;钢铁、生铁、煤炭、发电设备、机车、汽车、动力机械、谷物联合收割机等重要生产资料产量比1957增长一倍以上。1958,约700个规模以上工矿建设单位全部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此外,一大批限额以下工矿建设单位建成投产。1.51.3立方米容积的大型高炉,2300毫米板宽的轧机,25000千瓦容量的火力发电设备,2500吨压力的锻造水压机,这些过去中国无法生产的设备,在1.958年试制成功。农业基本建设方面,1958增加灌溉面积4.8亿亩。铁路运输方面,我们已建成铁路3564公里;铁路货运量也从1957的2.7多亿吨增长到3.8亿吨。这些伟大的成就将对今年国民经济的持续跨越发挥巨大作用。
其次,由于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广大农村妇女减轻了家务负担,愉快地参加了农业生产。与此同时,数百万劳动力从农业战线转移到工业战线。这大大加强了工农业的生产力。这部分生产战线上的新生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快就会提高他们的劳动熟练程度。
第三,在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等各条战线上,从65438年到0958年的大跃进,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组织经验。广大劳动人民学会了如何又快又省地进行生产建设,开展了不断改进和大胆发明创造的群众运动。许多在1958中不成熟、未经检验的措施,在1959中通过总结经验、克服缺点、发展优势,将会更加完善、广泛应用。
实现1959计划,最重要的好处是广大干部群众提高了政治觉悟,增强了政治团结,掌握了党的艰苦奋斗、力争上游、又快又好又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两条腿走路”的一套政策。大家都有一个强烈的信心:只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中国就一定能够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上提前赶上和超过英国,一定能够迅速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65438年到0959年,我们将继续接受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援助。根据中苏两国政府的协议,苏联政府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帮助中国建设的重大项目有211个。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几个项目的合并建设,苏联援助的项目总数变更为166。在今年之前,这些项目中的113已全面竣工并部分投产。从今年开始,苏联将继续帮助中国建设过去已经签署的项目。根据中苏两国政府于65438年8月8日和1959年2月7日签订的两项协议,还将帮助中国建设125企业。
总之,今年国民经济继续大跃进是有许多有利条件的。但是,也要看到,完成1959计划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计划中规定的钢、煤、粮、棉的生产目标都等于实际产量1957的三倍左右。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五年钢总产量只有1667万吨,而1959一年就要生产18万吨。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我们仍然缺乏生产粮棉所需的农业机械和化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在1958产量翻一番的基础上,粮食增产3000亿斤,棉花增产3362万吨的任务也很明显。对于农业可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困难,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毫无疑问,首先要在战略上藐视困难。但是,继续跃进的计划确定以后,主要问题是在战术上充分注意困难,克服麻痹大意和自满的倾向,抓住时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克服困难。
为了保证1959计划的完成并力争超额完成,我们认为,在目前必须采取的一切组织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立即在国民经济各条战线上开展以技术革新和革命为中心的全国性增产节约运动。
在去年的反保守反浪费运动中,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技术进步的可能性是无限的,绝不能认为1958的作品已经“登峰造极”。以钢铁行业为例。今年一季度,本溪第一炼铁厂高炉每立方米铁产量已经达到2.1.5吨/昼夜,鞍钢9号高炉、3号高炉也已在4月初跃升至2吨以上,而全国大型高炉平均水平为1.4吨。上海第三炼钢厂的平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日夜生产13吨钢,而全国平炉平均水平为7.3吨。可见高炉和平炉利用效率提高的可能性很大。按现有设备能力计算,我国大中型钢铁厂高炉利用效率每提高0.1吨,全年可增加生铁60万吨以上;平炉利用效率每提高1吨,全年可增加钢60多万吨。再拿铁路运输来说。今年一季度,阜新火车站与阜新煤矿密切配合,实行铁路矿运统一指挥后,每趟列车装车时间由原来的14小时缩短到6小时以内,大大节约了货车周转时间。根据今年的情况,我国铁路货车周转时间每缩短1小时,全年可运输货物约10万吨。这两个例子说明我们在增产节约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
因此,我们要求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公社,要迅速地、充分地发动群众,通过技术革新和其他有效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反对浪费,降低成本,掀起完成和超额完成1959国民经济计划的高潮。
工业战线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任务,是发扬职工的创造精神,革新生产设备和工具,改进生产技术和操作方法,改进产品设计,以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和材料,节省劳动力,克服大跃进中原材料、材料、设备和劳动力不足的一些困难。
广大职工最熟悉自己使用的设备和工具,最愿意创新。从去年开始,很多企业的员工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有的工人在一个车床上安装两个刀架,有的工人在一个钻床上安装几个钻头,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产能;有的工人把小机床改装成大产品,让小机床当大机床用,就是所谓的“蚂蚁啃骨头”。上海永新无缝钢管厂规模小,设备陈旧。今年初,经过全体员工40多天的艰苦努力和熟练工作,工厂三大主要生产工序实现了连续化,六个重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使劳动生产率比改造前提高了2.4倍,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我们希望全国各工矿企业都能发挥这方面的经验,让老设备“焕发青春”,让新设备“锦上添花”,并根据自己的需要,积极挖掘现有生产设备的潜力。
在工业企业的技术革新中,一切都要经过检验,广泛改进生产技术和操作方法,合理简化工序,缩短加工过程,用新的加工方法代替旧的加工方法。在技术革新过程中,企业领导必须努力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新工人的熟练程度,改善劳动组织,加强生产管理。
改进产品设计,合理简化产品结构,减少不必要的零部件,不仅可以节约原材料、材料和工时,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所有企业都应该带头改进产品设计。
