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的历史
这种火器是在可燃的“雷球”和“霹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宋时,竹签编织成球形,用泥纸覆盖,内装火药和瓷片,释放时发出雷鸣般的响声。这是一种处于萌芽阶段的爆炸性火器“雷球”。主要起到燃烧的作用,但同时可以射出碎瓷片伤害敌人。后来又进一步制成“霹雳枪”,是用一根纸管填充石灰和硫磺制成的。引爆时,炮弹先射向空中,然后落在水中。硫磺和石灰见水就膨胀,变得愤怒,跳出水面。纸管立即爆裂,石灰烟四散,可迷惑敌人,伤其眼。1126年,金人围攻汴京时,宋朝命令李刚发射霹雳枪,击退敌军。1161中,于在《采石集》中破金军时也使用了霹雳枪。据史料记载,这种金属炸弹是一个金人制造的。在金世宗阳曲县(今太原市)北正村,有一个专门捉狐狸的猎人,名叫李铁。他做了一个陶瓷的“火罐枪”,底部厚,顶部薄。锅里装满了火药,在薄口处熔化了。抓狐狸的时候,导火索点燃,拔火罐爆炸。激烈的噪音使得狐狸们匆忙四处奔跑,全都逃进了预设的网中。这个陶罐是金属炸弹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