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起源于何时?

敦煌文化发轫于十六国先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代,形成了庞大的规模。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雕像闻名。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它保存了735个洞穴,3000多件彩塑,45000平方米的壁画和5座4世纪至11世纪唐宋时期的木结构建筑。早在1944年,国民政府就在这里建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院。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扩建为敦煌研究院,这是我国文物保护史上从未有过的系统的、不间断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键点,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具有标本意义。

其实敦煌环境艰苦,敦煌人口少。据史料记载,西汉敦煌人口为三万八千余人,东汉敦煌人口为二万九千余人,都不及与之相邻的酒泉。西汉酒泉人口76000余人,东汉酒泉人口省略,只有654.38+0.27万户,人口5万余人。在古代,人是生产力。敦煌,一个人口不多的西北边郡,永远不会是最富裕的地方,却成了华容道的大都市,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河西走廊最西端,一望无际的戈壁和绿洲交相辉映,大漠在群山之外。连接绿洲的道路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敦煌站在东西大道的中心,再往前就是西域,一片更加神奇的土地,也是汉帝国走向世界的关键。匈奴对西域的管理至少比汉朝早100年。塔尔坎纵横西域,控制东西交通。

张骞千方百计逃脱匈奴的关押,前往任玥,但在返回途中被匈奴俘虏。可见广大的西域和河西地方都在匈奴的强力控制之下。汉帝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开发西域,从匈奴手中夺回西域。难度可想而知。敦煌作为汉朝治理西域的窗口,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帝国也确实赋予了敦煌这样的权威。所以敦煌虽然弱小,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帝国治理西域的前线。李广利第一次伐大元,失败了。汉武帝命他在敦煌开荒,然后远征西征。在敦煌备战的时间里,敦煌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此时敦煌既是前线,又是后方。今天,人们认为祖国的东部和南部是中心和枢纽。其实在宋朝以前,尤其是汉唐时期,也就是中华文明最辉煌的时代,西北是帝国的枢纽,帝国的核心,比东部和南部更重要。丝绸之路上留下的大量遗址和遗迹是它们的辉煌见证,也是中华文明与中外文明交流、融合、激荡的见证。总之,敦煌不是后人眼中的偏僻小城,而是帝国的门户、窗口、前线,是可以建功立业的地方。

中世纪敦煌名士辈出,达到三吏之位是常事。即使中原有过战乱,甚至改朝换代,敦煌在河西也是稳定的,这群扎根西蜀的人逐渐形成了一个世代相传的家族。敦煌宗族虽然大多以战功起家,但他们非常重视儒家思想的实践,并将其经典传承下去,成为真正的儒家宗族。其实敦煌一族是最早开风气的一批人。他们身处各种异质文化之中。他们首先接触了来自西方的各种异质文化,他们首先完成了异质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与升华。这些文化异质的人进入中原时,引进了早已融入中原的蛮族军事习俗。这些所谓的异质文化和蛮族军事习俗,不过是新鲜空气,打破了平静的湖面。敦煌是幸运的。自西汉建县以来,中原大地经历了王莽之乱、三国之争、冠南之交、南北共存。而远离中原的敦煌,却从未遭到大面积破坏。反而因为远离中原而成了世外桃源。避难的人住在这里,独自享受和平。然后在隋唐时期,从杨迪到唐太宗,从唐高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几代皇帝都非常重视对西北的治理和开发,敦煌作为西北的门户,一直保持着繁荣。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和龙落入吐蕃,敦煌汉族文化传统被切断。

从汉武帝到唐玄宗,敦煌的中华文化千年来从未间断。这一千年与中华文明最鼎盛的汉唐相连。汉唐文明的精华汇聚于此,汉唐文明的根深深植根于敦煌大地,将创造出无比灿烂的敦煌文化,展现石窟艺术的精湛工艺、文化文明的博大精深、藏经洞的神秘神奇。文化的繁荣给了敦煌基础、信心和希望。没有近千年的历史传承,没有这群有文化的敦煌人的执着奋斗,敦煌怎么会辉煌?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包容灿烂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