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桥街的历史演变

在明代,有两个自然村,三井楼和龚蓓楼。清代有顾家弄、杨家寨、高家巷后宅、林家寨、李家寨等10多个村落。清朝末年,居住在三井(南、北)民居、范香郎、朱家寨、沈家郎、强家角、周家桥民居的菜农不到300人。村子里到处都是菜地、荒地、坟山、沟帮子。自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起,租界当局先后修建了百里南路(今长宁路)、霍碧兰路(今古北路)等六条道路。18 (1929)年,上海特别市政府修建中山路(今中山西路),道路初步成网。北缘的吴淞江可以连接江浙等其他省份。

清末民初有比利时人办的大成油坊和义乌砖瓦厂。民国四年,无锡实业家荣和荣德生买地开办纺织一厂(后为第八厂,即现在的上海第二十一棉纺织厂)。其他工商业者纷纷效仿,先后开办民生纱厂、顺昌石粉厂、铁厂,嘉定吴创办天元电化厂(今原化工厂),日本丰田纱厂(今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第五纱厂)等10多家工厂。工人居住在厂区周围,租房或种地建房,或占用荒地建窝棚,“滚地龙”生活,逐渐形成许多居民区。商业和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开设了55家商店。《法华乡志》称这一幕为“数百名工人集合,一个接一个进入市场。”抗日战争前夕,这里成了工厂区和工人居住的棚户区。

07年春,私立沈心学校招收工人子弟。12年,圣玛利亚女子中学迁入街道。

21,16年3月,中共第一工厂支部书记石率工人纠察队与丰田纱厂部分工人一起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2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30多名武装流氓戴着“中国民进联合会”的臂章,开枪打死了石等革命者。民国25年,丰田纱厂工人响应市内日本纱厂工人举行抗日同盟罢工。

26年,抗日战争爆发,屡遭日军飞机轰炸。65438年10月27日,周家桥被分批轰炸,投下数十枚炸弹,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厂设备遭受重大损失。165438+10月9日,日占。事后,当地民众形容现场“几万户人家被炮弹炸毁”、“百姓流离失所,十间屋子空空如也”、“繁荣的农村水井变成瓦砾区”。

民国28年,伪上海西区公所设立周家桥镇,实行保甲制度,加强统治。那时候土匪横行。由日本宪兵控制的中央菜市场湖西分局水陆看护公司,雇佣当地流氓,在水陆要道设置检查站,搜查过往的车、船、行人,搜集抗日活动情报,勒索钱财,滥杀无辜。随着日伪政府推行“清理农村”政策,四乡筑起围墙,形成封锁线,控制工农业产品流通,市区米价飞涨。周家桥形成了“畸形的米市”。

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经济恢复,人口再次涌入。到解放前夕,已有20多家工厂和170家商店。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成立了沈心直属的第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师等工厂。中国上海西站工人运动团、淞沪警备司令部湖西工人运动团、工人福利会等组织遍布工厂,利用当地恶势力维持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