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补阴方鼻祖之称的六味地黄丸如何服用?这八宜三忌一定要知道!
临床上常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各种疾病。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代医家证明,其疗效非凡,适用性广,在多种慢性病和疑难杂症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中医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六味地黄丸再好也不能当补药。经常身体虚弱的人把六味地黄丸当成保健品,没有医生诊断就随意使用,这是不争的事实。结果不仅没有增强体质,反而引发疾病。
《东野》认为,中医认为肾含“先天之精”,是脏腑阴阳之源,生命之源,故称“先天之精”。因此,补肾填精、调理肾阴肾阳被视为中医重要的“思想核心”。
六味地黄丸源于张仲景名著《伤寒论》中的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北宋时,太医钱乙认为肾决定人的生长发育,强调补泻并举,于是以金匮肾气丸为开端,研制出滋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方中重用地黄,滋阴补肾,填精,为君药;山茱萸能滋补肝肾,能敛精,山药能补脾阴,也能固精。“二山”是臣药。三味药合用,有助于滋补肝脾肾,称为“三补”。而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茱萸和山药之和,所以主要是强肾阴,不足以治本。与泽泻配伍,可利湿排浊,防止生地腻养爱邪;牡丹皮能清火,山茱萸温涩;茯苓渗脾湿轻,有利于山药的健康运化。泽泻、牡丹皮、茯苓为“三泻之药”,均为佐药。
“八宜”有范围。
以上六味合起来,三补三泻。其中,进补的剂量比“泻药”更重要,以进补为主;肝脾肾三阴相合,以补肾阴为主,是本方的配伍特点和精髓。说到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东野总结,这种中成药具有治疗肾阴虚、保肝护肝、抗疲劳、扩张血管、降血脂、预防脑血管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更年期综合征等八大优势。
易沈懿阴虚
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足不安、口干咽燥,还有遗精、梦遗、早泄。六味地黄丸含熟地黄,六味药中重量最大。具有滋阴、生津、补血的功效,非常适用于阴虚引起的骨蒸发热、全身乏力、口渴、月经不调等症状。山茱萸、山药为滋肾药,能补肾、涩精、止遗精,可治疗肾阴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精神萎靡等症。
第二,保护肝脏
熟地黄和山茱萸均入肝经。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六味地黄丸,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尤其是肝脏受损时,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和治愈。遵医嘱用药还可以延缓肝病的发生。
三益抗疲劳
人体六味地黄丸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可以更好的帮助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冬天适当吃六味地黄丸,也能帮助人对抗低温环境。
思怡扩张血管
对于高血压患者,适当应用六味地黄丸可以有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帮助纠正受损的肾功能。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肾脏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慢性肾炎、肾衰竭甚至尿毒症等严重后果,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降低血脂的五种适当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脂的概率会增加,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保养。在医生处方的指导下,适量服用六味地黄丸,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助于稳定血压。
刘一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心脑血管疾病。诱因主要是血管“河道”堵塞。适量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更好地清除血管中的垃圾,渗透扩张血管,使人体获得更多的营养和营养。
七要增强免疫力。
六味地黄丸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能更好地激活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针对外界细菌和病毒的抗体,有效防止感冒、扁桃体炎等疾病的“偷袭”。
更年期综合征的八种适宜疗法
六味地黄丸可以调节机体的功能失调,对更年期综合征人群出现的面色潮红、潮热、多汗、焦虑、心悸、急躁、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疗效显著。
请牢记“三大禁忌”
董野强调,六味地黄丸虽然有很多好处,但绝不会包治百病。六味地黄丸性味甘温,有补阴之功。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中受益。董野提醒,以下三种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
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忌用。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倾向于滋阴的药物,配方中女性成分较多,如生地的滋补性,服用后会阻碍肠胃消化功能。尤其是脾胃功能较弱的中老年人,更要慎重服用。必要时应间断服药,不宜长时间连续服药。
阳虚的人不宜使用。
阳虚的人有肾阳虚、脾阳虚等。他们苍白虚弱,喜欢夏天胜过冬天。这样的人不适合吃六味地黄丸。还有肾阳虚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的人。如果他们一味地用六味地黄丸,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雪上加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选择治疗肾阳虚的药物,如金匮肾气丸和贵由丸。
健康人避免。
对于正常人来说,如果没有肾阴虚的症状,就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长期服用对健康人的危害会更大。首先,六味地黄丸重在滋阴,适合肾阴虚的患者,而不是阳虚的人群。另外,长期依赖六味地黄丸的人,体内容易形成湿热,还容易口唇生疮。董野强调,即使是有适应症的患者,也要遵医嘱服用,不能作为日常补充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