不仅现代的大中型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而且用本土方法生产的小型企业也应该加强技术创新。目前,一些采用土法生产的小型企业占用劳动力多,消耗原材料多,产品质量不够好。采用技术创新的方法可以逐步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比如四川开县的白宇钢铁厂,以前是一群土灶,资源条件不好。自2008年6月+去年2月发展成为小型钢铁联合企业以来,由于抓住了技术创新这个中心环节,开展了高产优质的群众运动,改变了过去落后的生产局面。今年2月中旬,这个厂的劳动力减少了将近一半,而生铁的平均日产量提高了20%,生铁的硫含量降低到0.05以下,成本也降低了11%。
无论是重工业产品还是轻工业产品,都要保证质量过硬。这是一项增加产量和节约资金的重要任务。各企业要时刻注意加强技术管理,遵守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杜绝废品,减少次品,严格执行从原材料、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的检验制度,努力保证每一件出厂产品都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工业企业增产省钱的方法很多。除上述外,还要注意加强原材料管理,加快资金周转,减少非生产人员,节约管理费用,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绩。
在农业方面,要大面积地开展群众高产运动,实行农业“八字宪法”,努力实现今年一月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提出的“十大倡议”。当前要以春耕播种为重点,提高播种质量,根据不同土地条件进行合理深耕和合理密植。中国今年夏收粮食作物的计划产量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30%。争取夏粮丰收,对今年农业继续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大力加强冬小麦、早稻、油菜等作物的田间管理,及时预防倒伏和防治病虫害,尽早准备好收获的农具。
深耕密植需要大量肥料。各人民公社要认真做好积肥造肥工作,注意增施高效肥料,合理施肥。
1958和今年春天,各地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这是今年农业增产的有利条件。要发挥这些工程的作用,就要修复或改善渠道,平整土地,加强蓄水保水工作,提高现有提水工具的效率,做好一处修一处管一处用。还应改进灌溉技术,广泛推广浅水灌溉、沟灌和畦灌的方法,实现合理灌溉和节约用水。
无论是深耕密植、积肥运肥,还是发挥水利工程作用、加强田间管理,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而目前农村劳动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不仅要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改善劳动组织,精简公社非生产人员,而且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我们必须继续进行工具改革运动,特别要注意能节省更多劳动力的工具的改革,例如水利工具和耕作运输工具。贵州省同仁县从翻耕、运肥到播种全面实施春耕工具改革,工作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各地要根据当地特点和农活需要,搞好工具改革。每个公社都要尽可能地建立修理和制造农具的工厂。每个区甚至每个县都要尽可能地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改良农具的研究、试制和推广工作。在改革农具的同时,必须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
在农业增产节约运动中,要切实加强生产责任制。生产队、生产队或作业队应实行保证产量、成本和劳动合同的“三包”办法。经过群众充分讨论,把生产指标和生产措施落实到每个领域,把责任落实到每个成员,充分发挥生产队、生产队、作业队和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应该努力增加农业生产,同时注意节约。勤劳工作,反对任何浪费公社人力、物力、财力的行为,是巩固人民公社的重要条件。无论收获多少,人民公社都要有计划地使用粮食,反对浪费粮食。
在基本建设战线上,广大职工在1958中创造了一种又快又好又经济的施工方法,即快速施工法。该方法的内容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排队,集中使用人力物力;改进劳动组织,变单一工种作业队为多工种作业队,实行所谓的“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大量改造工具,制造土机和半洋半土机械,进行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施工,使用预制构件。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省了劳动力,工人成了“多面手”。这种施工方法对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59这种施工方法应该继续推广和完善。
在基本建设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质量问题。工程质量不好,有的还要返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耽误工程进度;有的还会造成工程事故或生产中长期不合理现象。在同样的人力、物力、时间下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是施工工作中最大的节约。为提高工程质量而奋斗是基建部全体员工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任务。在设计中,应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在施工中,要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加强技术管理,完善检查制度,发动群众监督。
基本建设要增产节约,既要注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安全,又要注意节约建筑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
在交通运输方面,广大职工在加快车船周转、提高运输效率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广泛推广这些经验,对完成今年繁重的运输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铁路运输方面,各地正在推广高站台、低货舱、滑坡装卸等先进方法。由于采用了这种方法,黑龙江省鹤岗煤矿的装载时间从3小时缩短到20分钟。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这一经验,可以大大加快车辆的周转,从而增加铁路的货运量。一些铁路单位实行了“抬脚”运输。例如,Xi铁路局工作人员在托运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充分利用每一辆装载不足的空车和货车,在确保行车安全和正点的前提下,从去年10月165438+开始到今年3月20日,共运输货物9.6万吨,相当于节约货车4600多辆。这一经验应该大力推广。
在道路运输方面,要根据可能的条件合理进行汽车列车化,大力节约用油,采用替代燃料,加强车辆的维护。
水路运输方面,要加强港口的装卸能力,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在内河航线上,要继续推广顶推运输的方法;在沿海航线,应推广拖航和拖带的方法。
目前,短途运输是交通战线的薄弱环节。为了加强短途运输,我们必须大力进行民营运输工具的技术创新和革命。根据条件逐步推广车皮和机动木帆船,山区推广滑道和索道运输,运量大、有条件的地方推广轻型土铁路和木轨道运输。
在商业方面,增产节约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农副产品、工业品和废品的收购,搞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服务。同时,要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管理,通过减少商品损耗,节约运杂费、仓储费、包装费,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增加国家资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