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收藏知识
根据书主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的藏书体系可分为四类:官藏(即国家藏书)、私藏(即私人藏书)、书院藏书和寺院藏书。
中国有据可查的国家图书馆可以追溯到周朝。著名思想家李洱是已知最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当时馆长叫?藏室的历史?。在秦朝,国家图书馆被称为?石头房?。汉初广泛藏书,设立太常、太师、博士、颜歌、广内、秘室六个公共图书馆。三国魏国有大臣,中外馆国家图书馆,晋升为魏制。国家藏书归兰台和秘书所有。到了隋唐两宋时期,国家收藏更为丰富,但由于朝代重叠或意识形态原因而受损。到了元代,先是崇道贬佛,再是贬佛,把道藏和杜宣宝藏的书籍磁带都烧了。今天,世界上只剩下一两页杜宣宝藏。明代是中国古籍收藏的繁荣时期。不仅国家藏书,被分封的诸侯王大多喜欢藏书刻书。从属性上看,诸侯王的藏书也是介于官方藏书和私人藏书之间的一种藏书形式。清代是中国收藏的黄金时代,无论是公家还是私人,其收藏规模和收藏研究都远胜于历代。
书包括水、火、兵、虫?四个?。随着时代的发展,藏书越老越难,所以善本这一类也就延迟了。晚清藏书家叶德辉说:南宋人重北宋,元明人重宋代,州府藏书家重元明。?这就解释了历代藏书的类别。
中唐雕版印刷发明之初,主要用于印刷佛经、书法书籍和历书。直到北宋时期,印刷书籍才逐渐取代手稿、手抄本,成为书籍的主流,于是隋唐五代及以前的手抄本在宋人眼中就成了古籍。然而,自宋初至今已逾千年,宋代以前的古籍已近绝迹。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佛经的发现,使人们得以一睹晋唐珍宝。这些善本在今天仍有机会被收藏,有实力的朋友当然应该买下这些宝贝。
到了明代中期,宋版图书已经受到清代藏书家的追捧。宋代刻书虽有数万种,但此时已不多见。由于宋人刻书的态度认真,所以出版、刻书、印刷的水平都很出色,所用的纸墨也很考究。再加上浓厚的文化氛围,自然成为明代藏书家的珍品。当时政府藏书也大增。明六年,杨士奇对文远馆藏书进行了调查,编制了文远馆书目,记载了43200余册7000余种。可惜政府藏书疏于管理,到万历三十三年清点文远馆藏书时,已所剩无几。再加上明末战乱,这些藏品基本都毁了。
私人收藏在明代非常繁荣。明朝开国之初,他们被分封为俘虏。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兵权,加上皇帝赏赐了大量宋元时期遗留下来的善本,很多俘虏都热衷于藏书。如周王朱、宁王朱权等都收藏了大量的善本。尤其是朱五世的孙子朱穆举,在山东章丘李开贤买下藏书,在开封建百万卷馆,成为皇室中最有名的藏书家。
明代著名藏书家数百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十余人。特别是私人图书馆的兴起,使私人藏书更加规范化。宋濂著名的罗清山居藏书8万余册,叶盛的祝塘以藏书手稿著称,藏书2.27万册。叶特别出名的是他的藏书章,上面写着:细读,牢牢锁住,小心接受,挺起胸膛。儿孙,只学不孝顺。范钦天一阁,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在家乡鄞县建天一阁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天一阁保存完好,是中国最古老的图书馆。明代其他著名的建筑还有胡应麟的尤尔山房、叶企成的联圣堂、的吉谷亭和钱的姜云楼。
清代是我国古籍收藏的全盛时期,无论是公共收藏还是私人收藏都达到了顶峰。清朝初期,皇帝非常重视文化事业。除了国子监和国子监的大量藏书外,故宫还收藏了大量的古籍,如《御史集》、《玉牒》、《清代正典》等。昭仁堂专门收藏宋金辽元明古籍善本;武英堂刻的寺书都在这里。特别是对后来的藏书家来说,追求是什么?天禄林朗?收集书籍。天禄林朗是乾隆皇帝的图书馆,专门收藏宋、元、明三代的善本。民国时期,这些书被宣彤带出宫外,其中一部分散落在民间。这些书在宫里重新装修过,五色锦封面,绣角。特别是一看就能知道是天禄美事的特事,因为每本书的封面和封底都刻着?古代皇帝的宝藏?、?八卦掌思想之宝?、?太上皇的宝藏?、?天禄林朗?、?天禄吉剑?等五方法令,叫什么?干龙五印?。天禄的美书大多在故宫、国家图书馆、台湾省图书馆,留在民间的犹如星辰凤凰,藏书家看到就要珍惜机会。
清代私家藏书是藏书史上的黄金时代,涌现出、、、王、、鲍廷博、陆问、朱彝尊、、徐干等数百位藏书家。特别是著名藏书家黄丕烈,他的藏书思想开创了一代人,他所批注的书籍成为后世藏书家的追捧对象。
