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军事史上的高潮

中国现代军事史上的高潮

1努尔哈赤与八旗军队

每隔几年,在中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就会崛起一股力量。起初只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个体,但最终,它会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数字,我还没想通。在《中国历史大纲》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但我至今不知道这种远大志向从何而来。这里不细说努尔哈赤的生平事迹,先来讨论一下他创立的八旗军。

满族人不多,即使入关也不过几万人。加上联盟里的蒙古人和汉人,也就20万。但就是这样一波人,统治了654.38+6亿汉人。究其原因,满族人的组织风格是一个重要因素。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它的基本组织单位叫做鲁牛。每个鲁牛有300人,是军民结合。就像一个村庄,它通常耕种。外出时,年轻人上前线,老人和孩子负责补给。因为都是自家人,补给的时候会选择最好的物资给前线。

然而,明军却大不相同。到了明朝末年,腐败严重,前后方无法有效协调,组织也弱了很多。面对满蒙铁骑,一败涂地。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胄,五个甲胄组成一面旗。一旗约7500人,八旗6万人。后来蒙古八旗和汉族八旗扩大,达到180000人。654.38+6亿人口打不过20万人,可见其组织性有多差。?

清军入关后开始统治全国,先后经历了三藩之乱、葛尔丹之乱等。每一次战争,八旗子弟都要冲到最前线,多少有些损耗。时间长了,数量越来越少。同时,入关后,很多八旗子弟开始享受生活,战斗力大大下降。经过200年的进化,他们祖先的斗志早已荡然无存。到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八旗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于是出现了一支新的军事力量,即曾国藩及其湘军。?

2曾国藩与湘军

曾国藩这个读书人,非常追求修身治国。在国难当头之际,他开始在湖南老家招募项勇。曾国藩选人有一套,只选老实的农民,把李三和吴村的农民编在一起,这样在战场上就互相照顾,某种意义上也吸收了鲁牛的优点。而且,他还挺会治军的。他白天练功,晚上教这些士兵读孔孟。军人有了文化,脑袋就不再空了。在战场上,一边是儒家,一边是基督教。战争需要军饷,但朝廷没钱,于是曾国藩做起了强行收钱卖文凭的生意。在非常时刻,他使用了极端手段。但洪秀全被灭,湘军就成了威胁清廷统治的势力。有人建议曾国藩治河,他没有采纳。他怕自己太成功,引起怀疑,所以对湘军不屑一顾。但太平军残余和鲁豫皖一带又陷入困境,现在湘军兵力不足。这时,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和他的淮军走上了历史舞台。

3李鸿章与淮军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但性格与曾大相径庭。与曾国藩喜欢修身养性不同,李鸿章强调工具的使用,他本人也是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李鸿章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20岁去北京的时候写了《一万年来谁写历史?八千里之外,我要封侯。“这样的说辞。

淮军的基础主要是湘军的一部分,加上安徽当地的招募。初期基本是湘军的延续。但后来因为太平军进攻上海,当地士绅出钱让淮军保护,于是淮军通过货船顺流而下,进入上海。当初上海的士绅和洋兵看不起淮军,李鸿章用行动打了几个胜仗,让人刮目相看。在与洋人并肩作战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洋枪洋炮的威力,很快开始向他们学习,购买武器,聘请外籍教练进行训练。不到一年,淮军的装备已经大不相同。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先用火炮进攻,再用炮队进攻。太平军接连溃败,连天京也终于被攻占。在组织之间的对抗中,当组织级别相当时,工具的主导作用起着关键作用。换句话说,在一个组织的建设中,人和工具同等重要。

之后,曾国藩和李鸿章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李鸿章继续加强淮军,一方面可以消灭太平军和捻军,另一方面将来还要对付洋人。之后,“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李鸿章的核心理念,可以算是晚清革新第一人。随着淮军的作用越来越大,李鸿章的仕途步步高升,终于当上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创办了北洋水师。但清朝是强弩之末,军费不足,李鸿章在军事管理上失利,最终导致甲午战争惨败。我在看《走向* * *和》的时候,很佩服李鸿章。他在清朝只是一个裱糊匠,一切都不由他说了算。

甲午战争惨败后,即使淮军退出历史舞台,全国都在号召训练新军,袁世凯也玩了。?

