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历史名人
《孙子兵法》是战国以来流行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用其中所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也被应用到现代商业决策和社会管理中。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学术界的讨论很多。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孙吴所作,一种认为是孙膑所编,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山林处士所作,一种认为是三国时期曹操所编。直到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杏山发掘的两座汉墓中,发现了用竹简书写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就这样,几百年的争论结束了,《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孙武。
孙武,本名长青,被后人称为孙子、孙武子。公元前535年左右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生卒年月无法考证。孙武的祖先名叫圭满,被周朝皇帝册封为国君(陈果建立于宛丘,属豫皖东部,今河南淮阳)。后来,由于陈国发生政变,孙武的远祖离开了他的家乡,逃到了齐国,来到了齐桓公。齐桓公早就知道陈公子年轻有为,于是任命他为巩峥,掌管一切事务。妫在齐住完之后,由妫改姓田,所以又叫田万。一百多年后,田家成为齐国的大家族,地位越来越显赫,在齐国的地盘也在不断扩大。田湾的第五个儿子孙天枢成了齐国的大夫,他很有军事才能。因领兵伐莒安(今山东莒县),齐景公赐他乐安一块地(诸侯赐他卿和大夫,又名“封地”“食邑”),赐他姓。困于此,舒天又名孙叔。孙膑的儿子孙平成为齐国的大清,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官员。孙平是孙武的父亲。
由于贵族家庭为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经典《军政要义》,了解黄帝战胜四皇的战斗经历和伊尹、姜太公、管仲用兵的史实。此外,当时战争频繁,兼并激烈。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善于带兵的将军。
他从小就听说和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少年孙武的军事训练至关重要。然而,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齐景公初年,左封为右相。于是田、包、鸾、高四人合力驱离清风。后来内乱愈演愈烈,齐政府与四大家族的矛盾以及四大家族之间的争权夺利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为反感,不想卷入其中。他萌生了远走他乡,另辟蹊径施展才华的想法。当时由于寿孟称王,南吴联合晋国攻楚,国家强盛,有了新气象。孙武认为,吴国是他施展理想才能、实现抱负的地方。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孙武正值壮年,享年18岁。他毅然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来到吴国。孙吴一生事业始于吴,死后葬于吴。因此,吴越春秋。《河吕传》称孙武为“武人”。
孙吴来到吴国后,在武都(今苏州)郊区遇到了楚国的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著名的大臣,因其父吴社和其弟吴尚被楚平王杀害,于公元前522年逃往吴国。他决心起兵攻打楚国,为父亲和哥哥报仇。孙武认识伍子胥后,非常投机,成了密友。此时吴国局势也动荡不安,两人便隐居起来,袖手旁观。
公元前515年,吴国的儿子趁国家空虚,以颛顼为刺客,攻打并杀死了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自称何吕。阖闾即位后,重用下士李习安,任命了伍子胥等一批贤臣。他同情人民的感情,不渴望美味的食物,不听淫荡的音乐,不喜欢女人。他注重发展生产,节约粮食,修筑城墙,训练军队,从而赢得了民心。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何吕也注意搜罗各种人才,决心使吴更加强大,有时发展到长江中游,灭楚称雄。隐居在武都郊外的孙武对自己的未来看得更清楚。在他僻静的地方,一边灌溉花园,一边耕种,一边写兵法,请伍子胥自我介绍。最后孙武写了13篇兵法。这13篇关于兵法的文章都是关于如何克敌制胜的,全书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