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机场的辉煌历史
广汉机场其实是一个英雄机场,最早建于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二战盟军在各个战场的不断胜利,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加快战争进程,建议美军在加快发展新型战略武器的同时,从中国对日本本土进行更大规模的战略轰炸。
1943年5月,来自四川各地的30多万民工,用了10个月的时间,对新津、广汉、邛崃、彭山四个机场进行了抢修,以配合美国第58重型轰炸机联队实施“马特号角”计划。为了使机场尽快建成,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时间,机场建设者将建设分为三个时期,广汉机场于1943+2月正式开工。
4个机场基本在3月完成1944。4月中旬,1944,广汉机场主跑道通过验收。4月24日,1944,美国第20航空队第58联队两架B-29降落广汉机场。这是B-29第一次飞往中国。这标志着广汉机场正式成为第20航空队的前进机场。此后,广汉机场进入临战状态,各种物资设备陆续抵达。
1956年,经周恩来、刘少奇批准,新津、广汉机场正式移交给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专门用于培养民航飞行员。
“Mathorn”是阿尔卑斯山的一座雪峰。所谓“马特霍恩行动”是二战后期盟军对日本的一系列轰炸行动的代号。执行这一系列轰炸任务的重型轰炸机从广汉机场(包括新津、邛崃、彭山机场)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