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子陵墓的历史记录
据史书记载,箕子朝鲜据说是商朝遗民姬子所建。“高丽”一词最早出现在古籍中,周武王在《尚书大传》中将姬子封在高丽之地。有一个“朝鲜”的意思,就是“朝日光明”,“朝鲜”读作“朝日”。但《史记》卷115《朝鲜列传》第55集引用张艳云:“朝鲜有湿水、桶装水、汕头水,三水合为桶装水,故疑乐浪朝鲜得名于此。”索隐云说,“阴超朝,直骄而叛逆,鲜声不朽。它也因水而得名。一声。”在《史记》中,周武王还把姬子封在朝鲜土地上。中国古书【山海经-海内经】说:“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朝鲜之名”。如果北海就是今天的渤海,有学者认为箕子朝鲜最初位于中国河北、辽宁和内蒙古东南部。《论语》第十八卷记载了和,比干合称“殷有三仁”。在这本书中,《尹姬》记载纣王五十一年十一月,石舟渡过金梦而归。国王囚禁了姬子,杀死了王子,儿子逃跑了。“然而,这两部关于姬子的古籍并没有提到姬子从中国迁移到朝鲜或朝鲜在姬子建立的描述。
一些考古发现表明,被视为姬子封地的朝鲜(今朝鲜辽东)琵琶形青铜剑,在外观和金属成分上与同时期中国其他地区的同类兵器不同,但礼器和器皿大致相同。
有一种观点认为箕子和朝鲜的边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变化。起初,它位于辽西,与孤竹国。辽西出土的殷晚期青铜器中,方鼎鞋垫中央有铭文“雅厚”为证。后来由于燕国实力强大,退守辽东和朝鲜。《魏略》记载“秦攻西,取地二千余里,直到以潘汉为界。朝鲜弱。”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箕子朝鲜和谭俊朝鲜并存。朝鲜箕子位于朝鲜谭俊的西部,也就是今天中国的河北、辽宁和内蒙古东南部。箕子朝鲜后来被魏蛮朝鲜所灭。汉武帝时期,魏满朝鲜在谭俊朝鲜西部被灭。
另外,姬子的后代‘去朝鲜半岛’是后人的事,与‘箕子朝鲜’无关。平壤早年的姬子墓建于1102,实际上是华牧教修建的衣冠冢。据《高丽史》记载,肃宗七年(1102),任子硕(65438年6月+10月),《礼戏:中国的教育和礼仪始于姬子,但不含祭祀仪式。求其墓,立祠祭祀。”从那以后,姬子陵墓被历代王朝清扫和修缮。那么真正的姬子墓在哪里呢?《史记》记载:“杜聿日:在梁国孟县(今河南商丘、山东曹西安县)有一座姬子墓。”这个墓现在还存在,没有被挖掘过,应该是陪葬。因此,挖掘平壤的姬子陵墓时没有发现骨头也就不足为奇了。姬子真正的墓地在山东曹西安县。
这是在朝鲜一本宣传金日成事迹的书中介绍的:
“(主席)询问有关人员如何处理‘姬子陵墓’问题。当时,他们无法立即给出答案。他们没有意识到‘姬子陵’是封建统治阶级唯物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主席环顾四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他们“姬子陵”的由来。据说。姬子是公元前12世纪的殷人。公元前二世纪初,他生活的一千年后,为了侵略古代朝鲜,凭空捏造了他来朝鲜建国的谣言。然而,在十二世纪初,距离刘一千多年后,封建士大夫们歪曲历史,说朝鲜是建立的国家,并在牡丹峰上修建了陵来祭拜朝鲜。主席向他们解释了这段历史,然后说,把朝鲜民族当成姬子的后代,是对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的侮辱。他说,姬子与朝鲜人无关,而且姬子陵墓也不是姬子的真正陵墓。就算把墓挖了,也不会有什么,趁这个机会把它挖出来看看就好了。”。很多人反对在平壤挖掘姬子陵墓,于是金日成主席专门下令举行“老人宴”,邀请反对的老人。当他们得知陵墓里什么也没挖出来时,“所有相信‘姬子陵墓’的老人都脸红了,转过脸去”。
事实上,平壤的姬子陵墓是古代朝鲜人为纪念姬子而建造的纪念碑。因为是殷的皇族,是(今陕西蒲县)的国君,所以被称为“姬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深受礼法思想影响的姬子要求死后葬在故国是合情合理的。《史记》记载:“杜聿日:在梁国孟县(今河南商丘、山东曹西安县)有一座姬子墓。”这个墓现在还存在,没有被挖掘过,应该是陪葬。因此,挖掘平壤的姬子陵墓时没有发现骨头也就不足为奇了。姬子真正的墓地在山东曹西安县。朝鲜出版的《朝鲜开国元勋丹根》也提到了姬子陵墓的发掘:朝鲜自肃宗时期(L906-1105)就开始流传平壤有所谓的姬子墓。然而,这是一座假坟墓。所以战后挖墓的时候,连放尸体的棺材设施都没有,只有碎砖碎瓷。(评论:千年以上古墓挖出砖瓦,不足为奇。关键是当时的社会文化遗迹反映了什么。这里不排除金一世为了意识形态而故意破坏历史文物的可能性。希望了解这些砖瓦的人透露一些相关信息。)
