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发展史?
五代宋初的郝静、管同、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人完善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一个历史高峰。这一时期山水画成为时代的主流艺术。被称为“百代标准课”的五代宋初山水画,在表现领域结合了山水的物理和技法,提出了新的历史课题,将传统山水画对精神和意境的关注转向了技术层面——形式。
《元四家》不仅完善了山水画的水墨画技法,而且由于时代的特点,还将“意”的概念加入了山水画的审美范畴。这种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审美时尚,虽然有审美之外的社会原因,但却因为这个契机,在山水画的意境领域创造了一个新的标准,被后人推为最高准则。
文人画虽然鄙薄技巧,但文人画在山水领域提出的依附于“笔墨”的审美标准,也不能脱离一定的技术规范。绘画的形式和山水的程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的,所以在南北划分门派的时候,人们对它的划分和解读也是基于技术标准来建立南派的审美规范。山水画发展中的南北分野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也是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用新的技术标准和审美规范来缓解发展过程中的无序,回归历史传统,实际上已经显示了山水画的衰落。董其昌对这个世界的感叹,说明了其中的很多。
明清两代在山水的精神和意境上已经无能为力,人们只能在宋元高峰面前赞叹和赞叹。为了挽救历史的衰落,董其昌打出了“复古”的旗号。在一种过分强调笔墨和公式的时尚中,画家们只是用一生的时间为宋元而奋斗,人们只能通过“亲”、“仿”、“抚”、“仿”来认定自己的传统渊源,确立自己的艺术价值。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四大天王”为山水画创造的最后的辉煌,终于在晚清的暮色中消失了。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山水画也进入了现代文明。在“反传统”的呼声中,阵营瓦解,代表新旧势力的各种人物相继出现。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大辩论。当人们还没来得及用自己的实践来塑造山水画的现代风格时,抗日战争与国民党的内战就把画家对文化的关注变成了对民族和自身生存的关注。
20世纪50年代,山水画面临一个新的时代,经受住了生存的考验。“新山水画”从改造旧文化的现实要求中脱颖而出,承担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表现新的生活,反映新的审美要求。“新山水画”为传统山水画找到了生存之道。“时过境迁,笔墨不可能一成不变”。继石涛“笔墨当随时代”之后,傅抱石再次提出笔墨与时代的关系。
本世纪后期,山水画在各种思潮中面临考验。好在山水画没有被改成山水画与世界接轨。现代人认同山水画,无疑印证了山水画的精神、意境和形式。因此,跨世纪的画家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历史责任,仍然在为这门有着悠久传统的艺术突破新的时空而努力。但传统山水画艺术精神的完善和丰富,艺术形式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使新的创作成为历史的极限,所以现代画家们仍在技术层面上努力发展。
山水画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山水画的变化是历史的必然。
时代变了,山水画还是和山水画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