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太阳》的创作过程
1949,11这几个月,部队住在厦门岛上,战争基本结束。也许是看到了大海的波涛,所以整理了一下过去断断续续的思绪,打算真正开始写作。然而,各种各样的担忧挡住了我的路。直到三年后的春天,我才硬着头皮写下了故事的大纲和人物的详细名单。由于缺乏这样的热情,我在创作的道路上走得很慢。很长一段时间,我不仅从慢节奏到停滞不前,还下定决心不做这种自不量力的重活。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很久以前写的,但我是在三年后的另一个春天,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的。虽然花了很长时间酝酿和思考,又有那么多现成的文学和戏剧的故事骨头,但作为进一步艺术架构的支撑,我在这个战斗历程中生活过,心里有一点,觉得自己并不轻率;但是把这样的战斗故事写进小说,总感觉是一种冒险。
我反复思考过很多次,具体设想过,不管战争史实如何,我都要完全按照塑造典型人物的艺术要求,从生活的海洋中取之所需,编一个有始有终的故事,不被史实所局限。可能是我的艺术胆子太小,我没做。我认为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都是《孙子兵法》中的佳作和杰作,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在这两件艺术品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辉。即使是我军遭受挫折的涟水战役,后来也起到了成功之母的积极作用。我珍惜它们,我觉得文学有义务表达它们。我也认为,通过这些血与火斗争的历史痕迹,描写和塑造人物,不仅可以有所依托,还可以同时获得两种效果:写一个光荣的战斗历程和写人物。好像我不是在写战争史;但是他写了战史,写了战史,但是他没有写战史。战争的历史似乎是作品的底座,作品的很多具体内容、情节、人物活动都是在这个底座上构建和生长的。
这样,历次战斗的基本情况和过程就不能不是有理有据的真情实感和事实,而故事中的细节则可以由作者自由设计和虚构。因此,我军野战军的领导人和指挥员如陈毅司令员、粟裕副司令员,以及敌人的高级将领如李、张等,都用了真名。作者点了大部分人和两边人的名。如我军的沈振新、丁元山、梁伯、、、、阿朱、葛成福,敌军的何莽、张,等等。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觉得我已经充分享受和利用了文学赋予我的创作自由。史实不仅没有限制和束缚我,反而支持和便利了我,使我能够沿着一条轨迹顺利完成这段写作之旅。
的确,我感到疲倦和紧张。有时候,心跳很厉害;有时候,晚上睡不着。睡到深夜,突然在梦中惊醒,想起一个情节,或者觉得已经写好的文字需要补充修改,于是从床上爬起来,开了灯,临时写了一点。很多次了。自然也和大家一样,感受到了更多的喜悦和幸福。尤其是在这本书最终发行之后。总有问题,我深深知道写这样的作品和自己的条件不相称;把这么珍贵的历史题材作为我写作实验的对象,我觉得是一种罪过。到现在,这本书已经出版两年了,我时常感到沉重和不安。不过,我也开心。我觉得历史,生活,今天的时代,社会都给了我极其优厚的待遇,哺育了我,教育了我,让我可以享受写第一部小说的快乐。
我感谢我们党领导了胜利的革命战争,感谢党给了我通过文学形式再现战争生活的机会和条件。在写作过程中,像母亲一样热切地关心我,经常给我各种既有原则又有具体的指示。我感谢那些忠于党和* * *资本主义事业的革命人民、人民战士和英勇高尚的英雄们,如、丁元山、梁波、、石东根、、秦守本、、王、安兆丰、张...华静,李青,姚月琴,钱阿菊。他们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辉煌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们在我的生活中感动过我,用他们出色的行为和品德影响过我,我把他们当成了书中的主角和写作对象。对于他们,我很惭愧,因为在塑造他们形象的工作中,我有时显得无能;有时候,心连心是平淡的,这让我的作品与我想象的和很多人期待的相差甚远。我写到敌人,特别是张。张,黑帮头子,是反动头子蒋介石手下的高手,有着丰富的反革命战争经验和情报。他极其野蛮和反动。他傲慢、冷漠、矜持、虚伪、狡猾。他率领七十四师南下淮南、淮北,两次攻打涟水城。莱芜之战,李沦为阶下囚,李五万余兵力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他傲然不服,敢于深入沂蒙山区我军腹地。在孟良崮被杀自然是他的部队和他自己应得的结果。为了传递来世和警察的罪恶,让大家记住这个反动人物的丑恶嘴脸,我特意在他身上多花了一些笔墨。有人说,写敌人应该更无情,以显示我们的英雄更有能力。这个意见是对的。事实上,我们的敌人既残忍又有毒,他们比我们强大得多。我们只需要按照他们的真实面目来重现他们,这就足够了。比如从张和土子口之战中逃出来的何芒,我在刻画他们的形象上可以夸张到什么程度?我是不是故意写得有点难?多年的战争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应该鄙视我们的敌人,但必须重视他们。我觉得,在我们的作品中,一旦他们出现,我们就要刻意真实地去描写他们,把他们当做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绝不轻易放过他们。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有人说。我写的是爱情,但不是以爱情为主题。客观生活中,爱情有一部分,战争也不例外。如果生活中有爱,你可以写爱,这当然是对的。生活中有爱。忽略它,不要写它。没关系。写,不写,听作者自由选择,这是我动笔之前就明白的。我在这两者之间徘徊。大概是因为听到有人说写军队和战争就不能写爱情,也有人说在紧张艰苦的斗争中,没有人谈爱情。我想证明事实并非如此,更全面地反映战争时期的生活,说在写战争生活的同时,不妨也写写爱情生活,于是我在沈振新和李青、梁波和华静、杨军和钱阿举之间,画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波澜。既然写了,就得写。回过头来看,这方面的瑕疵可能比其他方面更明显。我觉得我写得不太好。有的多写了几笔,有的不符合当时人物的情况,有的可以这样写,我却那样写。就整本书而言,爱情生活涉及的分量不算太多,但可以少一些。为了解答很多同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补救。在以前的版本和本版本中,对此部分进行了一些更改。(作者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