清代四大图书馆的出现,尤其是其藏书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民国时期的藏书在藏书方法和观念上是清代的延续,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藏书家,如傅增湘、向涛、李生铎、周树等。他们仍然以传统的方式收藏书籍,但在书籍的分类上有许多新的想法,可供今天的藏书家借鉴。有兴趣探索藏书真谛的爱书人,可以看看他们的一些类型学、目录学、校勘学方面的专著。
古今善本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学术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善本的类别也在变化。从西汉到清末,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这期间出版各类图书1,81,755册,共计23671,466册。历经千辛万苦,这些经典不到8万部。因为历代的雕琢,产生了不同的版本,只有内容好、有学术价值、有艺术价值、有文物价值的善本才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所以,首先,选书是关键。
朱扁在《萧曲旧闻》中写道:?宋代的道学书籍都是经过三五次校对的,世间的书籍都被道学视为善本。?叶梦得的石林严羽:?唐朝以前,所有的书都是用书写的,没有盖章的方法。人们重视书籍。书不多,但藏民善写右,所以常有善本。?从上面可以看出,宋人认为精校的书是善本。明代和清初,基本延续了宋代“好书”的标准。清末,张之洞从阅读的角度谈了他的善本观。善本不是新的纸质版本,就是说它是前人在古代刻了几本书,仔细校对、勘察过的基础,是正确的,不缺的。善本有三层含义:一是全版(无卷、未删节),二是精版(有精校、精注),三是旧版(有旧刻、旧抄)。?当时的旧刻旧稿指的是明朝嘉靖以前的刻本和明朝的手抄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组织专家编制了《全国古籍善本目录》,并制定了《全国古籍善本目录》,将善本的标准概括为?三性九规?。虽然有专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一规定对藏书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全文如下:凡是在历史文物、学术资料、艺术再现三个方面有特殊价值的,或其中一个方面有特殊价值的,都应是善本。具体来说:1,袁媛和袁媛之前刻抄的书;2.明刻本和明抄本;3.清代乾隆以前的摹本和刻本很少;4.太平天国和历代农民革命政权刻书;5.辛亥革命前,学术研究中有独到见解或学派特色,或有系统见解的手稿被收集,以及很少流传的版本和手稿;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信息的手稿,以及很少流传的版本和手稿;7、名人学者亲自审定的校对、题字、评论、文稿;8、在印刷中能反映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刷、套印或雕版用的较精细的印刷品;9.明代印谱、清代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有特色并有整版或亲笔题字)。
传统意义上的清代古籍知识收藏,善本收藏是以收藏善本为目的的。善本的概念因时期不同或选择不同而不同,但基本上还是指印刷精美、发行量少、艺术价值高、文献价值高等几个方面。与此同时,善本的市场价格也有所上涨,所以追求善本收藏不仅需要很高的鉴定水平,还需要相当的经济条件。除了善本,流传较广、年代较晚或存世量较大的古籍,习惯上称为?存折?。“大众版”一词由来已久,大概是在“稀有版”一词之后产生的。不同的时代对通俗读物有不同的定义,明清的通俗读物在今天都成了珍本。现代藏书界泛指清代乾隆年间以后出版、刊刻的一些书籍,包括清末地方版。存折?这个概念一直沿用至今。
?存折?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按照清末张之洞的说法,好书难求,退而求其次。事实上,清朝中期以后,许多藏书家将宋元秘籍翻成书籍,也称为复本或影本。这些书有相当一部分不仅内容非常重要,而且在形式上还保留了宋元善本的许多特点,只是制作较晚,流传较广。存折?吸引眼球的内容。其中,黄丕烈刻本的《宋代兖州礼记》、翁方纲刻本的《李春喜韵》、阮刻本的《烈士传奇》、贾业堂刻本的《史记》一直为藏书家所珍藏。目前清代盗版的市场价在两三百元左右,价格适中,收藏潜力很大。目前一些拍卖行经常推出这样的复制品,似乎是为了吸引眼球。
