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电影谬误的例子
萧克俭是个虚拟人物。他出场的目的是为了对比顾维钧这个灵魂人物的智慧和外交能力。历史上美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电影简介My 1919;
1919,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饱受战争蹂躏的欧洲仍未恢复元气,旨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奠定和平基础的巴黎和会蓄势待发。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包括时任驻美大使(陈·)在内的五人代表团参加和会。
但在欧美国家、日本等列强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人数减少,德国在山东的利益即将落入日本手中。顾维钧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驳斥了日本的无理要求。然而,正义在利益面前是如此脆弱。
好友萧克俭(何)的妻子梅(何饰)专程到巴黎,寻找参加爱国工人运动的柯建。柯健在法国的活动,以及国内群众的巨大呼声,使和会中的顾维钧等人感到责任重大。
扩展数据:
我的1919取材于一战后巴黎和会的事件。在这次会议上,西方列强强迫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接受了丧权辱国的战后条约,从而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五四运动。"
当然,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意义远不止于举起中国反帝的大旗,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让人们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由于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正处于被“踢出去”的边缘(用鲁迅的话来说)。
因此,现代化成为五四精神的关键词。在当时,现代化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现实的批判性反省和革命性改造,还在于对西方文化和西方思想的开放性“拿来”和近乎“全盘”的吸收。这一历史阶段对中国百年历史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我的1919
中国日报-历史小说与我的民族和种族想象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