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计划概述

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2006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团中央等有关部门,每年选派部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支教、支农、支医、扶贫等工作。到2010,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选派14.3万名大学生参加“三支一扶”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证明,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有利于发挥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培养一支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实施“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做好“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人才。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农村急需的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方面,一些地方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可以说,解决农村基层人才短缺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选拔高校毕业生支教、支医、支农、扶贫,将为农村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第二,“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对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具有长远意义。大学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人才的作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并没有失业。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需要大量各类人才。然而,由于这些地区的待遇、条件、政策、工作环境和少数领导观念,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并坚持下去,将大大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时,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成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

第三,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对青年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意义。一大批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和造就数百万高素质青年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点。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有利于广大高校毕业生熟悉国情、了解民情,不断增强热爱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见见世面、丰富阅历、锤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