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学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从19的70年代开始,由于“洋务”的需要,清政府开始分批派遣留学生。到了20世纪初,因为“新政”的实施,更多的军队被调遣。与此同时,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广大知识分子纷纷努力留学,形成了留学热潮。

1870年(同治九年),根据洪榕的建议,两江总督曾国藩与直隶总督李鸿章联名上书,派遣学童赴美留学。经过短期的准备,从1872年到1875年(光绪元年),每年送30个学童(年龄定义为12到16,部分年份只有10),四年共送120个学童。计划在15学习,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到1881,在保守官僚的打击下,清政府决定废除留美,并下令所有留美学生撤出。除去因病去世和“长假未归”的学生,94名学生回到美国留学,其中只有詹天佑等两人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洋务派在派留学生留美后不久,又派留学生去欧洲。1873年,福建船政部长沈葆桢下令,派船政学堂的学生去英法两国学习造船和驾驶。1877、1881、1886、1897年送英国留学85人,送法国留学49人(含9名艺术家),送德国留学2人。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我国船舶工业和海军建设的重要骨干。著名的人物有严复、刘、林泰增、撒镇冰、、刘冠雄等。

此外,19世纪末,清政府还派出了少量“使馆留学生”。1890总理外事办公室每届任期授予英、法、俄、德、美五国2名留学生,共计10。1895年派出英、法、俄、德四个国家的留学生,共计16人,留学费用也由使馆拨付。

甲午战败震惊全国,人们开始关注日本。改革运动以日本为榜样。日本政府邀请中国派遣学生留日,以缓和对立情绪。张之洞和杨深秀都主张派遣学生去日本留学,理由是距离短、费用低、容易学习。1896年,驻日公使耿出于使馆工作的需要,招募了戚继翠、唐宝岱等13人赴日留学,在日本开了个好头。到1900,日本留学总人数达到143。

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朝的统治几乎被推翻。为了维持垂死的统治,清政府开始推行以训练新军、改官制、兴学为中心的“新政”。派遣留学生赴日被视为新政培养人才的捷径。从1901开始,清政府大力提倡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并承诺在他们留学归来时奖励他们功名和官职。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留学成为知识分子的一条出路。日本政府也试图通过留学来培养在中国的影响力,给它带来了一些外汇。日本中下层民众希望与中国友好相处,加强文化交流,也主张吸引日本学生前往。在两国朝野的鼓励下,一段时间赴日留学人数激增。据统计,1901的日本留学人数为274人,夏季1902,1754,冬季1905,2560,65438。

1877年,中国第一批赴欧洲留学日本的海军学员,既有官派,也有自费,自费占了很大比例,1903年占了一半,后来比例更大。因为产品多种多样,有的上小学,有的到日本后直接上大学,大部分读中专生和大学速成班。学习期限从三个月、半年、一年、几年到七八年不等。文学院的分支机构中,专门为日本留学生开设的法政大学速成班、真武学校、成成学校、文同学院、经纬学校、清华学校、预备学校等,中国留学生最为集中。清留学生会第五次报告显示,在2406名留日学生中,上述八校占1.885。与过去留学欧美,偏重理工科相反,文科生占绝大多数。1903驻华公使杨树邹说:“各校日本留学生1300余人,中学文科生1100余人。”法律、政治、军事在日本留学尤其受欢迎。1904年,仅法政大学速成班就有295名中国留学生。

渴望探索西方社会政治理论的留日学生,由于个人生活经历、社会关系、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或赞成君主立宪,或服从民主共和。他们组织了各种学术团体(如励志社、编译社)、地方团体(如各省同乡会)、爱国团体(如广东独立会、俄国志愿军)、政治团体(如基督教青年会、军国民教育会),出版了几十种不同目的的杂志,介绍西方学术文化,宣传君主立宪制或反清革命,发起了排法、排俄、反对日本禁止中国留学生的规定。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在东京成立,90%以上的参与者是留日学生。他们的革命号召在国内得到了热烈的响应。他们回国后,极大地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在整个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涌现出黄兴、宋、邹容、陈天华、秋瑾、陶、林觉民、方圣东、胡、、焦大丰、陈、、廖、鲁迅、陈独秀等一大批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

自1906年以来,清政府对广大留日学生的革命化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并针对大量低学术水平的留日学生,采取了许多限制留日的措施,如停止派遣速成班,恢复中央政府派遣官学生的权利,申请留学必须具有高中学历并通晓外语, 而地方官员必须“出具印章”,报中央备案,保证不加入革命党,服从部里指定。 同时,由于反对日本禁止留日学生并参加革命,在华留学生陆续回国,日本政府对接受日本留学生越来越冷漠,导致留日人数在1907之后逐年减少,约为10000人,三年后减少到2000多人。

日本留学转入低潮后,欧美留学再度兴起。一方面,清政府从多方面限制赴日留学,但给予赴欧美留学各种便利。另一方面,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吸引了很多人。特别是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从中国退回部分庚子赔款,用于派遣留学生赴美,使得赴美留学日益火热。1905年美国留学只有二三十人,1910年增加到600多人。同期,赴欧洲留学的学生数量也有所增加。欧美学生主要学理工科,具体规定“十分之八学农、工、商、矿,十分之二学法政、财务管理、师范”。此外,新疆与俄罗斯接壤,除了派出满族和蒙古族学生留在俄罗斯外,还派出少量学龄儿童学习俄罗斯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