清朝中期以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逐渐传入中国,其中西方的宗教著作通过传教士传入。在上海土内湾一带(今天的徐家汇),最早采用德国海德堡的平版印刷技术印制宗教宣传品,后被上海点石斋等书店用于印制康熙字典、紫光阁英雄传等。平版印刷技术是一种基于现代油水分离原理的新型印刷方法,不仅印刷周期短、生产效率高,而且由于采用了照相制版,印品逼真、价格低廉,在当时受到学者的推崇,并很快流行起来。清末出版的石印书籍多为手工单面印刷。为了降低成本,通常很少对开本。《点石斋画报》、《芥菜园》这类书籍印刷精美,艺术价值不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晚清时期有一批微型书籍,如《四书要旨》、《五经》等,都是用平版印刷技术印制的,体积太大,拿在手心里很有意思。晚清的石印书,由于产量大,一直被藏家排斥。到目前为止,价格还是很低的,不过才二三十元一本。但是有些是印在很白很细的宣纸上的。制作精良,部分内容也很有参考价值。另外,种石印的技术今天基本上已经废弃了。估计这类书未来还有乐观的升值空间。一般初来西藏的书友,不妨从这里入手。
清代出版发行的古籍存量很大,但其主要用途还是以官刻、私家刻、书坊刻为主。版画是民间书店行业的出版物。由于出版商水平不同,这样的作品都是版画,但情况却大不相同。因为市面上大部分的书业都是逐利的,刻出来的书一般都比较粗糙,互相抄校也不准确,所以一直没有得到藏书界的重视。但方版画中也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南京、苏州的一些书店,工匠水平都很高。比如苏州的蒋氏家族,曾在清末开了一家文学山房,用木活字印刷书籍,被称为清代活字版。再比如天津的文美斋,刻的是文美斋的诗和笔记,是清末版画,色彩丰富,刀法精湛。
官刻是封建朝廷的地方官刊,其中殿版就不用说了。就地方政府厅而言,由于行政设置不同,政府厅、都道府县之间也存在差异。在清朝中期以前,地方政府办公室经常印刷版本。奔雅藏文版?特殊说明,也就是说其地位特殊。这些版画大多是什么?官方建议?还是?有什么例子?、?宪章?三类,内容主要涉及地方行政、驻官经历和地方制度。但由于各地的资料和机构不同,作为清代地方出版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关于晚清?地方书?其中有一个官方机构,是官方刻字的延续。是清朝地方官希望复兴经学,强调汉语言传统,访学著书,精心改良学校,刊刻书籍,造福士子。清末至今仍有数十种这样的官书,在清代出版史上绝无仅有。还有一些其他的?书店?,是地方性的新兴出版社,有些介于政府和民间之间,还有一些民间出版社,如北京的开知书店、四川的锦江书店、上海的文同书店等。实际上已经取代了传统书店,成为中国现代新兴出版业的前身。由于书店的复杂性,对吗?地方书?评价一直很不一样,但是现在的市场?地方书?书的价格每册才200元,而且很多都很详细,整理得很好。刚入藏区的书友怎么办?地方书?多注意,不然会收获很多。
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被清政府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政治、法律、科学和文化著作被引进翻译。起初,它是由北京文同博物馆发起,西方传教士主持,中国人协助的。官方组织出版了大量的国际法律著作,如美国传教士丁关西翻译的《万国公法》和《公法协会》。此后,上海制造局在英国传教士约翰·弗莱尔的主持下翻译了《法医》、《化学评论》和《英国海军宪章》。此后,翻译出版外国政治、法律和科学书籍成为一股热潮,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严复译的《易发》和张译的《契约论》。甚至还有一些文学作品,如林琴南翻译的《黑奴吁天录》。这一时期,大量西方近代科技书籍被引进中国。在所谓的?为了拯救国家?在口号下,北京和上海也相继出版了一些旨在推广西学的杂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北京出版的《中西新闻录》和上海格致书店出版的《格致集》。这类书籍不仅宣传了西方的科学文化,而且在印刷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创新,包括传统工艺的雕版印刷、石版画印刷,甚至铅字排版和铜版插画技术。但遗憾的是,这些出版物的印刷量普遍较小,又因其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被各种公立和私立图书馆网罗。不过最近在市场上偶尔能看到,价格也在200到300元左右。但它们一出现往往就是藏区的必备书籍,可见识货之人之多。
除了通俗读物外,还有一些地方书店、刻字店、学校、寺庙甚至民间印制了大量的学生识字书籍,评点经典,演唱歌曲和一些阴阳数学的书籍,倡导良好的品德。有人统称这个为?普通书?这类书内容粗俗,印刷粗糙,收藏价值不大。目前,在全国各地的跳蚤市场经常可以看到它们?普通书?,往往有数不清的淘,几本书。为了这个?普通书?新手收藏有哪些选择?样本?但是有了丰富的藏书经验对吧?普通书?我们的认知会逐渐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