4袁世凯与北洋军阀

袁世凯在朝鲜发迹,曾经帮助朝鲜王室训练亲军,颇有成效。甲午战争后,袁世凯直接逃往清朝。甲午战争期间,满清政府开始主持新军训练,由淮军将领胡专负责,聘请德国教练,采用西式装备。稍加改进后,交给袁世凯。袁世凯雇佣了更多的德国教练,扩大了招募规模。这就是著名的小站训练。

小站训练在训练方法上与淮军有较大区别,而武器装备与淮军相似,有一定程度的升级。在招人方面,不抽鸦片,不软弱,双手举起100公斤重物是基本要求。同时工资也比较丰厚。为了解决将官扣工资的问题,直接发放给前线士兵,没有中间商赚取差价。特别有意思的是,他借用了德国威廉皇帝的训练歌,填词后就成了大统领的训练歌。这首歌被反复作词,成了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小站集训短短一两年,却聚集和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如段、冯、曹锟、王士祯、张勋、徐世昌等等。这支部队成了最好打的军队,清朝靠他镇压革命党。袁世凯地位越来越高,最后逼清廷退位,做了大总统。袁世凯整个前半生都很辉煌,但是当了皇帝,没几天就被迫退位,是人生的一大败笔。他死后,部下迅速分裂,组成北洋军阀。而北洋军阀被一群学生收拾了,就是黄埔军校。需要说明的是,小站训练营是辛丑之后迁到保定的,也就是后来的保定军校。保定军校的蒋介石、邓、陈诚、李成为黄埔军校的教员。?

5孙江与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创办的,但蒋介石是最大的受益者。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是因为他经历了历次革命,合作的军阀总是反水,所以想有自己的革命军骨干。黄埔军校的经费和最早的规划指导都是以苏联红军大学为蓝本。

就学生而言,由于孙中山的号召和* * *产党的宣传,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前来报考。当时,毛泽东是一名驻上海的采访记者。选拔学生可以用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来表达:“升官发财请到别处去,怕死不要进门”,横向批判“革命者来了”。

在教育方式上,军事和政治并重。过去军校往往单纯强调军事训练,缺乏政治教育,忽视对学生的信仰教育,学生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所谓政治教育,就是强调思想引导,和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打。同时,在学校里将开设三民主义和* * *生产主义的课程。所以抗战时期黄埔鲜曾投降卖国。相反,旧军阀的问题更多。?

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校长,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有空的时候会和学生聊聊天,拉近距离。经历了十字军东征、北伐战争、第一次内战、抗日战争、第二次内战,黄埔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黄埔是蒋介石的嫡系就不用说了,* * *产党十大元帅有一半出自黄埔。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黄埔军校为什么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有兴趣可以进一步阅读。可以说,国内两党之争,往往是黄埔师生同学之争,最终以新中国的成立而告终。据说他们都是黄埔学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局?有必要谈谈朱茂的影响。?

6朱茂与工农红军

无论是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还是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其骨干主要来自国民革命军,军事将领主要来自黄埔军校。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朱德在赣南进行了著名的三次整风。核心是改造旧军队的问题。

首先,从党的领导来说,国军的兵种是以团为单位建立的,对前线士兵没有控制权,部队服从军官。而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有党支部,有党组,直接抓一线,深入毛细血管。这是工农红军的一个特点。一个公司180人,类似于一个牛记录。这对基层组织的有效管理非常重要。其次是旧式军队中官兵的不平等关系,军官经常打骂士兵。毛泽东在军队中设立士兵委员会,对军官进行逆向监督,强调民主。这样可以提高士兵在军队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之后又经过古田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理念。我在毛泽东写了一系列早期创业。有兴趣的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继续阅读。秋收起义遗留下来的几百人,南昌起义遗留下来的几百人,22年后,已经成为百万过江勇士。多么宏伟啊。

以上简单介绍了这六大军事力量的崛起。这期间,其他军事力量也有所崛起,但都被历史淘汰了。虽然一开始没有引起重视,但是在大的问题面前,他们都通过适当的组织,迅速转变为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而演变为国家政治力量。在这个组织的力量中,时代的机遇,兵源,训练的方式都是特别关键的因素。可以考虑如何将其理念引入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