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或事是因为一时冲动造成的悲剧?

1,关羽

公元189年,刘备结识张飞、关羽,成就了三国间著名的“桃园三结义”。10年后,关羽在宜昌被斩首。盛怒之下,刘备完全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不顾一切地为哥哥报仇,发动了著名的一战——猇亭之战!

没想到在猇亭吃了败仗,后来逃到白帝城,最后病重,结束了生命。

2.张飞

三国时期,张飞和关羽齐名,都是“熊虎将军”。他一生追随刘备,驰骋沙场,战斗至死。他曾经是三军冠军。

而他最著名的事件就是长坂坡喊退曹骏百万。可惜他最后像关羽一样,被斩首。就心理学而言,关羽的死是因为自恋和孤傲,张飞的死是因为暴力冲动。具体来说,张飞是典型的冲动型人格障碍。

3.吴三桂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陈圆圆被刘宗敏占领。当时吴三桂已经答应李自成投降大顺王朝,但是吴襄(吴三桂的父亲)却暗中派人将上述情况告诉了吴三桂,于是吴三桂大怒,转而求助皇太极带领清兵入关。

吴梅村有一首诗《袁媛曲》详细介绍了这件事。其实这些都是来自历史演义的故事。就算没有陈圆圆,吴三桂也会带领清兵入关。

清初,吴三桂还与明朝残余势力保持着一定的关系。对于南京的斧王政权,他甚至说:“我不忍再添一箭。”。第三,与其他贬谪官员不同,吴三桂还有一支自己独立指挥的军队。所以入关之初,清政府就表现出了宠信和怀疑,并没有授予其办事的权利。

除了在政治上、军事上对他严加防范外,他只是利用对李自成叛军的仇恨,带兵攻打李。六月,吴三桂出山东平定李自成余部,九月,自英王阿济格西征李自成。

4.张学良

因为处理中原大战的善后事宜,张学良在东北事务上的精力被分散;而且中原大战后,大量东北军队进入山海关,没有防守。1931年,张学良为了讨伐石友三,再次招募部分东北精锐部队入关,导致东北三省兵力进一步空虚。

这些都给了在中国东北图谋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偏偏在张学良入关一年后的9月18日,日本青年兵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1931 9月19日,张学良在北京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说:“我命令我军士兵向日军挑衅,不得抵抗。因此,北大营的我军,早就收集军械,存放在仓库里”。

9月22日和23日,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也分别发表谈话和致函民众,要求他们“暂时采取听天由命的态度,等待国际公理的审判”,“希望我国军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实际上,他们默许了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张要求他的东北军避免冲突,撤退到锦州。

5.克林顿

1996美国总统大选后,克林顿的白宫选后处于轻松状态。恰好共和党国会因为预算问题和白宫打了起来,冻结了联邦支出。许多政府雇员被指示暂时不要来上班,导致包括白宫在内的许多政府机构空无一人。

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克林顿和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相识、调情,并发展成为恋人。

共和党人抓住了克林顿的要害,指责他作伪证,并弹劾了他。显然,共和党人因为对克林顿的仇恨而采取了极端的立场,把小问题闹大了;他们的行为没有得到选民的认可;本应在1998中期选举中有所斩获的共和党,遭遇了一场小小的挫败。

但是克林顿也承认这是他自找的。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给了他的政治对手一把刀,他们捅进了他的心脏”。

克林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被弹劾的总统。根据美国宪法,总统的指控在参议院审理,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威廉·兰奎斯特(William Lanquist)担任法官,所有参议员担任陪审团,众议院派出15名代表担任检察官。

在指控成立之前,必须有三分之二的参议员投赞成票。结果,甚至没有超过半数的参议员投赞成票;总统的指控不成立。整个事件终于结束了。