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樱花有百年历史吗?
1973年,有关部门将日本友人赠送的20株“山樱”(又名“福岛樱”、“绿樱”,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捐赠给武大,学校将其种植在珞珈山北麓半山路前。1989年春天,武汉大学还引进了原产于中国云南的“红花高盆樱”16株,种植在校医院旁。
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对华友好人士赠送了约200株“日本樱花”树苗,种植在人文馆东侧八区苗圃。武大现有樱花1000余株,主要有日本樱花、山地樱花、大枝大叶早樱、红花高盆樱花等。这些鲜花包括当年侵华日军留下的“国耻之花”,以及中日复交后日本友人多次赠送的“友谊之花”。
说到武大樱花的最初起源,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往事,记录了一段惨痛的国耻。20世纪30年代,新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在珞珈山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逐渐把这座满是岩石和坟墓的荒山变成了世界上最美的大学校园。经过九年的植树造林,珞珈山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好的植物园,树木繁茂,鸟语花香,被郭沫若誉为武汉三镇的“物外天堂”。然而,正当武大发展势头正旺之际,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半壁河山很快沦陷。到1938年初,武汉局势吃紧,武汉大学岌岌可危。这时,郭沫若来到武汉开展抗日宣传工作,4月底住在珞珈山。此时,为躲避战乱,武大正在西迁老家——四川乐山。10年底,武汉三镇沦陷,武大珞珈山校区也被日军占领。
后来,郭沫若在回忆录《洪》中写道:“这个大学区至今还有最好的防空设备,包括被山切割的防空洞,又深又大,还有高射炮阵地围着。但它从未遭受过轰炸。敌人应该知道这里有一个军官训练团,高级人员集中,但它从来没有投过一颗炸弹,尽管对武昌城轰炸如此频繁,而且每次敌机的航线都经过大学区。
“当时我们就在推测,毫无疑问,敌人很珍惜这个地方,想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供自己享用。
“这个猜测,后来猜对了。敌人占领武汉后,大学区作为司令部。”
这就是事实。1938年10月24日,日军入侵武汉前夕,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九江前方指挥所齐(甲级战犯,战后被判死刑)发布其部队进入武汉、入城时的注意事项,其中11项规定:“必须防护。在这份时间表中,“武汉大学”的名字赫然在列。12项还指出:“武汉有的租界和使馆举世瞩目,因此是用实际行动宣传皇权,让他们了解皇军真实面貌的绝好机会。所以大家对此一定要谨慎,鉴于前车之鉴,防止因时间而放松。再者,武汉是我军今后驻扎作战的基地,一切建筑设施严禁破坏。“由此可见,日军在占领武汉后并没有进行类似的大规模屠杀,害怕南京大屠杀等‘前车之鉴’所激起的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日军出于自娱自乐的目的,真的把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变成了原来的司令部。
早在1938年7月,当武汉大学校长王兴工、校迁委主席杨端六带领最后一批师生离开珞珈山时,以唐子兵先生(又名唐尚豪)为首的5名教职工被委托留下来看护学校。唐尚豪1934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后赴日本深造。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他的日本妻子铃木·光子一起回到中国,回到学校教书。抗战胜利后,他到台湾省参加接待工作,后又到台北各大专院校任教。1979定居美国,1997去世。1985年5月,唐老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母校珞珈山。访问期间,负责接待的校友会先生委托当时陪同的唐老同学张先生询问武大校园内樱花树的来历,并请唐先生就此写一篇文章。唐先生回到美国几个月后,发来一篇《1985年访珞珈母校武大的回忆》,详细记述了这段历史,用当事人亲身经历的珍贵回忆弥补了抗战时期这段史实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