在上述朝鲜开国元勋丹根的学术文集里,对“姬子东移”论是这样解释的:“这是过去中国封建反动史学家编造的一种思想。他们说,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姬子去朝鲜建立国家并成为国王。.....“簸箕东移论”是中国封建史学家在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初提出的,旨在为汉朝侵略古代朝鲜的政策合理化。过去,中国封建史家总是把周边民族、宗族的祖先或首领说成是汉族人,“姬子东移论”也不例外。20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恶毒地利用这种“姬子东移论”来践踏朝鲜民族的自主权。
目前,朝鲜和韩国的官方出版物已经基本放弃了这一理论。比如在海外介绍韩国的两本小册子《朝鲜欢迎你》和《朝鲜介绍》,把扶余、高句丽、渤海列为自己的历史,而公元前500年到2000年的历史是空白的,公元前2000-5000年称为古朝鲜。没有提到箕子朝鲜。
与姬子陵墓被毁相反,朝鲜政府于6月1994+10月1日新建了一座极其宏伟的“古墓”——檀君陵。
朝鲜挖掘和修建谭俊陵墓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方式,让一直被认为是神话或传奇人物的人,清楚地成为当时的真人。
在韩国,谭俊的朝鲜论被称为民族史观,姬子的朝鲜论和魏曼的朝鲜论被称为殖民史观。
(注:《论语》中有一句孔子的感叹“道不可为,而可以乘叉浮于海”。韩国历代文人对此一直很感兴趣。很多人相当肯定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想在礼崩乐坏的时候移民朝鲜。)
见姬子·箕子朝鲜()(约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194年)。
另一种说法:姬子陵墓和朝鲜的去中国化。
长期以来,人们公认朝鲜的建国史是“姬子封建主义”。
商朝贵族姬子是末代国王帝辛(商纣王)的叔父,与比干、巍子并称商朝三贤。由于纣王的无知,姬子“被弄疯了,成了奴隶”。都说“知我者谓之忧,不知我者谓之欲”(《诗经》)是他的名句。周武王的企业被摧毁后,他访问了姬子,并询问如何管理世界的建议。然后,武王“把姬子封闭在朝鲜之内,而不是附庸”。姬子建立了国家,还向朝鲜人民传授了养蚕的礼仪,并制定了“八条教”。朝鲜李朝历史学家韩说:“姬子率领五千人从中国来到朝鲜,他在诗歌、书法、仪式、音乐、治病巫术和占卜方面的技能都很出色。到了朝鲜,文字听不懂,就翻译过来,教他们诗词书籍。让他知道中国的礼乐制度,父子之道,五常之礼,教他八大规矩。信仰与忠诚,对儒家的虔诚,导致了中国的教风,以不战而兵,以德服暴。邻国都是崇义相亲,服饰制度和中国差不多。所以说诗、书、礼、乐之国,也是仁义之国,是姬子开的,你不信!”也就是说,朝鲜的农耕习俗甚至礼乐制度都是在姬子时代建立的,姬子是朝鲜的缔造者。中国的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朝鲜的书也是这样。直到20世纪中叶,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的历史书籍和教科书都遵循“姬子封建论”。
但承认自己国家的开拓者是另一个民族的人,对于民族主义虚火极其强烈的半岛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他们想分手。他们必须首先“打破”姬子的陵墓。1959年,金日成亲自下令摧毁了具有1000年历史的姬子陵墓。理由是“(中国)编造了他(姬子)以侵略古代朝鲜为借口来朝鲜建国的谣言”,“封建士大夫歪曲历史,说朝鲜是姬子建立的国家”,“把朝鲜民族当作姬子的后裔,是对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的侮辱”。
摧毁姬子陵墓并不是目的。他们想站着。他们想建立丹贡。它们是根据元代突然出现的一本书《三国遗事》改编的,就像山海经一样。它的作者,一个朝鲜僧侣,声称丹根是神的儿子熊欢和熊女所生,是古代朝鲜的开国君主,其首都在公元前2333年。把美猴王在花果山立“猴王”大旗的神话当作一部信仰史,这是善于意淫的半岛人所能做到的,20世纪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创造”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奇迹”。1993年,朝鲜人根据金日成关于编撰朝鲜民族史和发掘檀君陵的指示,在平壤发掘檀君陵(当时中国除了北大来的教授,没人敢想到黄帝陵)。“果不其然”,现代科技手段证据“确凿”,陵墓中的遗骸属于丹贡;数据“准确”,是5011 267年前。挖完祖坟后,他们在1994修建了谭俊陵墓。那些几千年来无主的骨头真的很漂亮,这么多人来祭奠。至此,篡改和伪造历史的“去中国化”工程告一段落。
现在无论是在朝鲜还是韩国,“姬子的封建主义”都被视为殖民史观,而“谭俊的朝鲜论”则是正统的民族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