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大致内容及其作者简介

1,《史记》是我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原名太史公公基。《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后世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史记》记载了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开国大典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贯通古今之变,形成家言”的史学知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传记通史。

3.《史记》一书包括十二纪年(记载历代皇帝的政绩)、三十世家(记载诸侯国和汉朝诸侯的兴亡,尊称贵胄)、七十列传(记载重要人物的言行,主要描写人物和大臣)、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载各种法规、礼乐、律令、历法、天文、禅定、水利)。

4.史籍起初没有固定的称谓,或称“太史公署”或“太史公公基”,省内也称“太史公公基”。《史记》原是古代史书的总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从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5.《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独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被后世的“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绝唱,离骚无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这本书“善序而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俗”。

6.司马迁(公元前145 ~ 90)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子长,左凤仪,夏阳(今陕西韩城南部雉城镇)人。著有《史记》、《志》记载司马迁赋八首。《隋书经济志》有一卷司马迁的藏书。

7.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被任命为太史令,写一部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前,司马迁被要求完成他的夙愿。后来司马迁继父太史令,开始写史记,历经十余年终于完成。

8.早在20岁的时候,司马迁就离开了首都长安,实地考察名山大川,了解了许多地方的许多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经济生活的轶事。

9.汉武帝第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下诏,有机会阅读汉朝收藏的书籍、档案和各种史料。在整理史料的同时,他参与了历法的更改。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中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成书,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10.汉武帝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被投入监狱,处以宫刑。太史公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出狱,后成为大臣。直到汉武帝第二年(公元前91)才完成《史记》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