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的历史发展

扬琴的历史发展

扬琴是不可或缺的主要乐器,在民族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经常扮演“钢琴伴奏”的角色。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扬琴的历史发展过程。希望能帮到你!

据史料记载,在中世纪之前,亚述、波斯等古代中东国家,流行一种叫三突琴的扬琴。到了明代(1368~1644),随着中国与西亚、东亚的友好交流日益密切,三都秦由波斯经海路传入中国,先是流行于广东,后逐渐传播到中国各地。后来,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改造,三土琴逐渐演变为中国扬琴。自晚清以来,扬琴已被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昌、常德丝弦、四川秦书、河南秦书、山东秦书和玉林小曲。

传统扬琴,框架为彩木、桦木或榆木,上覆白松或泡桐面板,下覆胶合板,扬声器为蝶形或扁梯形。长90~97厘米,宽32~41厘米,高5.7~7厘米。左琴头上设有弦钩钉,右琴头上设有弦轴。面板上有两个圆形音孔,用骨雕音窗装饰。有两个竹制、桃木制或牛角制的条形琴码,左边是高音码,右边是低音码。波峰用于支撑弦,波谷用另一种码的弦填充。面板两侧有红木直形或锯齿形的长山口,供串用。面板琴码对应的音箱内粘有声梁,声梁上开有四五个圆形风眼,使声波对流。钢丝弦,高音用钢弦,低音用缠绕弦。朱琴,又名秦简和秦腔,是两种有弹性的竹杵。常用的扬琴有三种:八音(二十四音)、十音(三十音)、十二音(三十六音)。又称双八式、双十式、双十二式。音域有:八度F1-C2,十度D1-D3,十二音C-E3。

扬琴在中国流传和演变了400多年。在此期间,中国的乐器制造商开发了许多新品种的扬琴,如高低音扬琴,调音扬琴,郑扬琴和电声扬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声扬琴,由琴体、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组成。当琴弦振动时,声波通过拾音器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放大器的美化,再由扬声器发出。电声扬琴可以伴奏和独奏,所以自问世以来就深受扬琴演奏者的欢迎。

演奏时,钢琴放在框架上,左右手各持一琴一竹,分别敲击条码两侧的琴弦。竹法(即演奏技巧)包括单音、左右拨轮、双音(和弦)、轮音(密竹)、反竹、对比、停顿、琶音、拨弦、上下滑音、泛音等。擅长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传统音乐有林冲夜奔,苏武牧羊,映山红,离骚,你的传说,彩虹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