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夏松是谁?
和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一样,夏松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4岁开始读书,青年时代就以文采出众而闻名。宋史上称他为“博学好学,从经典、百家、阴阳、法历到佛家、老的书,无所不知。”从这个描述可以看出,夏松也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夏松19岁时,父亲夏程颢在与契丹人的战斗中牺牲,夏松成为烈士遗孤。朝廷为了表示养老,任命夏松为丹阳郡主簿,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
夏松学习出众。他自然不满足于自己在一个小县城的资历。20岁时,以考朝廷贤德方正的方式,升任光禄寺丞,并被判到台州,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副市长。夏松因为政绩突出,能力突出,成为朝廷重点培养的干部。之后的十几年,夏松的地位稳步上升。在宋仁宗统治期间,他已经成为朝廷的中央大臣,官方的副特使,政务助理部长和内政部长。
夏松非常重视人才,除了在韩琦有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他还提拔了范仲淹、宋瑶、宋祁等多位仁宗朝大臣。他为官几十年,政绩颇丰。他从一个地方小官吏升到宰辅大臣,主要凭借的是他卓越的个人能力。然而,夏松的个人品行存在诸多瑕疵。除了他风流成性,爱到处沾花惹草之外,也不乏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之类的事情。总的来说,夏松圆滑但不狡猾。他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坚持原则,但他远非传统的义正言辞的士大夫形象。
帝_ 3年(1051年),夏松去世,享年67岁。朝廷追授国子监刺史、大臣令,并赐“郑文”(谥号,古代官职最高的文官)。但有大臣说:“世称恶,实非正。”于是我改谥号为“文庄”。
夏松的主要功绩:政宗禧年间,得知黄州、邓州,迁居襄州。在大饥荒的情况下,他说服大儿子拿了2万块钱,救了40多万穷人。宋仁宗天盛年间,知寿州,迁安州,后知洪州,命1900余巫师归农,毁庙。在任宗井统治期间,他知道青州。他在青州时,支持卒守城,修建了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公认为中国最早的虹桥。
在军事仁宗康定统治时期,他还是陕西四路的管理者、绥靖者和特使。他认识永兴军(今陕西Xi安),主持了对西夏的战争。治军特别严格,敢打敢杀,甚至对病死的人都很照顾。
文学夏松以文学起家,文章典雅华丽。他什么都懂,从经典到历史,从百家争鸣到阴阳阴阳,从法律到历法,从书籍到佛道。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国史编辑。后与王丹等同修一起编纂王钦若的千卷本《辞赋元规》。
夏松好学,努力学习。即使军政繁忙时,他也放不下,睡觉时仍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