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历史知识
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本和其他书面材料。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书面材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抓住“读”这个关键,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率。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做到:拿到教材,先看内容和讲解,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分清单元,宏观把握教材,建立粗略的知识框架。对于课文,要求学生做到“三步走”:一是全面浏览课文,找出有哪些条目、栏目、图片、史料、表格;其次,认真阅读每一篇课文,总结主要内容,找出历史知识的基本点并介绍给全班同学;再次,认真阅读重要段落,结合小字、图片、史料、表格、笔记,加深理解,回答问题。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可以很快掌握教材,掌握知识要点,从而为课堂节省大量时间,使师生能够充分开展其他教学活动。
第二,让学生学会记忆历史知识
历史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知识与能力”。有些老师认为现在学生没有必要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这是错误的。新课程摒弃知识的死记硬背,不反对知识的记忆。试想,如果学生连新中国什么时候成立都分不清,这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吗?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广泛学习和记忆,在头脑中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给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坚决避免死记硬背。每个知识点都有自己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处理知识信息,探索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技巧供学生学习,如谐音法、图表法、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比如在讲授《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这门课程时,记忆法就是把年代、人物、事件列表简化,教学生这样记忆:三个三个历史年份、三个历史人物、三个历史事件。三个历史时期:1207、1271年、1276年;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三大历史事件:蒙古的建立,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的建立。这些做法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让学生不再为记忆而烦恼。
第三,让学生学会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的每一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教师要注意教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整合到知识体系中,系统地掌握。一是通过把握“横向”线索,找到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或方面的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进一步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性特征。研究唐代,要关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重大话题。在大题目下,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几个小题目,比如大题目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小题目下再细分,比如手工业下的纺织、陶瓷、冶金。第二,把握“纵向”的历史线索。可以在同一个大题目或小题目下寻找不同时期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联系,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比较它们的异同,分析它们异同的原因和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转移和重组,形成“纵向”的主题线索,如一个王朝的兴衰(建立、巩固、发展、衰落、灭亡)和一个国家的历史。当然,在实践中要注意“纵”与“横”的交错。如果学生能像老师一样透彻理解教材分析,不仅宏观把握,而且微观研究,那么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第四,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在现实和历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激发,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探索了以下几个方面:备课时,先上网浏览相关网页,搜索最新考古发现、时事动态、历史评论、精美图片等。,然后整理筛选,做成电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比如在研究三星堆文化时,作者下载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最新图片和考古推测,学生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在学习郑成功收复台湾省时,关注台湾省的相关时事,使学生认识到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受大陆中央政府管辖,从而有力地驳斥了台独理论;对于电视台上演的新历史剧,让学生根据真实的历史情况进行评论;利用学校组织春游的机会,讲游览地的历史知识等等。以上做法充分拓展和利用了网络、古迹、电影等课程资源,让学生结合实际更加主动地学习历史,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让学生敢于质疑。
随着历史研究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一些历史观点和结论已经明显过时,甚至被证明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教育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判断历史结论、评价历史人物,大胆质疑教科书、相关参考资料、习题和教师结论中的某些观点,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理性地论证或反驳,而不是盲目地追随“权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对教材中没有定论或模糊不清的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当前学术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些实践,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面对素质教育的兴起和新课程不断改革深化的今天。各地政府也相应改革了原有的课堂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作为一名农村的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该看到,农村的学生穷,学校设备差,不能照搬城市里学校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校学生情况,以学生为主体,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上好每一堂历史课,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创新,努力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